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正>管仲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孔子曾称赞管仲为仁者。《管子》一书不可能是管仲自己撰写的,我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推崇管仲的学者的著作的汇集。当时管仲在齐国的声望非常高,孟轲讥讽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足证齐国推崇管仲的人很多。近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一书是齐国稷下学者著作的总汇。事实

  • 标签: 管子 历史价值 管仲 战国时代 道德教育 齐国
  • 简介:<正>前642年己卯周襄王十年齐孝公姜昭元年春正月,宋襄公子滋甫率曹、卫、邾诸侯师纳齐太子昭而伐齐。三月,齐人杀其君姜无诡(无谥)。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昭,太子昭走宋,宋遂于四公子战。五月,宋败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宋师还。齐失霸主地位,郑背齐朝楚。秋八月丁亥,齐孝公葬齐桓公于临淄城南二十一里鼎足山上。

  • 标签: 诸侯 十七年 王二 十三年 齐人 齐国
  • 简介:<正>荀学继承孔学而有新的发展,使“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孔孟儒学变得切实可行,对儒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儒学的被付诸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儒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说,荀学与孔学、孟学、董学无疑具有同等地位。然而荀学却长期遭受冷遇,其著作自从西汉末年刘向校订之后,几百年间湮灭无闻,一直到唐代才有杨倞为之作注,但宋代再次受到冷落,与《论语》、《孟子》的注家蜂起,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经典的盛况形成强烈反差。荀子本人在唐代被与扬雄相提并论,在宋代更是境遇不佳,一直到元丰二年才勉强被排列到孔庙中的从祀位置,与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的尊贵地位相差悬殊。对于荀学的这种历史命运,时贤提出过一些见解,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荀况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

  • 标签: 历史命运 荀学 统治阶级 荀子 形成与发展 唯物主义
  • 简介:<正>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生活在春秋晚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但他的思想仍然象空气一样瀰漫在我们周围。因此,孔子对我们来说,仍然是迫近的存在,而且对今后的历史还将有长期的影响。对孔子的评价,尊之者、贬之者,代不乏人。孔门弟子对孔子自然很尊敬。颜渊、子路、子贡、曾参、子夏、有若、闵子骞、

  • 标签: 孔子 中国历史 子贡 子路 伦理思想 学术界
  • 简介:"世界历史"观念作为我们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理论框架,起源于希腊化时代;中世纪,它融入宗教哲学,完成了哲学化转向.近代以来,理性取代了上帝,"世界历史"观念随之转向认识论,并逐步成为孕育欧洲中心论的温床.近代早期,维柯与伏尔泰为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确立了基本的范式,这种范式大大削弱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广泛具有的实践性.自康德始,近代"世界历史"观念以德国思想家为其表述者.康德的创造性表现在,他认为普遍世界历史的存在,首先是人们以某种预想为线索进行撰述的结果;赫德尔则以强调个体的特殊性与历史性的方式来撰述世界历史.西方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代表着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与完善,同时意味着中世纪普世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彻底破产.

  • 标签: 历史认识论 世界历史 理性 欧洲中心论
  • 简介:<正>“心性之学”(thePhilosophyofMindandSoul)一词有广义、次狭义及狭义的理解。广义地说,它应是所有民族(包括东方、西方诸民族)的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指的是探讨人的存在的根本原理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以及各种宗教哲学思想中都有丰富的心性之学的内容,假如我们采取一种次狭义的看法,将范围缩小至中国哲学的话,那么,道家与佛学(尤其是禅宗)无疑都以心性为讨论的重点。但从约定俗成的用法来看,“心性之学”似专指儒家哲学而言。本文将对“心性之学”的讨论限制到儒家,这是狭义的说法,只是为了将问题讨论的对象缩小,并不表示否认其他各派哲学都

  • 标签: 儒家哲学 伦理道德思想 心性之学 儒家思想 道家 儒学
  • 简介: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重农抑末这一传统经济观点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自先秦将“本末”与农、工、商结合使用,秦汉时的“重本抑末”观点,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对工商业所持的基本态度。魏晋南北朝时“贵本贱末”思想强化。至唐代,传统的本末思想基本趋于教条化。新的工商观点应运而生。南宋叶适的“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揭开了本末问题上反传统斗争的序幕。明清时一批进步思想家将这一斗争推向了新阶段,黄宗义提出“工商皆本”、颜李学派将商业活动视为“经世致用”之学等,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最后,在近代资产阶级重商、重工思潮冲击下,农本工商末封建传统思想趋于衰灭。

  • 标签: 农本工商末 重本抑末 工商业者 商品经济 传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 简介:现代性是从中世纪末萌芽的,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的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现代化的出生比现代性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性与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的事业。现代性与现代化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 标签: 现代化 现代性 理性 现代国家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向奎教授是造诣深厚、博学善思、富于创造的学者。值此杨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五十五周年之际,笔者拜访了杨先生,请他谈一些研究心得。现将杨先生论学大要摘述如后。(一)在历史文化方面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句话,从中国传统文化角

  • 标签: 杨向奎 天人之学 哲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 和谐
  • 简介:本文将胡宏置于两宋理学思潮之中,围绕理学家所关注和思考的“性与天道”的理学主题,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确认和评价胡宏心性哲学的历史地位:一、分析归纳出胡宏心性哲学的理论特色,说明胡宏不同于其他理学家,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二、通过对湖湘学派源流的历史考察,以及对胡氏父子的学术成就的确认,来阐明胡宏在湖湘学派中所占有的显赫地位;三、阐明胡宏心性哲学对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及以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为代表的“浙学”的影响和作用,揭示和表明胡宏心性之学是从二程过渡到后来相继崛起的朱子理学、陆氏心学、浙江事功之学的中介和桥梁,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 标签: 湖湘学派 心性哲学 胡宏 理论特色 历史地位 陆九渊
  • 简介:儒学在从先秦至20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人生儒学、社会儒学、政治儒学、形上儒学、考据儒学、文化儒学等不同的生存形态。儒学在未来的生存形态,在于根据儒学的特质和中国人生活世界的变化,重建人生儒学,进一步发展文化儒学和形上儒学,做好社会儒学、政治儒学资源的转化。

  • 标签: 儒学思想 人生哲学 考据学 形而上学 社会学
  • 简介:<正>实证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从哲学的逻辑演进看,实证主义的理论先导可以上溯到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而其更广的历史背景则包括近代科学的发展。经验论传统的制约,使实证主义将哲学的领域主要限制在现象界,拒绝论证可经验的现象之外的问题;近代科学的凯歌行进,则使实证主义极为注重实验科学及与之相关的逻辑与方法论,并力图实现科学的统一及哲学的科学化。实证主义的如上趋向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哲学走向近代的历史需要。自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东渐的西学从声,光、电、化扩及哲学观念,实证主义便被系统地引入了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哲学冲撞、交融,成为近现代中国引人瞩目的哲学思潮。西方近代的实证主义在其衍化过程中,历经数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种变迁、演化在中国近代也几乎——得到了再现。

  • 标签: 西方近代 逻辑实证主义 实用主义 近代西方 伦理学 中国近代
  • 简介:历史研究的巨大挑战作为一门专业领域的历史研究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种讨论中,这种讨论以既使它感到满足又使它感到不适的方式,来处理历史的根源、作用以及原则.满足之处在于历史学在人文领域内获得了新的注意:在这里一个支配性的问题是记忆在文化中的作用.

  • 标签: 交叉点历史 历史研究 历史秩序
  • 简介:<正>一、反思:对先秦美学史审美心胸理论研究中缺环问题及研究方法的思考探讨中国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理论的源头,是研究者多所涉足的课题。基本观点有二:一是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奠定了审美心胸论的基石;二是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共同开创了审美心胸论的源头。本文不拟对这两种观点本身做什么评论,而只愿思考这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对先秦审美心胸理论的研究尚存在着两个不应忽视的问题:

  • 标签: 审美心胸 直观感知 中国美学史 虚静 哲学认识论 管子
  • 简介:儒家义利观是在总结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政治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利民思想一致,反对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肆意诛求。儒家的义与利并不是对立的,对上讲义,是要限制统治者私利,而得长治久安之大利;对下讲利,是要使人民得一定实惠,安居乐业,从而维护尊尊亲亲之大义。儒家义利观是儒家政治经济思想的集中反映,它虽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但在以后的历史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儒家义利观 政治经济思想 先秦儒家 历史作用 统治者 先秦时期
  • 简介:姜太公“圣”名之辩的历史文化蕴涵陈青荣一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圣人是指那些德智超群、出类拔萃者,他们都是历史上一些高不可攀的超凡人物.实际上,据学者考证金文、《尚书》、《诗经》、《左传》、《国语》中的"圣"字,皆是普通的称美之词,毫无神秘意义.顾颉刚先生...

  • 标签: 姜太公 文化蕴涵 《六韬》 “圣” 尧舜禹 圣人
  • 简介:审慎的历史思辨──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莫永明孙中山既是时代的象征,又是一位超越时代、永垂后世的伟人。他的名字与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连在一起,在1911年以后风云变幻的八十多年岁月里,成为几代人不断记叙、反复探研的重要课题。其间问世的众多著述反映了不同...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历史思辨 革命派 李鸿章 洋务派
  • 简介:中国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内容丰富,思想驳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道家的否定人类社会文明和儒家的称颂尧舜、讴歌“三代”的退化历史观;二是以“五德终始”说和“一治一乱”说为代表的循环历史观;三是主张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交易进化历史观,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是儒家的颂扬“三代”的退化史观和“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历史发生了大变动,又受到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便转变为近代历史进化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近代历史进化论取代传统的变易史观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其中有批判,也有继承。

  • 标签: 历史进化论 社会历史观 达尔文进化论 历史循环论 康有为 五德终始
  • 简介: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学者们在研究齐文化典籍、专题、个案的同时,开始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来研究,并力图建立起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齐文化学科.

  • 标签: 《齐文化发展史》 宣兆琦 古代文化 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