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整理相关文献,从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恢复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脓毒症AKI在临床与基础方面的认识,降低脓毒症AKI的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与治疗 恢复和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技革新和产业升级的驱动下,我国基建水平快速发展,对于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应用需求更加广阔。针对桥梁结构的特点,基于施工、健康监测和人工巡检多位一体的多体系损伤识别方法是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发展方向,损伤识别的智能方法也是重中之重。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分析。 

  • 标签:   损伤识别 健康监测 智能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混凝土检测技术的日渐成熟,工程企业在开展水利工程混凝土建设施工时,往往会直接通过恰当的检测技术,来进行混凝土施工问题的判定,制定为有效的处理对策。因此,各个工程企业都应该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选定对应的检测技术,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 标签: 水工混凝土 损伤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土建工程的施工状况,对结构损伤诊断方式开展探究工作,主要使用这种方法来确保土建工程的稳定开展,来满足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稳定性,为其结构损伤诊视判断方法的确认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土建工程 结构损伤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本实验对普通混凝土与煤矸石混凝土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实验,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水灰比可以提高试件抗压强度,降低煤矸石混凝土由于反复冻融作用发生损伤的几率;得到影响损伤的变量、煤矸石混凝土在冬季正常使用的重要指标;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冻融循环次数的规律性增长,会使得煤矸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数值上呈不断下降趋势。

  • 标签: 煤矸石混凝土 冻融循环 强度损失 质量损失
  • 简介:摘要:明洞回填作业中,相关的施工机械对明洞衬砌造成的损害已屡见不鲜。夯土过程中,土体所受的击实能量源源不断地下传,最后全部由明洞承担。不均匀的冲击受力, 使得明洞理想化的拱形形状无法化解集中的击实能量,以至于局部损害明洞衬砌,影响明洞整体受力。运用动量冲量原理,在明洞防水层上铺设一定厚度和密度的 EPS 板能有效的减小夯击能的冲量,减小明洞衬砌的损伤程度。

  • 标签: 高回填明洞 衬砌损伤 击实能量 EPS 板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慢性肾脏病(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促进CKD发生与发展,这已成为需要高度重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AKI向CKD转变的潜在机制尚未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是肾脏重要组成部分,且在AKI过程中易受多种损伤因素的影响。TEC损伤在AKI向CKD转变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具体机制包括TEC不完全修复、细胞信号通路活化、细胞器损伤、表观遗传学改变及TEC与其他细胞对话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脏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报告1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患者男,47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史20余年。患者两年前意外发现肝脏占位,随访期间,肿块逐渐增大。CT检查为肝Ⅳ、Ⅷ段低密度肿块;MRI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持续明显强化;最终病理确诊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肝脏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维修差错是诱发航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维修差错防控有助于保障直升机的飞行安全。直升机在使用过程中,日常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是顺利完成各种任务的关键。如果机务维护期间,因为各种意外情况对直升机造成损伤,那么机务维护将适得其反,不但不能给飞行提供安全保障还可能造成很大安全隐患。本文就一些日常维护中容易损伤直升机的情况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直升机 维护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胸主动脉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胸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脉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脉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86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收治的共计553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分1986—1995年组,1996—2005年组,2006—2016年组,分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术前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输血、是否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否磨内听道壁、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面神经功能评级(House-Brackmann分级)及出院情况、生活质量评估(KP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1986—1995年组及1996—2005年组相比,2006—2016年组患者年龄[(52.9±13.3)岁]更大,但整体肿瘤体积[(3.7±0.8) cm]更小,病例的术前住院天数[(4.9±1.9) d]、总住院天数[(19.4±6.4) d]显著减少,手术时间[(4.6±1.0) h]缩短,术中输血率(18.5%)显著降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使用率(8.9%)、磨内听道率(12.7%)较高,在提高肿瘤全切、近全切除率(89.2%)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71.5%),显著提高了出院治愈率(88.5%)(P<0.05)。同时 2006—2016年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良好率(KPS≥60分)及优秀率(KPS≥80分)明显提高,分别高达94.2%和45.8%(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能缩短听神经瘤患者的治疗周期,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瘤,听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运用全程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MVD的97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术者利用自然间隙,无需磨除发达的岩骨嵴或者过度牵拉脑组织,可视化、全景化地观察和评估脑桥小脑三角(CPA)区情况,准确识别责任血管,避免责任血管遗漏或者减压不充分,同时采用预垫技术、架桥技术及潜水技术,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减少手术副损伤。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及复发鉴定,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本组97例PTN患者中,96例在神经内镜下发现责任血管,其中单纯动脉性压迫77例,单纯静脉性压迫6例,动静脉同时压迫者13例。本组中87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5例疼痛显著缓解,术后无需口服药物;4例疼痛部分缓解但仍需口服药控制,剂量较术前减少;1例无效。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4例,患侧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脑梗死和脑出血,无颅内和切口感染。随访3.0~38.0(22.4±2.2)个月,术后复发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疼痛,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全程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MVD治疗PTN可提供全景化视野,避免责任血管遗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技术
  • 简介:摘要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属于急诊科和创伤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很高,与年龄及行为方式有关,可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仍普遍遵循经验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急性期疼痛管理缺乏共识。为推动各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该类疾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工作要求,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等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国情制定了本共识,以期规范、促进国内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诊疗及疼痛管理工作。

  • 标签: 急性创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诊断与治疗 疼痛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根据传统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的基础研究信息提出一种新式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不断创新研究形式,在获取相应的建筑结构材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损伤判定,并及时调整内部结构加固方案,确保操作的可行性,同时加强加固研究的管理力度,做出相关的力度调整方案,实现整体损伤检测鉴定与加固方案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靠性较高,能够在较高程度上完善加固模式,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本文主要分析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

  • 标签: 建筑物安全 鉴定 计算分析 加固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损伤检测越来越普遍。使得一些已完工的建筑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装修、改造等原因,使既有建筑物结构或构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确定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消除建筑物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目前的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对于建筑结构损伤的细节部分处理方法差,检测楼式較为单一,导致最终获取的加固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固安全性较低。本文分析新式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具有较强的加固性能,加固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研究高20%,能够较好的调整检测测定的方案,并获取更佳的加固方案,提升最终研究的有效性。

  • 标签: 建筑结构 结构损伤 检测鉴定 鉴定方法 加固方案
  • 作者: 常海刚 孙涛 王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7期
  • 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卫辉 453100,宁夏医科大学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 750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杭州310003
  • 简介:摘要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复发率极高。神经调控技术,包括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药物成瘾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岛叶是药物成瘾的关键脑区,其作为神经调控靶区在药物成瘾中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介绍了岛叶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探讨了其作为脑刺激靶点治疗药物成瘾的前景。

  • 标签: 物质相关性障碍 岛叶 神经调控 脑深部电刺激
  • 简介:摘要胃肠道神经鞘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全身神经鞘瘤的0.2%,最常见于胃,而鲜见于小肠。胃肠道神经鞘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体检偶然发现而就诊,罕有引起肠套叠的情况。本文报道1例以肠套叠为首发表现的回肠神经鞘瘤病例。

  • 标签: 神经鞘瘤 肠套叠 肠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