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20年代,维特斯坦曾告别哲学,到偏远的山区当小学教师。我们可将维特斯坦的这一经历,视为一次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20世纪30年代,维特斯坦通过对弗雷泽《金枝》的批评,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人类学的关切。在维特斯坦对《金枝》的批评中,他认为仪式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功能性的,而是人类愿望的表达和满足。人类学的视野使维特斯坦认识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并促成其中后期哲学的转向。而与语言的多样性相伴随的,是价值的多样性。维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中,在某种程度上持有一种相对主义的立场,但这里的'相对主义'与其说意味着'怎么都行',毋宁说是对绝对主义的批评。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人类学 仪式 语言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