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在佛教的地位是极高的,中国佛教的汉传和藏传佛教中都有文殊信仰。藏传佛教萨迦在这方面极为突出,被认为在文殊信仰方面有一定代表性。探讨萨迦文殊信仰的重要特征以及这种信仰在历史上的一些表现形态,对于完整地了解中国的文殊信仰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文殊 萨迦派 汉藏佛教
  • 简介:本文根据笔者在閤皂山收集到的数块道士墓碑等材料,结合已有文献,探讨唐到清代閤皂山宫观及其灵宝宗坛传承的历史,到清雍正十二年,閤皂山灵宝共传了73代。此外,文章订正了明代俞策《閤皂山志》几处错误记载,补充数位在閤皂山较有影响的閤皂宗传人的资料。

  • 标签: 閤皂山 宫观史 灵宝派
  • 简介:农历十月十三至十六,即11月24日-27日,正逢下元节期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在圆满完成“对台干人专场授篆活动”后,又迎来“乙未年对海外正一道士授巢活动”。本次活动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嗣汉天师府承办。这也是自1991年以来,天师府承办的第26次对海外正一道士授篆活动。授策程序基本上以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撰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朱鹤卿录写的《天坛玉格》为依据,结合当代实际依科进行,由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传度师,中国道协副会长、天师府住持张金涛道长为监度师,江西省道协副会长曾广亮道长为保举9币。参加授篆的海外弟子共71人,来自新加坡、加拿大、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 标签: 正一派 海外 道士 中国道教协会 国家宗教 天师府
  • 简介:道教的仙境是指神仙居住的胜地。道教把仙境纳为自己神仙理论的核心内容,将其作为人们终极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道教产生之前,仙境这一观念就已存在。仙境源于上卉神话,作为先秦古籍中保存神话最丰富的《山海经》,对神仙居住地有大量的记载。《山海经》描绘的仙境、仙物、神仙,

  • 标签: 《山海经》 仙境 理想境界 先秦古籍 居住地 神仙
  • 简介:虹、虹霓(Rainbow,Iris)虹霓又称彩虹、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带。虹的象征涵义非常多,如难以捉摸,空灵、短暂、神秘等,虹也象征着希望、和平、神圣的盟约,它是战争的预告,是一些民族的膜拜之物,甚至还代表着恐惧。世界各地都有关于彩虹的传说,是通往天上和智慧的桥梁。虹一般是雨后日光射过空中的水气,反射而成

  • 标签: 虹霓 太阳光照 光学现象 尼苛德摩 圣洗 默西亚
  • 简介:“武”的最初含义是指“舞”,后来延伸为“军事征伐”之意。所谓“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武”的目的在于消除战争、暴力。《说文解字》上说:“止戈为武”。因此,所谓的“武术”,也就是“止戈”之术。只是武术已经不是军事上的含义,它更强调“个人化”的意义。武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教化方式”,是一种修养身心、自卫御敌的技艺。

  • 标签: 武术技击 中国武术 少林武术 嵩山少林寺 武当拳 定功
  • 简介:通过分析唐代裴氏眷现存的墓志等相关资料,可知唐代裴氏,女性的佛教信仰比较普遍,其所信仰的并非全部是三阶教。但在丧葬仪式,有体现出民生宗教的影响。唐代裴氏眷宗教信仰体现出中国传统信仰的多元性与实用性的特色。

  • 标签: 裴氏中眷 佛家 三阶教 民生宗教
  • 简介:针对"谁是佛"的问题,《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的观点。《坛经》认为,"自心"之"心"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的本心。但同时这颗心作为易受世尘遮蔽之心,又产生了贪欲及其它,这就是迷心,它遮蔽了佛心,所以"自心"还表现为由迷心到佛心的"悟"的过程。这样理解的"自心是佛"是对佛的真相的完整揭示,并因此而超越了禅宗里其他禅师对"谁是佛"的看法。

  • 标签: 自心 佛心 迷心 自心是佛
  • 简介:道教将慈爱作为其教理教义的核心内容,以及戒律的伦理规范,大力倡行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伦理、艺术、风俗乃至政治与社会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当今社会各界重视、研究并弘扬。

  • 标签: 《云笈七签》 道教 中国传统社会 伦理规范 精神财富 优秀文化
  • 简介:一在四川成都繁华热闹的天府广场西侧,有一座皇城清真寺,它是四川省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西南地区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皇城清真寺相传创建于16世纪的明代中叶(不过据1936年相关的资料记载,清真寺是建于康熙五年,也就是1666年)。这座古老清真寺的得名,源于它原来正好毗邻明代蜀王的宫城(当地俗称“皇城”)。即使从它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看出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成都皇城清真寺 天府广场 繁华热闹 蜀王 伊斯兰教协会 宫城
  • 简介:一音乐与宗教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欧洲,音乐始终伴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展。早在古希腊时期,节日时上演的戏剧就是为了取悦“万神之神”宙斯,而音乐伴奏是戏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些音乐作品在后来未能流传下来,但是当时音乐发达的盛况却是史有明载的。而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是以教会音乐为主,音乐是基督宗教徒表达信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 标签: 步虚词 薛涛 勋伯格 美育功能 鱼山梵呗 上清
  • 简介:《老君音诵诫经》的"刘举"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源于王莽代汉之际出现的"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等植根于谶纬神学的古老谶记。东汉灭亡后,民间道教教团将刘氏谶记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以末世论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道教特色的谶记。

  • 标签: 刘举 谶纬之学 道教 老君音诵诫经
  • 简介:王岱舆是明清时期系统阐释中国伊斯兰教信仰体系的著名学者,他对伊斯兰教思想的阐释过程,不仅借用了中国社会普遍熟悉的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概念,还在诸信仰之间进行比较,实难能可贵。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这样做既能使伊斯兰教为更多教外人所了解,也能使穆斯林更好地坚持信仰,谨守正教。

  • 标签: 王岱舆 宗教比较 伊斯兰
  • 简介:一、扬州市伊协首次公布普哈丁画象2010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以《仙鹤寺与普哈丁墓》为题作了宣传,其中映现了先贤普哈丁画象。扬州穆斯林认为,普哈丁画像不太像阿拉伯人。当初,扬州郡守元广恩接见普哈丁时,嘱咐画师在屏后仔细观察,留下一张宣纸画像。于是,扬州耄耋乡佬马良不顾年迈,拄着拐杖,四方奔走,请扬州画院画师,对照原残损画像重新模拟,求得神似。

  • 标签: 普哈丁 元广 画象 仙鹤寺 新模 中阿
  • 简介:佛陀传下两种修行制度:出家传承和瑜伽士传承。莲花生大士将佛法传到西藏时,将两种制度一并传入。瑜伽士从小像出家众一样修行,但是不剃度出家,只受圆满居士戒、菩萨戒,受密法的灌顶,并持守密法的戒律。藏传佛教中将这两种修行人都尊称为“喇嘛”,“喇嘛”即是“上师”的意思。依藏传佛教的观点来看,上师可分为小乘上师、大乘上师、金刚乘上师三种。上师并非狭指一位西藏的法师,而指佛教中所有的具德长老都是三宝之一体体现。修学佛法,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引导摄受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僧宝 在家瑜伽士 上师 善知识
  • 简介:2015年3月1日,乌鲁木齐市伊斯兰教解经工作24期青骨干培训拉开帷幕。开业典礼由乌鲁木齐市民宗委主任帕尔哈提·沙来主持,首先帕主任安排部署了培训要求,乌鲁木齐市社会主义学院校长李作林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八户梁清真寺马俊杰代表学员表态发言,最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希尔扎提·巴吾东作了重要讲话。此次培训为期五天,利用封闭式脱产学习方式,全市134名回族宗教人士,助理和6名带队干部参加了培训。

  • 标签: 市社会主义学院 骨干培训班 民宗委 东作 宗教人士 希尔
  • 简介:引言"神人合一"的思想在基督教信仰的神秘主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中世纪,追求"神人合一"成为"信仰最根本的目的和终极的方向"。在十三世纪经院主义顶峰时期,波纳文图拉(Bonawentura,1221-1274年)可视作中世纪神秘主义的典范式人物。他的神秘主义生活和著作对后世影响甚远。波纳文图拉在《心向上帝的旅程》一书中指出,人的心灵要达到至高上帝的灵性境界。这种境界如果没有从上面来的恩典则无人能进

  • 标签: 波纳文图拉 基督教信仰 心向 经院主义 方济 修会
  • 简介:本文认为,《约伯记》要表明的应该是上帝的形像与作为;苦难是人认识上帝的途径之一,虽然这途径既残酷又现实;人心中对上帝的看法与上帝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形像是否一致?《约伯记》告诉人们,人对上帝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资格都没有。本文试就《约伯记》的故事和各人的辩论,来浅谈《约伯记》约伯的上帝观,希望在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方面有所帮助。

  • 标签: 《约伯记》中的约伯 上帝观
  • 简介: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其中既体现了中国禅宗"心"的宗教形成的脉络,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鸡足山在中国佛教特殊地位的形成。本文就"拈花微笑"、禅宗传法世系的确立与禅学向"心宗"的过渡之互动关系略做探讨,并以此来说明鸡足山在中国佛教特殊地位形成的佛教中国化背景。

  • 标签: 拈花微笑 鸡足山 祖师西来意 以心传心 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