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禅师,不知何许人也,或云邑人,为丰尚书之子。贞观初年,居于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还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故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誉。国清寺是天台山首屈一指的大寺,也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时,该寺佛教相当兴盛,香烟缭绕,高僧云集,法会不断。

  • 标签: 五台山 天台山 诗僧 风景名胜区 《宋高僧传》 寒山
  • 简介: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来,大多数维吾尔宗教上层人士都充当经堂教育的导师,他们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使经堂教育活动更容易为维吾尔族群众所接受。大量的宗教财产被用于经堂教育事业,表现在与清真寺和经文学校分用宗教税"乌守尔"(Osur)、"扎卡提"(Zakat)和"瓦合甫"(wahpa)。[1]在这股办学的热潮中,穆斯林原本给清真寺捐的财产此时转而直接捐助给经堂教育。

  • 标签: 经堂教育 上层人士 经堂语 《古兰经》 分用 维吾尔语
  • 简介:一、蒙古穆斯林的由来蒙古信仰伊斯兰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在蒙古军西征南下、平定中原、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大量来自中亚、波斯等地的穆斯林也随之迁移各地,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普遍传播,据估计人数约有百万人,尤以中国西北地区居多。当时“回回”在全国都有分布,故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

  • 标签: 蒙古族 穆斯林 中国西北地区 述略 伊斯兰教 回回
  • 简介:杜尔是法国社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深邃思想,虽然时隔一个多世纪,今天却伊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养份。本文主要以其晚年的重要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为基础,重点讨论其对宗教的研究,并指出其理论对我国回族宗教信仰研究的启示。

  • 标签: 杜尔干 宗教思维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集体意识 宗教信仰
  • 简介:只要见过惟贤长老的人,大概都有一种共同的印象,长老身材修长,面容清瘦。这种修长与清瘦几乎到了极致,如果初次见面,心里不由得会替老人家的健康担心。但是熟知长老的人都知道,他以耄耋之年仍笔耕说法不辍,思维敏捷,声音洪亮而铿锵有力,言语清晰而条理不紊,更让人折服的是他双目炯炯中闪烁着清澈的慧光。有的同道曾私下向我询问个中玄奥,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在心中默默问自己……

  • 标签: 宗教 教义 信徒 宗教信仰
  • 简介:作为古代民族突厥一支的维吾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在以狄、铁勒、回纥、回鹘、畏兀儿等多种称呼之下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舞台。

  • 标签: 维吾尔族 文化 起名 少数民族 古代民族 突厥族
  • 简介:家庭伦理指家庭中的伦理关系及调节原则,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人格塑造和家庭和谐的根本性问题。中亚东人来源于分"三波"由中国境内迁居中亚的回族,(1)目前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有少量分布,人口约16万人。

  • 标签: 东干人 伦理特征
  • 简介:戒律传是唐朝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菩萨戒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还经海上丝绸之路流传至韩国、日本。中日两国僧侣在菩萨戒传入日本的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鉴真东渡缘于弘扬戒律,不仅成功创建日本律宗,成为律宗初祖,还广授菩萨戒,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最澄入唐求法,回国后创建日本天台宗,一生致力于弘扬菩萨戒,不仅促成大乘戒坛的建立,还明确提出大乘律宗概念,设计出天台宗菩萨戒的师资传承谱系,使菩萨戒在日本得以兴盛,进而改变了日本的戒律传统和佛教发展方向,意义深远。

  • 标签: 菩萨戒 鉴真 最澄 日本
  • 简介:出山海关,过锦州,涉过大凌河,再北行40多千米就是闻名遐迩的“东北藏传佛教中心——瑞应寺”了。人们只知道有个西藏,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境内还有一个号称““藏”的喇嘛教圣地。

  • 标签: 藏传佛教中心 瑞应寺 喇嘛教圣地 辽宁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 简介:撒拉先民从中亚迁徙至中国的历史背景,使得撒拉从源头上继承了古代中亚民族和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些文化特点,同时,由于撒拉先民长期和藏族、汉族、回族、蒙古等民族的接触与融合,最终实现了撒拉先民中国化的过程,撒拉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

  • 标签: 撒拉族文化 传承 发展 中亚 中国
  • 简介:图腾是原始社会一个族群的徽号和象征,同一群体的人相信他们跟图腾物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并加以崇拜,对一个族群的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高山和大陆许多民族一样,都有过蛇图腾崇拜现象。通过对高山蛇图腾的起源、现象、特点分析可以看出,高山蛇图腾文化和大陆同根同源,是古越蛇图腾文化的深化和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以及其他诸多原因,古代高山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其蛇图腾文化在展现与大陆其他民族蛇图腾文化共性的同时,也颇具特色。

  • 标签: 蛇图腾 高山族 少数民族哲学 台湾原住民
  • 简介:布依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居住在贵州省黔西南和黔南两个自治州。其次在安顺地区的镇宁、普定、紫云等县和贵阳、遵义、毕节及黔东南州一些县的部份乡镇村。加上散居在川、滇两省的人数,总共约300万人。

  • 标签: 布依族 社会功能 成因 节日 中华民族 安顺地区
  • 简介:在道真仡佬苗族自治县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相传在上千年前,仡佬先民们开荒僻草求生存,常饥饿难忍。突然,一仙女下凡路经此地,指点饥民们采用山间绿油油的茶尖在口中嚼细咽下,不仅无毒,具有先苦、后甜、再香的滋味儿,而且尚能暂时充饥。逐渐先民将这种野生茶变为家种茶,将生食茶变为熟食茶,将泡茶变为油茶,并冠以“仡佬油茶”、“仡仙油茶”等美名。到了近代,还用熬得浓浓的油茶戒鸦片烟。如今道真仡佬油茶的加工技艺日趋成熟,饮用方法也超于定型化。

  • 标签: 仡佬族 油茶 自治县 定型化 先民 苗族
  • 简介:皋心越(1639—1695),日本曹洞宗高僧,水户寿昌山祗园寺开山,被日本篆刻界称为“篆刻一道的开山祖”,在琴艺、绘画等等方面在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心越自谓“本贯婺郡浦阳蒋氏子”。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俗名即“蒋兴俦”,原杭州大学的吕洪年教授据此断定心越即浦江县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但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因为第一,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最早出

  • 标签: 东皋心越 日本 家世 佛教信仰
  • 简介:本文利用人类学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以漠北回鹘人为主研究其宗教信仰文化的变迁过程,讨论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变迁,尤其是维吾尔人文化历史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宗教文化的变迁、当时居民对新皈依的伊斯兰教的态度、伊斯兰文化对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增加的新因素,居民作为新文化伊斯兰教的接受方式,如何对待传统与新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之间关系等方面。对维吾尔人而言,喀喇汗王朝时期接受伊斯兰教是成为维吾尔历史上的规模最大的第一次文化变迁时期。维吾尔人文化变迁模式可分为几个阶段,即信仰摩尼教时期,信仰佛教时期,信仰伊斯兰教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本文利用文化人类学文化变迁理论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

  • 标签: 宗教文化 文化变迁 文化的整合与重构
  • 简介:西汉哀宗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在以后的近2000年历史中,佛教几乎遍及中国全境,给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重要的影响。在其流传过程中,其本身不断地被中国化了,也就是说注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新内容,并深刻地影响了东北亚、东南亚相邻国家。佛教传入东北地区较早,波及的民族较多,尤其是建立北魏的鲜卑,建立辽朝的契丹,建立金朝的女真,建立元朝的蒙古,建立清朝的满族,这5个曾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占南北朝以来1600年历史中的一半左右,期间都是佛教流传、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

  • 标签: 高句丽 传播 渤海 中国民族文化 佛教传入 2000年
  • 简介:闻名中外的江西净土宗祖亭——庐山东林寺,背靠匡庐西麓山崖,傍带瀑布溪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塞。寺前有溪一浣,溪上有亭一座,亭额曰:“三笑亭”。有槛联一对,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老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 标签: 东林寺 净土宗 源流 庐山 瀑布
  • 简介:20年前,旅日高僧皋心越在他的家乡,在他的祖国,还很少为人所知。随着心越在日本的事迹在中国传播,人们也对他在中国的情况,包括他的家世,开始进行研究,一些新的材料被挖掘出来。本文就是关于他的家世的研究成果。

  • 标签: 旅日高僧 东皋心越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