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之谜"进行解答的、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绝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而是他"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所指向的"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具体结晶。马克思的《资本论》真正体现了"批判"的统一,实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 标签: 《资本论》 哲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
  • 简介:近年来,我国的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斐然,有力地促进了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二是服务内容主要是应用性的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等对策研究。作为中国特色来讲,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非常强,这对智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库成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

  • 标签: 智库 经济社会发展 党和政府 中国特色 依法决策 服务对象
  • 简介:<正>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领导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决策思想和方法。本文拟从解放战争中的战役的战略决策,初步探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基本科学决策思想。从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

  • 标签: 科学决策 毛泽东 领导者 领导艺术 战略决策 决策思想
  • 简介: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并且党的建设成败决定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成败。

  • 标签: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
  • 简介: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肩负的历史重任。这重任也是对邓小平的“步走”发展战略的巨大丰富和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来源于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新的“步走”发展战略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十七大、十八大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小康社会思想;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的历史重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结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贯穿其间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没有科学的参照系,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认识就不可能科学和准确。

  • 标签: “三步走”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 历史重任
  • 简介:毛泽东对长征胜利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从通道到遵义,毛泽东力挽狂澜,实现了党和红军伟大的战略转折;运筹帷幄、用兵如神,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高超运用,创造了世界战史奇观;长征精神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 标签: 毛泽东 长征 历史贡献
  • 简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视角,也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内容。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需要理解和把握逻辑整体性、历史整体性与方法整体性之间的关系。逻辑整体性反映的是理论构成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当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从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的角度反映出来时,它就会转化为历史整体性,这就是理论逻辑统一于历史逻辑,表现为对历史逻辑的理解。逻辑整体性和历史整体性的科学性的基础是方法整体性,即两者都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发展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研究 微观研究 逻辑关系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部十分重要的历史手稿,长期以来,一直笼罩着疑团:1.手稿是否真的没有完成?2.这部手稿主要是针对何许人的?3.这部手稿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由于国内外文献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突破,我们认为,现在是弄清问题的时候了。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目前理论界有部分人对邓小平超前的、具有预见性的论断可能存在认识和理论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重'坚持改革开放'、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和准确恰当地理解贯彻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关于公有制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和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判断,找准时机,适时推行战略转变。一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要实行重视国有经济的新战略,使其总量扩大、比重提高,其基本任务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二是收入分配的战略转变,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转向多措并举缩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战略;是进行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战略转变,实行农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规模经营,建立一种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业集体经营方式。战略转变中,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是关键,是实现收入分配战略和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基础。

  • 标签: 全面准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战略 收入分配战略 农村“第二个飞跃”战略
  • 简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化,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长足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推动跨学科合作、拓展思想史视野和夯实社会史基础是其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品质的项基本工作。这项基本工作,一方面源自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目前学科发展瓶颈问题的矫治,这些问题集中于:排斥人文社会研究其他学科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事论事的碎片式研究,以及脱离社会史的逻辑优先方法或文本解读做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 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 简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规律”认识深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拓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党对“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将更深化、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三大规律 探索和创新
  • 简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贯穿于党的历史全部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早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之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五四时期出现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次较大规模的论战正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开启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五四时期 早期 论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问题与主义”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世界先后形成了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是由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开创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二是发端于俄国、苏联而由西方一些共产党理论家所全盘接受的第国际传统的思潮;是卢卡奇等人最早提出后又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和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们之间的争论在哲学上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哲学?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这种思潮在哲学上的争论与分歧是紧紧地同社会理论方面的争论与分歧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为当代资本主义辩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改良的态度;第国际传统的思潮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革命的态度。后两种思潮尽管都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理论出发点截然有别。共产党的理论家出发点主要是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运动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出发点则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

  • 标签: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 异化劳动理论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性经济集团不断涌现,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到目前为止,在世贸组织登记的区域经济集团已有上百个。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贸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我国经贸政...

  • 标签: 区域经济集团化 对外经贸政策 北美自由贸易区 加入世贸组织 集团组织 成员国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重要新观点:一是提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是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 标签: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 简介:杨卓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撰文认为,《论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改革发展的理念、注重协调的理念、向外国学习的理念、民生福祉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研究 经典文献 顾海良 论点摘编 纪念活动
  • 简介:在毛泽东诗词中,通过"我"的形象的塑造,寄寓和传达了作者的浓郁情感。毛泽东诗词中"我"的形象,有一个从小"我"向"我"发展演变的过程,展现了毛泽东从一个憧憬革命的热血青年,到投身革命实践熔炉,再到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发展历程。毛泽东诗词中大"我"形象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具有高度的自信,这种自信,表现为人生自信、革命自信、建设自信,并最终实现了由个人自信向民族自信的跨越。之所以有这种自信,就毛泽东的思想来说,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出多种原因,但回归毛泽东诗词进行分析,要归结于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情结。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自信 人民
  • 简介:中共七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光辉典范,它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党内民主兴,党就兴;党内民主衰,党就衰.在这次会议上,党的民主理论得以科学总结,党的民主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得以具体实践.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 标签: 中共七大 党内民主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