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王阳明没有专门易学著作,在语录和著述中提到《易》地方也不多见,但是从阳明的人生经历中,却可以发现《易》对阳明良知思想建构有着深刻影响。他在居夷处困中体悟易理,在人生抉择上实践易理,并提出了“良知即是易”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阳明论易梳理,阐明了《易》与阳明致良知之学内在关联,为深入理解阳明学提供了一个易学角度。

  • 标签: 良知 工夫 本体
  • 简介:经史传统包括了中国文化经学传统和史学传统,有时候这也可以成为对中国传统学术概称。我认为“重新认识传统”,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文化“变”与“常”关系。“变”是指中国文化发展时代性、阶段性,“常”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继承性、连续性。一、经史传统与中国文化“轴心时期”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①。

  • 标签: 中国文化 学术分科 史传 《经学历史》 哲学 中国传统学术
  • 简介: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论语》“殷有三仁”理解,有很大区别。古文经学认为,三仁中箕子、比干就是《尚书·微子篇》出现“父师、少师”,并在两个文本间建立解释联系,由此使三仁行为呈现出表浅性和谐特征,孔子是以历史学家身份作出这个评价。今文《尚书》此二人本为“太师、少师”,和箕子、比干无关,并认为三仁行为处于争执势态之中。本文对《论语》“殷有三仁”章解释史进行了微观考察,并根据今文经学说法,对“殷有三仁”、孔子形象和仁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理解视角。

  • 标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解释学
  • 简介:《春秋·隐公六年》经文“渝平”与“输平”两种表达,在《春秋》“三传”及汉宋经学有不同解释,其间既有字义训诂,也有义理辨析。宋儒新经学在注重史实和字义考辨基础上,也灌注了自己思想理念。

  • 标签: 《春秋》 “三传” 渝平 输平
  • 简介:《周易》古经展示了符号与文字一体文本形式。《易传》从象数、义理合一理路出发,开显出阴阳之道与性命之理相贯通易学天人之学。秉持象数优位立场汉易一系易家,承续《易传》理路以诠《易》,将《易》象数学内涵诠释与文字背后象数根据揭示,视为了首务,这在《周易集解》所采诸家对《大有》卦经传诠释中,就有典型表现。他们基于阴阳消息以明象、诠《易》,认为象构成了《易》基本世界,万象并非静态已然存在,而是一直处在生生流转、隐显转化鲜活敞开状态与历程中,而立足阴阳消息,促成有序和谐通泰礼乐化的人文理想天下愿景实现,成为他们心目中《易》旨归与现实王道归趋。

  • 标签: 《周易》经传 象数优位 象世界 阴阳消息 天下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