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5月26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协办的"汉藏佛学交流交融与中华文化"学术会议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内召开。与会嘉宾围绕汉藏佛教交流互动相融的必要性和现代意义、汉藏佛教交融的历史经验、汉藏佛教交融的可行性、汉藏佛教交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深入研讨,会议取得重要成果。

  • 标签: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 简介:20世纪著名的存在主义神学家[1]保罗·蒂利希(PaulTillich,1886-1965,也译作田立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卷本共五部的《系统神学》因其庞大辉煌的体系曾被比作是像严丝合缝的金字塔连一个刀片都插不进去,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阐述了对传统教义神学中的主题——上帝论、基督论、圣灵论、罪论、教会论和终末论的思想。其中,在对罪的阐述中使用'疏离'或'异化'、'恶魔性的力量'等来描述人类的困境,虽然与圣经和传统教义的表述不同,但对我们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来

  • 标签: 女性主义神学 存在主义神学 恶纠缠
  • 简介:刘子如是新中国成立前西南地区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者,也是一名基督徒。刘子如的社会服务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于他而立之前,践行于而立之后;社会服务的对象从个体到群体,再到民族国家;服务方式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刘子如的社会服务超越了宗教意义下的慈善活动范畴,形成了他独特的服务民族和国家的思想。

  • 标签: 刘子如 社会服务 基督徒 慈善
  • 简介:社会过程与文化变迁一直是西方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的一个重中之重。本文着重梳理了从20世纪初的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到当代美国人类学的解释流派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流变过程。这些理论的脉络经历了一个从法国到美国、从欧洲到美洲的思想流变而其经验研究则更是涉猎宽泛,其特征是重视对社会、文化、结构、观念、行为的研究,影响力既广且深,成为当下中国人类学理论、方法与经验研究都不得不借鉴和思考的学术资源。

  • 标签: 社会过程 文化变迁 文化理论 并接结构
  • 简介:《老子》一书五千言,看似往而不返,实则有着明确的逻辑理路。开宗明义所言之“道”非“常道”,其所言之“名”亦非“常名”,并以有无之和合而为“道”玄妙之所在;继而以“遮诠”的方式对“道”进行描述而非定义:“道”本身不是一具体物,故不可对“道”是什么来进行言说,若能言说“道”为何,“道”就具有规定性和确定性,是此物则不能是彼物,更不可言创生万物。

  • 标签: 《老子》 生命共同体 “玄同” 社会 “道” 逻辑理路
  • 简介:中国基督教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河北教会培训班(第二期)于2017年4月19日至2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举办,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总干事阚保平牧师发表讲话,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提高各地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提升教会开展社会服务事工的专业水平。

  • 标签: 中国基督教协会 社会服务 能力建设 培训班 石家庄 河北省
  • 简介:《夷坚志》130余则四川故事是研究南宋四川地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史料,从中可见四川民众丰富的信仰世界与信仰行为。官员、士人、手工业者、术士等在民间信仰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共同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扩大了神祇队伍,拓展了信仰的地域,协调了地方信仰与国家信仰互动,促进了部分神祇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南宋四川民间信仰的盛行,与四川的军事、教育、宗教及民间巫风传统密切相关,四川独特的地域环境亦不可忽视。

  • 标签: 夷坚志 民间信仰 地域社会 地域特点
  • 简介:有学者指出:身处社会转型大潮中,人们的宗教信仰走向及其社会后果理应成为我们倍加关注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前瞻性研究课题。穆斯林作为具有商业传统的族群,在商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下,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有着鲜明宗教信仰的流动群体。基于此,本文将对积聚于义乌这样一个中国社会转型浪潮前沿阵地的中外穆斯林群体的信仰实践做一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

  • 标签: 流动穆斯林 清真寺 小礼拜点 宗教组织
  • 简介: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的问题。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笔者认为,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的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建构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政治支撑,故此东正教具有建构国民、社会、民族-国家的功能,并与希腊东正教的信仰认同对其国家认同构成张力。结论以利奇'文化与制度并非合一'和特纳仪式'阈限'之反结构重构权威之动态平衡的理论,质疑涂尔干等宗教仪式表征结构之研究。

  • 标签: 罗斯人 圣灵信仰 家族树 家族村社 东正教
  • 简介:王明珂探讨匈奴辅助性经济与国家组合的内在联系,可视为兼跨人类学与历史学领域研究游牧族群问题之滥觞。论证的逻辑:游牧是匈奴人群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却不能自给自足;匈奴人群对掠夺一类辅助性生业,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匈奴的国家组织,则主要是由辅助性经济决定的。本文意在讨论游牧在匈奴国家组合成立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是否对匈奴国家组合的成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匈奴 辅助性经济 国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