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56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和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论56例患者通过X线检查和CT诊断后,结果为X线诊断发现42个空洞,由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10例,空洞周围卫星病变36例,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5例,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2例;CT诊断结果显示空洞92个,由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21例,空洞周围卫星病变54例,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10例,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7例,胸腔少量积液4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T诊断方法明显优于X线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由优于常规X线诊断,在临床诊断肺结核疾病中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CT检查 空洞型肺结核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结核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病症得到有效缓解,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几率,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将另外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1%与对照组79.4%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效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作为临床老年肺结核患者有效护理方法推广运用。

  • 标签: 老年 肺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10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结核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是98.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85.2%,观察组护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实施合理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心理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胸闷、结核中毒、咳簌咳痰、咳血等症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肺部体征消失、痰菌阴转、结核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较单纯的肺结核患者明显,且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应该尽早发现并进行治疗,以期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效。

  • 标签: 肺结核 糖尿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面性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肺结核患者从医行为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全面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从医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服务中采用全面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从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结核 从医行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究患有肺结核的并服药的依从性和研究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经专科医师确诊患有肺结核的病人4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做有效回收。对所有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对400名肺结核的病人的药物依从性分析发现,药物依从性低的有98名研究对象,药物依从性正常有302名研究对象。同时经过研究发现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有职业、治疗时间、病情等因素。结论经过调查统计后发现患有肺结核的并服药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我们可以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的治疗,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提高药物的依从性。

  • 标签: 肺结核 药物依从性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为改善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88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咯血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全程护理干预,观察组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一般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佳,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咯血 全程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8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分别是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对对照组的患者行传统护理,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及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其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所提升,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结核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和成效。结果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37例患者中有34例的止血情况立竿见影,另外3例患者的咯血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后出现4例胸痛患者、另有5例患者出现胸闷状况;治疗后,3例患者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较好,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成效。

  • 标签: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肺结核大咯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对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在呼吸道护理中行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A组),40例只接受机械排痰(B组),38例只接受雾化吸入(C组),对比观察三组患者呼吸通畅情况。结果A组呼吸通畅总有效率为70.83%,B组为47.50%,C组为47.37%。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实施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可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其效果较单纯机械排痰、雾化吸入更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道 机械排痰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139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分为甲组70例和乙组69例。甲组患者应用利福喷丁治疗;乙组患者给予利福平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应用利福喷丁的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乙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利福平,饮用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利福喷丁 利福平 肺结核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肺结核呼吸道患者90例,将9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护理,综合组患者采用机械排痰联合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呼吸道通气功能,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机械排痰 雾化吸入 肺结核 呼吸道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子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为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诊断学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生命科学中最先进的领域。近年来,分子诊断学被广泛运用在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评价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传统的DNA诊断发展到表达产物等全面诊断,从利用分子杂交等到以技术发展到有机组合多项技术的诊断,分子诊断学在临床中的价值受到关注。本文就分子诊断学用于诊断地中海贫血展开研究,就其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分子诊断学 地中海贫血 分子生物学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