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首先当须了知听闻正法之广大殊胜利益,以便于此生起决定胜解并发生强烈地希求欲乐心。《摄大乘论世亲释》云:“正见得生(即生道之第一刹那)之因云何?谓正闻薰习。”《菩提道次第广论》云:“多闻知诸法,多闻遮诸恶,多闻断无义,多得涅槃。”《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云:“于闻法应作五想,一者极为希罕难遇作珍宝想,二者能令俱生慧时时增长作眼目想,

  • 标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 首先 大乘 诸法 涅槃 菩萨
  • 简介:“避静”两字,按照中国汉字意义和文字结构来看,是指“避开幽雅清净的地方到人群鼎沸的热闹场所”。这显然是从字面意义上的解释。这与教会所称的“避静”的含义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避静”一词出于《圣经》。源自于拉丁语Secessus译为退省、退隐、隐退、隐遁、静修、“避开尘嚣”等。意思是暂时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致志地反省自己的思言行为是否符合天主的旨意、耶稣基督的教诲。耶稣在显了“五饼二鱼”的奇迹后,他知道群众要来强迫他为王,就独自退到山里去了(若6:15,谷6:46,4:1:12,玛14:23,4:1,路4:1)。

  • 标签: 耶稣基督 中国 《圣经》 拉丁语 静修 安静
  • 简介:《雅各书》5章16节说:"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我们需不需要向神认罪悔改之后再向人认我们的罪呢?人是否会像神一样,全然赦免我们曾经的罪呢?这个问题,不是用"是"或"不是"所能简单回答的。

  • 标签: 基督教 宗教信仰 教义 圣经
  • 简介:宗教乡愁(religiousnostalgia)是伊利亚德表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意指对神圣的渴望,渴望回归于起源性的时间,也就是渴望回归于众神的临在,而存在于“彼时”(illotempore)的世界里。本文沿着“宗教乡愁如何可能”的追问,试着探讨宗教认知方式的本体论根源。本文认为人的有死与有限的生存方式成就了这种本体性的根源,此外,正是宗教乡愁使人成为完全的人,获得宗教与文化意义上的生命。

  • 标签: “宗教乡愁” “宗教人” 神圣 本体论
  • 简介: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源问:怎么用功?慧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源说:这谁不会。慧答:他们吃饭时不肯吃,想这想那,挑这挑那。他们睡觉时不肯睡,思这思那,梦这梦那。

  • 标签: 和尚 吃饭 睡觉
  • 简介:遵照圣经教训,树立下列指导思想:一、对异端——坚决抵制不中他们诡计不被诱惑(弗4:14,帖后2:3)不被诸般怪异勾引了去(来13:9)不要轻易动心也不惊慌(帖后2:2)

  • 标签: 指导思想 说谎者 说谎话 守规矩 说空话 易动
  • 简介:经过几个月热切的期待,今天终于来到南京,很高兴地和大家在一起。感谢丁光训主教的邀请,我和我的夫人,以及各位同事能一同访问中国。我希望能向你们学习关于中国的基督教,学习你们如何以特殊的方式探讨耶稣基督的福音,和你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基督教 上帝 信仰 基督徒 分享 学习
  • 简介:这篇文稿摘自《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题目是编者加的。《菩提道次第论》是西藏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公元1417—1478年)论述显宗修学次第的名著。《掌中解脱》是西藏当代杰出的大师帕绷喀仁波切(公元1878--1941年)讲说《菩提道次第论》的法要,墀江仁波切(公元1900--1981年)以清晰易懂的笔法,做了记录,这部书也是两位大师的实证经验。此书问世以来,深受信众的喜爱,近年来已有两个英文译本及其他文本流通于世。然颇为遗憾的是无中文本行世,仁钦曲札有鉴于此.依据几种藏文版本译成了中文,亦佛法宏传之一大因缘也!

  • 标签: 佛法 信众 宗喀巴 大师 解脱 格鲁派
  • 简介:主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说明人生在世离不开痛苦,基督徒也不能幸免。如何对待痛苦。每一种文化、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基本态度。那么,基督徒应如何看待痛苦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参考。首先,我们要清楚痛苦的来源。一般说来,痛苦有两个来源:第一,是因人的罪人犯

  • 标签: 基督徒 痛苦 基本态度 两个来源 宗教 每个人
  • 简介: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通常我们讲养生,指的是保养身体,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但古人讲养生,其含义要广得多。首先须通过心态的调整(调心),修炼自己的禀性(修性),改变思维模式,去掉不良习气;其次必须放弃固有的观念,游于人世间而心不染著(无染),破除世俗的知见,进入超然物外的境界(扩容);最后在上述自在状态下,升起人生大智慧,道法自然善利万物(积德)而养生,自然而然地获得健康长寿(合道)的受用。以下我们分六个层次进行简单的论述:1.要尊重客观,理性处事。不要感情用事。(调心)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最佳结果。但人们在社会中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被面子、人情拖累,在竞争压力下处理事情时,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不但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办糟了,而且还会影响健康。所以在社会竞争中养生,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随时保持情绪稳定,“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理智的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符合中庸之道而养生。2.要及时补漏,调整状态。不要掩盖拖延。(修性)老子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就像武林高手的软肋...

  • 标签: 中养生 社会竞争 竞争中
  • 简介: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们是为世人而被选拔出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命人行善,止人作恶,确信真主。"(3∶110)这段经文中有两个关键词:"命人行善、止人作恶"。这两个词完全可以理解为是阿訇的职责和义务,因为阿訇是以为主言法,替圣传教为己任的。穆圣说:你们替我传教吧,哪怕是一节经文也可以。"

  • 标签: 《古兰经》 圣传 穆圣 段经 卧尔兹 穆斯林群众
  • 简介:中国与天竺在古代为千山万水所悬隔,地理上的差异不可谓不大。古代从印度采中国弘法的僧人,中国往西天去的求法僧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才能将佛陀的教法传递开来。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在离开本土去往他乡时,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中间有多少痛苦和危险都没有记录下来,因此易为世间凡夫忽视。本刊在这里单挑一点说来最不足道的困难向读者介绍。

  • 标签: 中国 天竺 外语学习 梵文 汉语
  • 简介: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教导我们,学佛的先决条件是:“一、深信因果;二、严持戒律;三、坚固信心;四、决定行门”。可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对我们的修行是何等的重要。而佛法浩瀚,有八万四千个修行法门,往往令不少初学者望着如此众多的法门无法选择。其实佛教传入中国后,能够流传到现在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只有禅宗、净土宗、密宗。因此,可以这么说,在佛教众多的法门中,禅宗、

  • 标签: 法门 修行 先决条件 佛教传入 初学者 生命力
  • 简介:看待中国的宗教政策,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这里,我愿意为大家提供一个由信心和耐心构成的视角,希望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积极的观察角度。

  • 标签: 中国 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 民族文化
  • 简介:教会的神学教育直接关系到教会的成长和教会的整体形象,因为圣职阶层的圣工在基督教新教传统中比较直接地表现在教堂的讲道和对信众的牧养,而决定圣职阶层的牧会品质和能力的关键所在,就是培养牧师及传道人和教会各级负责人的神学院。在面对着年轻的中国教会十几所各具规模和水平的神学院校时,我们肯定会思考决定中国教会神学教育质量的神学学术研究问题。如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任何学科的发展和尖端科学的进步,都是以基础研究的推进和成长为其坚实的根基。越是在实践领域或应用领域有着巨大成就和建树的学科,越是体现出其基础研究的独特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神学教育 教会工作 基督教 教义思想
  • 简介:如何提高学僧的写作水平我在栖霞山佛学院已教了两届语文课,深切感到学僧的写作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的佛教日益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学僧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社会经验、接受和理解能力强、也肯在语文上下功夫的特点,在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一、...

  • 标签: 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 写作水平 作文 议论文 关键问题
  • 简介:伊斯兰教旗帜鲜明地严厉禁止贪污受贿的行为,并将其定为大罪。《古兰经》中有很多明显的经文指出贪污的界定范围,凡是吃私、舞弊、侵占、诈取、不公平的交易以及接受贿赂都算贪污的行为。通过以上方式所谋取的钱财或物品都是哈拉目(非法的)。

  • 标签: 贪污受贿 哈拉目 《古兰经》 火狱 穆圣 布哈里
  • 简介:据《钱江晚报》报道:近日,浙江省金华市一个家庭流出的监控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位老人遭保姆疯狂虐待:老人瘫坐在地上,保姆不但没有将她扶起来,反而一把将老人拽倒,老人颤颤巍巍地坐起来,保姆再次将老人拽倒在地,老人艰难爬到门口,喊儿女名字呼救命。

  • 标签: 老人 保姆 家政行业 虐待 《钱江晚报》 金华市
  • 简介:中华民族视“尊敬长上”、“孝敬父母”为美德。它是一种本性的、自然的好行为,更由于儒家的推崇和宣扬,造成了一种经久不衰而遍及全国崇尚的风气,历代的君王也以此作为治理天下之本。中国的孝道和天主教会的“孝敬父母”的诫命有相同之处。它包括对父母应有的一切责任义务:知恩、尊敬、服从、赡养、丧葬和祭祀;也包括对父母不应做的

  • 标签: 孝敬父母 天下之本 责任义务 傅油 教外 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