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丁文江是中国地质事业和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对科学论尤为热衷,并就此发表了诸多议论。丁文江的科学论与批判学派存在思想传承关系,并且多是直接的思想传承,尤其是从皮尔逊《科学的规范》获益良多。

  • 标签: 丁文江 科学论 批判学派 马赫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的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的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的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的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的时间观在《周易》的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的家庭化的特征,以至于时间与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的权力传承现象;儒家驯服权力的方法有阳与阴的两面;权力现象学看到现代民主制的优劣之处;儒家也能够找到吸取教训来改进自身的途径。

  • 标签: 亲时不二 民主制的优劣 家基选举制
  • 简介:2016年4月7日至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君子与家风文化”高端论坛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成素梅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

  • 标签: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上海社科院 君子人格 科研机构 科学院哲学所
  • 简介:在古代丛林里,吃茶与禅机有着不解之缘,所谓"禅茶一味",就是最好的表示。不过严格说来,吃茶只是引发禅机的媒介或工具,而非禅机本身。由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引出杨岐方会禅师"且坐吃茶"的机缘,并借用南泉普愿"泼残茶"的机锋,说明佛法的体悟之道,在于生活日用,要善于把握其中的"火候",届时灵光一闪,打破漆桶,进入圣流,否则,就会错失机缘。借辨析"文殊与无著吃茶"的典故指出吃茶的作用,只在提起一个话头,倘若行者毫不犹豫,直下承担,即为法门龙象。要不然,只会在佛法的外围兜圈子,一无所获。这是宗门里常见的现象,古来如此。

  • 标签: 吃茶 禅机 杨岐 普愿 洞山
  • 简介: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学 中国哲学 德国哲学 生活认识 理论认识
  • 简介:2014年8月27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作为上海市社联的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上海市妇联家训家风传承培育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研讨会、上海市妇联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和第四届妇女文化周的重要活动,这一研讨会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家庭研究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和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章念驰到会致辞。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与会。来自沪、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8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禾主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家训文化 文化传承 研讨会综述 家风 优秀传统
  • 简介:智顗与吉藏同是陈、隋之际的佛学宗主。智顗向被尊为天台智者大师.吉藏则被视为三论宗祖师,二人生平背景有许多相似之处。南北朝时期,佛性论是中国佛教界普遍流行的思潮之一,随着《涅槃经》传入中国,佛性思想广受佛教界关注及讨论,成为当时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智顗与吉藏无可避免地亦深受当时佛性论影响。二人在相关论著中,皆非常重视佛性论,大量引用佛性概念作为义理论述发挥。由于二人佛性论牵涉甚广,前贤已多有论述,故以学界罕言之思维方式作为论题核心或可见出新意。聚焦于智顗的“佛不断性恶”与吉藏的“中道佛性”,不仅可以溯源二人相关佛性思想内容,其思维方式亦可归纳出相同点(否定性、圆融性)与相异点(现实具象与超言绝象、即与离)加以比较。

  • 标签: 智顗 吉藏 佛性 中道佛性 思维方式 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