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消费是个可疑的词。如果“消”有消灭、消失和消亡的意思,那就是“使之减少”;“费”如果有消耗、耗费和靡费的意思,那就是“耗尽一切”。无论何解,仍是不解:如果一切以斩尽杀绝为代价,地球上的东西不久将消费干净,人也就灭亡。这样,不如把消费干脆说成掠夺。

  • 标签: 消费 消耗 心灵 物质 意思 耗费
  • 简介:《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于2015年7月由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本书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作者柯嘉豪(JohnKieschnick)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尤其关注佛教文化史。本书是柯嘉豪的一本重要学术著作,在西方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入手,如舍利、锡杖、钵盂等,考察了它们在印度的起源以及流传到中国的过程,

  • 标签: 中国佛教 物质文化 出版 宗教研究 斯坦福大学 学术著作
  • 简介:唐代真子飞霜镜的纹饰看似一幅优美的林间抚琴图,实际上却蕴含着两重深意:第一重是重孝思想;第二重是真修孝道可得飞升的思想。此镜用散点构图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展现出“孝道”修炼成仙的全过程,是唐代“孝道”大兴的有力物质实证。它将“孝道”这一本属于思想信仰层面的东西附于日用的铜镜上,足见其思想宣传的力度。而它在江西德安、上海、江苏扬州、浙江金华、湖南衡阳、安徽阜阳、青阳、河南商城及陕西等多地的出土,又足见其影响的广度。刘艺,文学博士,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标签: 唐代 真子飞霜镜 道教 孝道
  • 简介:佛学诞生二千五百多年来,在世间人生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度昌盛,几度衰竭,时而被人污染神秘,时而被人怨起贬杀,很难以其本来面目真真切切地显示于社会,应了“好事多磨”这一条世间哲理。由佛学这种长久坎坎坷坷的进程,造成不少人对佛学的误知误解。剖析所有误解,我以为最为普遍的误知是将佛学视为一种空洞的学说,视为对未知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构想,是一种渺茫的精神寄托。由此认为佛学对现实世界是视而不见的,是不正视现实的,或者说对现实世界是无能为力的,是束手无策的,是回避的。因而许多人轻视佛学,不承认佛学的社会价值,有人甚至认为佛学是闲人之学,认为佛学与现代科技十分发达的现实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 标签: 佛学 物质观 应用学科 精神寄托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OralandIntangibleHeritage),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的概念。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水族 无形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文化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不迁论》的“性住”。《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对于西方学界而言,填补了相关领域缺乏综合性专书的空白,而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其多元而独特的视角亦大有可借鉴之处。《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的出版在宗教研究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西方学界而言,本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缺乏综合性专书的空白,而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其多元而独特的视角亦大有可借鉴之处。

  • 标签: 中国学界 佛教研究 物质文化 宗教研究 西方 借鉴
  • 简介:“本来无一”,是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法偈中的一句,见于惠昕、契嵩宗宝等三个版本的《坛经》,又见于《祖堂集》,而不见于敦煌写本,该本则用“佛性常清净”一句。近几百年最流行的版本是宗宝本,因此“本来无一”最广为人知晓。

  • 标签: 《祖堂集》 六祖惠能 《坛经》 敦煌写本 版本 佛性
  • 简介:路加福音第十二章十三节至二十一节记载,有人请耶稣帮忙,吩咐他兄弟和他分家产。耶稣对群众说要小心戒绝一切贪心。耶稣由此讲了一个热衷积蓄财物、贪图现世享受而不顾灵魂得救的富人的比喻。

  • 标签: 路加福音 耶稣 基督教 教义
  • 简介:“究竟有没有神”,这是自古以来人们长期探索的难题。一种可以不加思索的最简单回答是:“因为没有人见过神.所以不相信神的存在。”他们认为这是唯一合乎逻辑的推理。但是圣经却告诉我们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

  • 标签: 宇宙万物 神的存在 创造者 真神 杨振宁 建筑师
  • 简介:在道教史上,有不少崇道的女性,阐道演教,济世利人,为道教信仰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道教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88年,中国道教协会举办首期坤道专修班,来自全国12个省的62名坤道参加了培训。这期学员中,有3位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道长、孟崇然道长、吴诚真道长),还有在各省市道教协会及宫观静修的坤道大德,如张明心道长、刘崇尧道长、刁宇松道长、周至仁道长、唐嗣岳道长、李宗稳道长、李慧芹道长、江嗣真道长等。她们或承天禀命以育坤元,或尊道贵德以促含弘,或流行品以施慈仁,或柔顺利贞以立巾帼,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 标签: 道长 道教史 吴诚真 黄至安 道教信仰 中国道教协会
  • 简介:上海市人民政府1989年11月26日发布、并自同年12月5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查禁有害出版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版的宗教出版,不属封建迷信出版。”《规定》明确规定了有害出版的鉴定标准。有害出版是指:内容反动、淫秽、色情、渲染凶杀暴力、宣扬封建迷信的出版。出版的范围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图片、画册、挂历、录像带、录音

  • 标签: 鉴定标准 天主十诫 出版发行 七罪宗 宗徒 出版事业
  • 简介:之主旨非言物性,乃言动静关系,不迁义含俗谛义、真谛义双重论旨.以俗谛义解之,不迁义乃以俗谛破俗谛,重在破执;以真谛义解之,则有"立"之意义,立万法假有性空、动静皆空义,契合般若空观.此二义前者为明为显,文之所重;后者为暗为隐,隐而未发.以此双重论旨解之,则对不迁义之聚讼纷争及澄观、镇澄所提诘难皆可迎刃而解.

  • 标签: 《物不迁论》 佛教 澄观 镇澄
  • 简介:梵净山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绿色宝库”。梵净山系武陵山脉主峰,武陵源之魂,山势峥嵘,地史古老,其海拔2493.8米,总面积567平方公里。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与生物保护区网”

  • 标签: 梵净山 地理位置 自然风景 生物资源 佛教文化
  • 简介:炎炎夏日,白花花的太阳把路面烤得发烫,晚上更是闷热。我们这些被社会称为“弱势群体”的芸芸众生,居住的筒子楼由于通风条件差,人人叫苦不迭。我却不以为然,佛说万法唯心造,对现前的环境应泰然处之,人的需要并非仅是物质的,没有精神生活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

  • 标签: 佛教 宗教研究 精神生活 宗教观念 炎夏
  • 简介: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名录中,上海道教音乐榜上有名,可喜可贺。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落实,道教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契机。“修庙建观”“、著书立说”、“妙音缭绕”,一派生气勃勃的太平景象。贺的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里,“土生土长”的上海道教音乐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 国家级 上海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简介: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在全省公布的9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占了40处,为全省的44%;国家级名录全省40处,黔东南有19处,占全省的48%。在申报成功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对黔东南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是一项新的而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在摸索中保护,在探讨中开发,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开发 黔东南 精神家园 文化精华 传承
  • 简介:'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文化发展与交流的新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交流为'一带一路'的兴盛提供可持续动力,但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是'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追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的阐释,反思永顺老司城的土家族摆手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足,认为应在'社会继替'中通古今之变,在'推己及人'中实现'文化自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标签: 一带一路 “文化自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土家族摆手舞
  • 简介:僧肇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相反,该论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环去亦不来的"不迁"真义,无愧于其"解空第一"、"玄宗之始"的历史评价.

  • 标签: 物不迁 老庄玄学 根源实在论 小乘 性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