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王志远(以下简称王):凌先生,请问您读了这份刊物(指《佛教文化》)之后有什么感想?凌子风(以下简称凌):很好,我认为《佛教文化》是将佛教文化宣传大众化、普及化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我认为要继续搞下去,多搞、搞好,要争取达到发行几十万册。王:有些同志还建议我们搞英、法等文的翻译本,另外最近接触到一些内蒙古的同志,他们热情地要求我们搞蒙文版,并且表示愿同我们合作。

  • 标签: 文化宣传 翻译本 弘一大师 中国佛教 纯一法师 顿悟成佛
  • 简介:黄夏年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8月,410千字,599页。宝庆丛书之一。本书收集了与中外佛教人物有关的32篇论文,其中多为学术界现在少于研究的人物。例如陕西法门寺文物出土以后,碑文里提到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是在佛教专门记载著名高僧的人物传记书里,都没有记载。作者通过考证与研究,认为此与高僧传的立传原则“以德为本”有关。又如,在中国明代佛教史上,传灯大师中兴了天台宗,重修了智者大师的幽溪道场,再建了高明寺。作者指出了传灯大师指斥儒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是“世间教”和“世间法”。主张“约修以论性”,强调性与修一味,不可分离。

  • 标签: 佛教人物 人物论 宗教文化出版社 智者大师 文物出土 人物传记
  • 简介: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稍不慎就可能被社会淘汰出局。由此而带来的危机感,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浮躁.甚至在未及思考之际,就被时代潮流襄着往前跑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奔向哪里呢?我们不能否认发展的意义,但如何发展却是个值得审思的问题。

  • 标签: 佛教 商品经济 济群法师 人物访谈 寺院经济 经济来源
  • 简介:在阳光沐浴下修炼──南岳黄至安道长访谈录袁志鸿去年到长沙,湖南省宗教局让我去南岳看看,我也想去拜访黄至安道长,所以乐为其行。现任湖南省道协副会长的黄至安是位坤道,她中等身材,还不到三十四岁,但却有入玄门十五个春秋的经历。由于她信仰虔诚,无论住观、出外...

  • 标签: 南岳大庙 道教文化 湖南省 道教信仰 个人得失 自我管理
  • 简介:北宋四大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不同程度皆濡染佛禅,其中苏黄为最,但真正看得破放得下成就正果的却是有洁癖、有书画癖、有砚石癖的米芾。黄庭坚虽然亦学佛有成,但其摆脱尘俗、洒脱自如之禅风远不如米芾,苏轼当然更在其次了。

  • 标签: 黄庭坚 苏轼 人物 佛禅 米芾 北宋
  • 简介:众所周知,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西游记》作为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当然也为我们完整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但这些艺术典型的塑造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塑造方法有着极大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完整的人,而《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却完全不是如此,

  • 标签: 《西游记》 文学作品 艺术典型 古典小说 人物形象塑造 唐僧
  • 简介:陈莲笙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老道长。他已年届八十有七,但仍然为道教事业而操劳。他曾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的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的会长,现在仍然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的顾问,上海市道教协会的名誉会长,上海城隍庙的住持。我们素来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近时有人告诉我们:陈老投身道教事业已经

  • 标签: 陈莲笙 道教文化 生平 社会地位 《道风集》
  • 简介:早就想写一点介绍元朝被忽略的两位景教名人巴梭马和马居斯的故事,却因心性疏懒,忙于事务而搁笔。4月27日读到《参考消息》第13版的"他与马可·波罗逆向而行——中国探险家发现了欧洲"一文,再次触动了我写这两个人的激情。该文最早于4月14日登载在

  • 标签: 马可·波罗 国教会 景教 十字寺 也里可温 巴格达
  • 简介:道教绘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内中许多精品杰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历来备受推崇。可惜的是,明清以至近现代,道教绘画艺术停止了发展的步伐,罕有原创佳作问世。深可庆幸的是,际此国运昌盛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在空前的高起点上,填补了这数百年的空白,为道教绘画艺术发展史续书了精彩厚重的一页。

  • 标签: 画集 人物画 绘画艺术 绘画创作 原创 空白
  • 简介:“本来已向中国表示善意,希望同中国建交的梵蒂冈罗马教皇,突然决定并选择在今年10月1日举行所谓‘封圣’活动,把在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杀的劣迹斑斑传教士和部分中国教民封为‘圣人’,引起了中国基督教(含天主教)界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这是记者日前采访著名的研究基督宗教专家、福建师大历史系副主任、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林金水教授时,他说的一句话。

  • 标签: 梵蒂冈 “封圣”活动 民族感情 林金水 中国 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