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自由正义理论是否存在道义基础当代政治哲学讨论个核心问题。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争论中强调自己正义观“自由站立”,即对其证成并不依赖于广包道德或宗教学说,但这并不表示它背后没有道德基础。社会契约和公共理性正义理论基础,而尊重人、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观念则是其核心道德根基.这是民主社会中人们重叠共识得以形成、发展并遵守根本所在。它超越具体道德和宗教学说信念,却是普适根本准则。人民主权只有服从最高道德原则、规定为关注并尊重人这普遍义务时,才能理解为体现了合乎理性共识,从而达成正义基本原则,成为人民普遍遵从法则。

  • 标签: 正义论 政治自由主义 道义基础 罗尔斯 哈贝马斯
  • 简介:批判语境经验主义经验内容上关注构成证据相关基础,它通过共同体批评互动来建构种动态而可靠语境及其规范。朗基诺指出理性和社会二分对知识概念误解导致,而批判语境经验主义规范来自科学自身形象。与认知科学中生成主义进路比较看,批判语境经验主义主要思考科学探究过程,它关乎作为公共知识科学。批判语境经验主义和实践实在论都拒绝上帝之眼可能,但在形而上学和规范性问题上两者依然存在差别。

  • 标签: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 规范 互动
  • 简介:皮尔士直试图为他实效主义提供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何等深入嵌入到了他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实效主义基础现象学以及来源于他现象学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归约论题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努力”.

  • 标签: 皮尔士 现象学 实效主义 实用主义 关系
  • 简介:德行教育预设我们能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并加以贯彻实行。知而不行事实。使得道德自律可能遭到质疑。以价值灌输或行为规训做为保证知行教育手段.这种德行教育迷思普遍存在。首先批判来自知行双轨论教育学迷思,并透过柯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知行同轨论,说明知行不现象其实只代表: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之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借助布莱西(AugustoBlasi)与蒂尔曼·哈贝马斯(T.Habermas)对于道德行动之充分条件探究,最后将指出,以自我本真与群体团结做为基础责任判断.才是德行教育真正基础

  • 标签: 德行教育 知行问题 责任判断 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
  • 简介:不久以前,中国刚刚崛起时候,许多人谈论中国应当如何设法让世界接纳并"以个负责任政权"融合在当今世界秩序里。然而,仅仅几十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现在人们已经在谈论,中国如何在创建新世界秩序里扮演积极乃至领导角色。

  • 标签: 世界秩序 文明对话 哲学基础 罗德岛 论坛 公众
  • 简介:2012年3月,谢文郁教授出版了《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思想史密码》①(下文称为"谢著")书。该书深入剖析了"真理"问题在希腊思想中困境,并指出《约翰福音》带领人们彻底走出了"真理"困境。

  • 标签: 《约翰福音》 真理 道路 柏拉图 宗教 哲学
  • 简介:日常生活推理废止。波洛克为了回应怀疑论对知识获取可能挑战,提出了废止推理观,认为知识系列信念集合,它依赖于具有时间维度辩护、理由权衡和废止者,而这种辩护无法借助演绎推论模式达成;道德冲突发生于义务选择过程中,对道德义务,尤其初显道德义务之感知体现了废止特性。传统演绎道德推理模式无法说明道德冲突中出现例外道德困境。依赖于行动理由实践废止;源于对常识处理需要而产生的人工智能废止推理推动者。刻画废止推理这形式逻辑工具并非传统和单调逻辑,而毋宁是非单调逻辑。

  • 标签: 可废止性 推理 认识论 道德冲突 初显的 单调的
  • 简介:知识论首先关注知识定义。但“知识就是被辩护真信念”这个经典定义却遭到了“盖梯尔问题”打击。普兰丁格致力于知识论大厦推倒重建,建立起了以“保证”为核心知识论体系,他认为这有助于解决“盖梯尔问题”。他思想有启发,但也存在其偏颇之处。

  • 标签: 普兰丁格 保证 盖梯尔问题 知识论
  • 简介:海德格尔关于being讨论.从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关于这个概念看法出发。这些讨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相关论述.也有助于我们把握being这个概念意义和历史。但是,由于中译文把它翻译为“存在”,结果使我们字面上就有许多无法理解地方。经过把它修正为“”.则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翻译问题,归根结底理解问题。与being相关,对照两种不同理解,我们可以获得对海德格尔思想些新认识。以此为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应该把being翻译为“”,而不应该翻译为“存在”;“翻译和理解,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不定就是逻辑理解;关于“理解和认识,尽管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主要而且首先是从语言方面得到,即从being这个词日常用法和通常使用方式得到

  • 标签: 系词 存在
  • 简介:信息哲学新近发展为人格同研究提供了种全新信息研究路径。"柏拉图与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战车隐喻引入了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种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个整全和体?"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自我学"中,通过对自我理论两个分支(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个性化,另个关注此种实体认同)描述,预设了种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个性化逻辑先于其认同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中得以展现。进而在"种调和假设:三膜模型"中,提供了种自我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体三分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理论,"作为自我之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如何可能被诠释为自我之技术"实现逻辑"中,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发现)概念引入,支持了种极为斯宾诺莎观点,即据其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视角,自我被视为信息结构发展最终阶段。最后"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 标签: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 简介:兵教授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了许多个案研究,而且对如何推动这领域研究提出了新分析框架。其基本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1968年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出版就已经终结.其主要原因本真的马克思主义诉求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大原则已经被放弃;在此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生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种思潮。这观点虽然有启发性。但有片面。根据理论逻辑和社会现实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整个发展可以区别为四种类型,即“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区分基础不是抽象意义上本真马克思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个前提。也不是总体性或同思维方式。而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现代辩证法理论坐标。

  • 标签: 张一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瑟伯恩 后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辩证法
  • 简介:从传统认识论和科学哲学角度来看,讨论外行(或新手)应该如何评价专家证言.以及如何在两位或更多相对立专家中确定哪位专家证言最可信个迫切现实问题。新手根据下列五类证据作出判断:(1)支持观点和批评另方观点专家所提供论证;(2)某方得到了其他般认定专家认同;(3)对专家们专长“元专家”评价(包括由专家们获得正式证书反映出评价);(4)专家们关于所讨论问题利益和偏见证据;(5)专家们过去“记录”证据。关于这些问题讨论,对“应用”社会认识论提出了实际挑战。例如,什么类型教育能实质性地提高新手评价专家能力:什么类型互动调节有助于使新手专家关系成为比盲目信任更能得到辩护信任之

  • 标签: 新手/专家问题 专家/专家问题 专长 证据 认识论
  • 简介:在当代英美道德哲学领域,"友谊"各大流派哲学家都关注问题。当代学界普遍认同真正友谊是以对方自身为目的,因对方自身之故爱对方。既然友谊本质利他,人为何要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投入呢?这问题在当代英美哲学界被表达为友谊"正当"问题。当代主流学界试图以"价值"回应该问题,但是却陷入无法自圆其说悖论当中,价值论根本问题在于其哲学预设本身。以托马斯·阿奎那友谊理论为依据,托马斯主义以友谊活动本身道德性为友谊正名,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价值论"更有说服力。由此,在当下重温阿奎那友谊理论,对当代学界探讨友谊"正当"具有不容忽视意义。

  • 标签: 友谊 正当性 价值论 阿奎那 托马斯主义
  • 简介:越是遥不可及终极问题就似乎更吸引人,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假如人生千岁,生活许多问题就会有很大变化,比如说,教育、工作和时间观念会有所变化;假如人生万岁,所有问题就恐怕会有实质变化,人们道德、

  • 标签: 终极问题 时间观念 人生 生活
  • 简介:根据种实践规则观,功利原则不能用于辩护特定制度之下具体行动。将功利原则直接应用于制度本身,提供了种看起来更为合理功利主义版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免于批判考察。制度功利主义有两幅面孔,制度选择决策程序,另评价制度是否正义标准。相应,它有两种证明方式,分别是诉诸个人理性选择类比和诉诸道德平等论证。通过梳理罗尔斯和金里卡等人讨论,可以看出这两种证明都存在问题。

  • 标签: 制度功利主义 决策方式 正义标准
  • 简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切入口.拉兹提出了种独特理由分类学,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阶行动理由自然状态,无论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与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种新型二阶理由,改变阶理由规范性状态.阶理由与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重要作用.

  • 标签: 约瑟夫·拉兹 一阶理由 二阶理由 保护性理由 规范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国经历了个“中国化”过程。时至今日.这过程仍在延续之中。反思历史经验。实践与科学高度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必由之路。开拓创新,沿着成功之路继续前进,构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我国哲学工作者光荣使命。

  • 标签: 实践性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简介:陈康与刘述先半个世纪之前关于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体事物争论,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事物个体性与同仍有启发意义,但是陈康论述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他把"许多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个体"问题等同于"个个体如何个个体"问题和个体性问题,并把对象混同于自我,这使他未能提出解决事物个体性与同方案。纵观西方哲学史,无论亚里士多德哲学、英国经验主义,还是康德理性主义,都在这个问题上陷入难以摆脱困境。但是詹姆斯思想流学说为这个问题解决提示了条可能路径。

  • 标签: 性质 个体性 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对象同一性
  • 简介:种纯语义学意义概念能够得到界定,因而除了与数学和/或逻辑有关那些承诺,并不需要妄称其他更多东西。自然语言语义学可以充当种逻辑分析法,而且这能为分析与综合之间严格分界提供辩护。事实上,奎因并非驳斥而只是拒绝了对于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思路,因此,分析与综合之间区分并不过时。

  • 标签: 分析性 综合性 内涵 构造 概念 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