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LCR与PCR在检测解脲支原体(UU)泌尿生殖感染中的临床意义与差别,方法用LCR法与PCR法对232份临床病历进行检测UU,其中201份来源于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LCR检测法检测232份标本,UU阳性率为29%(69/232),PCR法检测232份标本,阳性率为23%(55/232)。LCR与PCR检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CR用于临床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在诊断泌尿生殖感染中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支原体,解尿 基因,扩增 连接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
  • 作者: 唐维 梁慧迎 袁娇 超晨 黄干 周智广 杨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现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怀化 4180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免疫斑点(ELISPOT)加速树突状细胞成熟的预孵育法(acDCs)和直接检测法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中胰岛全长抗原特异T细胞反应的优劣。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就诊的T1DM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5±9.4)岁,病程6.0(2.8~8.3)个月;另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12名;ELISPOT-acDCs法和直接检测法检测3种胰岛抗原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C肽、胰岛素(INS)特异干扰素-γ(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斑点数,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各种胰岛抗原及联合3种抗原特异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结果ELISPOT-acDCs法检测T1DM患者GAD65特异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为1/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6/16,C肽反应阳性比例为4/16,其中INS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2(P=0.024);联合3种抗原的T细胞阳性比例为9/1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16)。ELISPOT直接法检测GAD65特异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为2/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1/16,C肽反应阳性比例7/16,其中C肽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联合3种抗原检测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8/16,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39);与直接法比较,仅acDCs法检测下的INS特异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较高(P=0.041);两种方法在余各抗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种全长胰岛抗原ELISPOT-acDCs法及直接法检测胰岛抗原特异T细胞反应均可为T1DM患者提供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价值;ELISPOT-acDCs法检测INS特异T细胞反应的灵敏度优于ELISPOT直接检测法。

  • 标签: 糖尿病,1型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T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大肠炎”,是种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炎症,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特征,且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成因和症候和治疗方法早有记载。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大肠泻、肾泻、直肠泻范畴,在治疗方法上近年来我院通过以中药内服加灌肠相结合,体现了标本兼治对90例临床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100%。证实了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内服 中药灌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敏原标准化特异免疫治疗(SIT)是一种皮下规律给药并逐渐达到免疫耐受的特异免疫治疗方法。作为过敏性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唯一可能根治的治疗途径,世界卫生组织对SIT给予充分的肯定,进一步奠定了SIT在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现就SIT的研究进展做以下阐述。

  • 标签: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 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疫苗 过敏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电图(EEG)分级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模式分级分别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NSE)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CPR后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NSE、EEG分级和aEEG模式分级。根据CPR后3个月脑功能量表评分(CPC)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CPC 3~5分)和预后良好组(CPC 1~2分),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EG模式分级联合血清NSE和aEEG分级联合血清NSE对CPR后脑功能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65±19)岁;EEG Young分级中,1级16例(28.1%),2~5级24例(42.1%),6级17例(29.8%);aEEG模式分级中,Ⅰ级11例(19.3%),Ⅱ级25例(43.9%),Ⅲ级21例(36.8%)。发病后3个月预后不良33例,预后良好24例。不同预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预后两组患者EEG分级、aEEG分级、GCS分级和N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SE、EEG和aEEG分级预测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82和0.85(均P<0.01),EEG分级联合血清NSE和aEEG分级联合血清NSE预测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AUC分别为0.90和0.92(均P<0.01)。EEG分级联合血清NSE最佳截断值为3.6时,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77.0%;aEEG模式分级联合血清NSE最佳截断值为4.5时,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79.0%。结论aEEG模式分级联合血清NSE较EEG分级联合血清NSE能够更准确地预测CPR后患者的脑功能,操作简单,适宜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振幅整合脑电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摘要MicroRNAs(miRNAs)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MicroRNAs及其相关单核苷多态性在基因中的调控,可能在肿瘤形成、发展、转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随着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并对MicroRNAs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关于miR-499及单核苷多态性(rs3746444)与肿瘤的关联性和用于治疗肿瘤的研究有了深入进展。本文拟就miR-499及单核苷多态性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Micorna-499 miRNA-499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46444) 肿瘤(乳腺癌)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2021年接受烟曲霉特异IgG检测的18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8~79岁。全部病例均有哮喘病史或咳喘症状,烟曲霉特异IgE均阳性;血清总IgE>500 U/ml者16例,其中血清总IgE>1 000 U/ml者13例。在其他诊断指标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者16例;肺部CT显示有支气管扩张者15例;血清烟曲霉特异IgG阳性(>120 AU/ml)者10例。烟曲霉特异IgG阳性与阴性病例比较,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支气管扩张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发现,ABPA患者烟曲霉特异IgG阳性率>50%,对ABPA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 标签: 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 哮喘 烟曲霉特异性IgG 烟曲霉特异性IgE
  • 作者: 张茹1李秀霞2崔福义3李春耕1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张茹1李秀霞2崔福义3李春耕1(1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河北唐山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科河北唐山063000)(3河北省丰润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唐山0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GF-β1基因核苷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在我国广东地区的汉族孕妇中,选取100例正常怀孕妇女及10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怀孕妇女,采集两组共200例血液样本,从中抽提总DNA为基因样本。使用PCR、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来判定200例样本的基因型。通过计算不同组当中,上述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突变率、不同基因型和AD、VD相关性以及相对危险度,分析TGF-β1基因核苷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患有妊高症一组其TGF-β1基因核苷多态性出现频率与正常妊娠妇女具有明显差异,8个SNP中的+915G/C与+869T/C.-509CT多态性较之正常妊娠妇女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8个SNP中的+915G/C与+869T/C.-509CT等单个位点出现突变的频率较高会导致8个SNP之间出现连锁失衡。

  • 标签: TGF-&beta 1妊娠期高血压多态性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测量位点对CT瞬时无波比值(iFRCT)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狭窄准确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2月至2018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并接受有创性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44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0~83(59.3±9.3)岁。基于C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模拟计算不同位点(狭窄处、狭窄处下游近端、狭窄处下游2 cm、狭窄处下游3 cm、狭窄处下游4 cm)的iFRCT值。以有创性FFR≤0.80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狭窄的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测量位点iFRCT的诊断性能。采用Bland-Altman图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iFRCT与FFR间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iFRCT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狭窄处下游近端(最狭窄处下游约1 cm)iFRCT值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特异狭窄的性能优于其他测量位点,其阈值、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1、0.87(95%CI:0.76~0.96)、82%(95%CI:48%~97%)、76%(95%CI:57%~88%)、77%(95%CI:63%~87%)。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狭窄处下游近端iFRCT与FFR之间的差异均值为0.07[95%一致限(LOA):0.06~0.09],r= 0.53(P<0.001)。狭窄处下游近端观察者内ICC为0.92(95%CI:0.85~0.95),r=0.85(P<0.001);观察者间ICC为0.85(95%CI:0.60~0.94),r=0.75(P<0.001)。结论以有创性FFR值为金标准,iFRCT对冠状动脉缺血特异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最佳测量位点为狭窄处下游近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骼肌特异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滴度与重症肌无力(MG)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的骨骼肌特异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uSK-MG)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共入组33例MuSK-MG,按照入组时是否曾接受免疫治疗分组,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分型对初治(未经过任何免疫性治疗)患者进一步分组。28例患者接受了随访,随访结束时按照MGFA工作组的干预后状态(PIS)进行分组。25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用激素组(17例)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IS)组(8例)。检验MGFA各组、PIS各组之间的抗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治疗前后和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抗体差异用Mann-Whitney U法。结果入组的MuSK-MG中男11例,女22例,发病年龄48(18,73)岁,初治16例,经治(已用过至少1次糖皮质激素或IS治疗)17例,在初治患者中不同MGFA分型的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初治者在随访结束时 MuSK-Ab滴度显著低于入组时(中位数0.87比1.20, P=0.01)。24例(85.7%)达到了良好预后(PIS-PR/MM),1例(3.6%)达到改善(PIS-I),3例(10.7%)病情加重(PIS-W),各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不同治疗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结论在初治患者当中,MuSK-Ab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符,免疫治疗可使抗体滴度下降。抗体的变化与激素用量相关,与预后分级不符。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抗体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启动子序列核苷多态性(SNPs)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SDHVD组成员(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SDHVD的患者)与285名健康对照组成员(同期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的SIRT1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统计分析。Sanger测序法检测SIRT1基因启动子序列SNPs;χ2、Logistic回归对SNPs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Haploview 4.2软件对SNPs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SHEsis程序进行单倍型分析,凝胶迁移率变异实验(EMSA)分析SNPs对转录因子与SIRT1基因启动子相结合的影响,Transfac程序预测受多态性影响的与SIRT1基因启动子相结合的转录因子。结果rs3740051位点GG基因型与SDHV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校正年龄后,其致SDHVD效应是AA基因型的3.079倍(OR=3.079,95%CI:1.156~8.201,P=0.024)。SIRT1基因启动子中,5个SNPs位点间呈强连锁不平衡(均D′>0.8),共形成11种P<0.05的单倍型,其中*A**C、AA**C、*AG*C、AAG*C、AA*AC、*AGAC和AAGAC在SDHVD组中具有更高的频率(均P<0.05,OR>1,95%CI不包含1)。EMSA示正常序列探针与核蛋白所孵育出的结合条带较突变序列探针与核蛋白所孵育出的结合条带颜色深。结论rs3740051位点GG基因型与SDHVD具有相关性且可能是SDHVD发生的危险性基因型。单倍型AC(跨rs932658和rs2394443)可能是SDHVD发生的危险性单倍型。rs3740051可能通过干扰FOXC蛋白与SIRT1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影响SDHV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凝胶迁移率变异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肌肉特异酪氨酸激酶(MuSK-Ab)双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MG患者,共纳入34例MuSK-Ab阳性MG(MuSK-MG)患者、11例双抗体阳性MG(double-antibodies positive MG,DP-MG)和80例AChR-Ab阳性MG(AChR-MG)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DP-MG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与AChR-MG患者和MuSK-MG患者的差异。结果DP-MG组患者的女性比例为7/11,男性比例为4/11,发病年龄为(41±27)年,与AChR-MG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G组和MuSK-MG组眼外肌受累的比例(8/11和52.9%)低于AChR-MG组(83.8%)(均P<0.05)。DP-MG组和MuSK-MG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6/11和61.8%)高于AChR-MG组(20.0%)(P<0.05)。DP-MG组和MuSK-MG组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8/11和74.2%)低于AChR-MG组(96.8%),DP-MG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率(5/10)低于AChR-MG组(85.1%)(均P<0.05)。MuSK-Ab滴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6,P<0.05),症状改善后抗体滴度下降。DP-MG组和MuSK-MG组患者对胆碱酯抑制剂的反应性(2/11和9.1%)低于AChR-MG组(66.3%),且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和39.4%)高于AChR-MG组(15.0%)(均P<0.05)。4例DP-MG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各2例。后续随访发现5例(5/11)DP-MG患者达到最轻微表现状态及以上更好状态。结论DP-MG患者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药理学特征和电生理检查与MuSK-MG类似,但DP-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介于AChR-MG和MuSK-MG之间。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聚氯乙烯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聚氯乙烯即生产中随处可见的PVC材料,由于其来源广泛,同时制备成本相对较低、质量较轻,同时在施工与保养工作中相对方便,除了这些聚氯乙烯材料本身的属性以外,聚氯乙烯在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还具备高强度、高耐油性、高耐药性、强电气性等特点,由于聚氯乙烯具备上述诸多优点,因此聚氯乙烯被广泛应用于板材、日常用品的制备。虽然聚氯乙烯具备诸多的优点,但是聚氯乙烯却存在韧性、耐热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这对于聚氯乙烯的进一步推广造成严重阻碍。

  • 标签: 聚氯乙烯 聚合反应过程 温度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指标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3分病灶临床穿刺活检决策中的价值,比较上述观察指标对前列腺癌(PCa)和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1例前列腺主病灶PI-RADS V2评分为3分患者的病例资料,PCa 31例,csPCa 14例,患者年龄46~91(71±9)岁。比较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腺体积(PV)在PCa组和非PCa组间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PI-RADS 3分患者的PCa及csPCa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PSA、f/tPSA、PSAD值在PCa组和非PCa组间(Z=-2.004、-2.527、-2.623,均P<0.05)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Z=-2.415、-2.158、-2.870,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PSAD诊断效能最高,其检出PCa和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736。若以PSAD>0.20 μg·L-1·ml-1作为穿刺参考阈值,诊断c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9%、20.0%、95.4%,有54.5%(66/121)的病例可避免穿刺,3例csPCa漏诊。结论PSA、f/tPSA、PSAD,尤其是PSAD可提高PI-RADS 3分病灶中PCa,尤其是csPCa的检出效能,对临床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联免疫的质量控制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洗涤是否充分,另一个就是反应是否充分。国内联免疫的传统反应方法是恒温水箱或孵箱37℃温育,由于化学发光和荧光免疫检验项目的引进而带来另一种反应方法,即室温低速振荡1。室温低速振荡如果能代替恒温水箱或孵箱温育,将使反应条件相对更简便、更易控制,更便于实验室间的结果比对和相互认可。

  • 标签: 酶联免疫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