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认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这里的“出主意”就是制定决策;“用干部”便是组织力量实施决策,广义上的决策包含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两方面的内容。从领导的职能来看,实现正确的领导,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要手段。因此,在领导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系列的决策活动,决策成为领导者的首要任务,一切领导者不论其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概莫能外。

  • 标签: 决策活动 领导者 职能 组织力量 领导过程 毛泽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职能思想是其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丰厚的理论来源。以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为关键节点,对他们的国家职能思想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和提炼,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职能思想从萌发、形成、成熟到日益完善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国家职能思想 阶级职能 社会职能
  • 简介:颜佳华、方浩伟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监督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监督理论为基础,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监督文化,以中国历史发展经验为参照,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关于监督文化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所构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毛泽东认为监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核心的价值观。

  • 标签: 监督理论 文化思想 毛泽东 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 思想理论体系
  • 简介:邓小平的权力下放理论是邓小平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的核心与精髓。按照行政权力结构的横向与纵向配置,它包括横向结构的党政分开(即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把属于政府的权力下放给政府或归还给政府),政府各部门职权划分,政府向企业、事业和社会单位下放权力;纵向结构的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本文着重分析邓小平权力下放理论中政府向企业、事业、社会单位放权思想,它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行政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我们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国家——政府关系和实现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政府放权思想 政府职能 市场化 中国 行政管理体制
  • 简介: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历史时期一贯重视群众监督工作.指出群众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充分肯定了群众监督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利用各种形式、渠道吸引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进行监督;要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的各种法律制度,使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 标签: 邓小平 群众监督 思想
  • 简介: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活动的前置性工作,也是提高党建活动实效性的后置性工作,贯穿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理论与现实的倒逼下,党内监督的理论基础更坚实,内涵更加丰富,法规制度更健全,监督的范围也扩展到了日常生活层面,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后,党内监督总体部署和新格局确立,党内监督开启新历程。推动党内监督进一步发展,必须严肃对待,引导全党树立良好的监督意识,进一步严明纪律,严格执行党内规章制度,同时要做好承续传统、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内监督 从严治党
  • 简介: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监督中重点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探索创新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监督方式和途径,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党内监督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要以上率下强化监督责任的落实;要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是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实践带给我们的有益经验启示。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组织监督 党内监督
  • 简介:针对党内监督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若干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遵循"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改革理念,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始终把党委监督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纪委作为党内专责监督机构的执纪监督问责职能,协调推进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高度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在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党内监督在形成和演变中的两种关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必须以更为宽广的视角评价党内监督成效。

  • 标签: 党的十八大 党内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 简介: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关于党内监督的论述和观点体现了党内监督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核、核心理念、制度规范以及内在目标。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党内监督文化的价值内核经历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升华;核心理念经历了从'整党及建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更新;制度规范经历了从'要有一套章程,就是为了接受监督'到'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的完善;内在目标经历了从跳出'历史周期律'到'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的发展。

  • 标签: 党内监督文化观 毛泽东 邓小平 习近平
  • 简介:苏维埃俄国在20年代有几个颇具意识形态性质的学术中心,它们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列宁研究院和党史委员会(十月革命史和党史资料收集研究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和列宁研究院早已成为学术文献的研究对象。它们的研究和出版活动被予以广泛关注。而对它们作为俄共(布)一联共(布)中央机关被赋予的书报检查职能却研究得较少。它们所关注的中心是有关党史以及列宁的生平与活动方面的文献。

  • 标签: 学术文献 出版活动 列宁 监督 党内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专门负责检查党组织和党员的遵规守纪情况。1955年,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成立监察委员会取代纪律检查委员会,对纪律检查(监察)机构作出了重大调整。结合当时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讲话和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环境,通过深入挖掘文献资料和具体的语境分析会发现,中央决定成立监察委员会,主要出于五方面的考虑,即加强党的纪律性、纪委职权受限、提高监委地位、加强党内监督、借鉴苏共对监察的重视。总体而言,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的纪律性、纯洁党员队伍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党的监察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党内监督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