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在日常的美术阅读和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熟似无睹”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却并没有做过仔细的推敲.比如,我们经常在其历史年代不确定或含糊不清的时候为某位艺术家或某种艺术现象作出断定给出结论,称其为古代著名艺术家、抑或近现代、近当代、现当代艺术家.然而,若是判断有误,这种混乱的称呼往往会给人留下模棱两可的印象.因此,对历史年代的划分和考究,不光是历史学家乃至文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美术、艺术流派、艺术家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美术史 美术思潮 年代划分
  • 简介:《论语》中“文胜质则”的命题,蕴含颇多。分而论之,不外“文”、“质”、“”三个概念;合而论之,不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之初义是色、形、声、象等交错而成的修饰性形式,由此推出“言”、“辞”的区别。对文学来讲,“质”就是健康的人类情感和思想智慧,由此推出“性”、“质”(或本性、本质)的区分与联系。与远古的巫史传统密切相关,“”的本义是奇崛瑰丽的想象。对历史来说,想象是辅助性的,对文学来讲,想象是主导性的。以此反观后现代史学的“皆文”观点,它打破了历史记载表面的真实而深入到了更深一层的真实,不足之处则是消解了历史的真实性。我们认识其局限,才能取得“文”、“”共荣的境界,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和谐境界。

  • 标签: 文艺思想 孔子 历史记载 后现代史学 “文” “质”
  • 简介:陆贵山教授从事文艺研究50余年,其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夯实全面辩证的理论基础、建构宏观的文艺思想体系、综合研究文艺思潮与文艺批评、寻求文艺本元问题的创新、推动文艺的"宏观辩证综合创新"五个方面。陆贵山教授的学术研究面向现实、有的放矢、直斥本质,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树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学术典范。

  • 标签: 文艺学 宏观 辩证 综合 创新
  • 简介: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

  • 标签: 中国美学史 体系性著作 美学体系
  • 简介:弗洛伊德的文艺观和美学观从属于他的精神分析思想体系,带有一种医生式的,病态式的、居高临下式的思维。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对他的文艺观点加以批判继承,以便更好地指导具体的艺术实践。

  • 标签: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文艺观 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