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这是一篇思想随笔,我们节选出上下两篇。在自问自答、玲珑剔透的语言中,作者带我们游历了一次思想故国,中国的,西方的,是的,但他要告诉我们的:在欧亚大陆两端起源的思想王国也是我们共同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重读思想史的新路径,颠覆了两大文化板块静态对立的线性认知模式。法国汉学家、哲学家F.于连是文化对立模式的典型代表,作者因此将他的各种公设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 标签: 翻译思想 相似 思想随笔 欧亚大陆 认知模式 文化板块
  • 简介:波普尔在历史主义批判的哲学史溯源中指认柏拉图为极权主义者。同样开展历史主义批判的施特劳斯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本文试图梳理二者的问题旨趣、理论根基和方法论原则的异同,进而对柏拉图的原初形象进行定位。同时对如何面对经典文本的解释学原则和态度表达一点个性化的见解。

  • 标签: 柏拉图 极权主义 波普尔 列奥·施特劳斯 解释学
  • 简介: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的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的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的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的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

  • 标签: 身体 笛卡儿主义 心物二元论 超越 性别表演 为己存有
  • 简介:如果我们愿意在阅读中与《孟子》相逢,我们就应该立志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从道德理想主义层面看,《孟子》要求我们“证性善”,确立人之为人的性善之本;期盼我们“恶乡愿”,拒斥八面玲珑的伪善之方。从文化守成主义层面看,《孟子》呼唤我们“友古人”,经由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回想而求证本根之源;促使我们“辟邪说”。通过对异端邪说的批驳而澄清智慧之旅。有理想有文化的人,才会是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对于针砭欲望横流的当下世态,还是对于建构人皆尧舜的未来愿景,这种人格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 标签: 《孟子》 证性善 恶乡愿 友古人 辟邪说 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