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治疗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临床体会。方法以内固定材料,采用PDLLA规格型号,有两种(1)全螺纹螺钉TS-5555-50;(2)拉力螺钉LS-45×55-33。由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学院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为松质骨,其规格有两种螺钉外径4.5mm,内径3.5mm,长度25~55mm;螺钉外径3.5mm,内径2.5mm,长度25~35mm,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无菌包装。治疗关节包括(腕、膝、踝、肘、髋)骨折31例。常规下麻醉关节手术入路,选用螺钉2~3枚固定,术后关节不采取外固定,3~4天后可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结果31例获随访6个月~2年,经X光片检查,对其关节活动的情况综合判断,平均17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关节活动正常,优良率达到90.3%。结论可吸收治疗关节内骨折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再次手术,获得较好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可吸收钉 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艾天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闭合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骨科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前者股骨骨折37例,胫骨骨折25例,均行闭合髓内钉固定治疗;后者股骨骨折21例,胫骨骨折17例,均行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从股骨骨折治疗情况来看,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其他观察指标及治疗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从胫骨骨折治疗情况来看,研究组除手术时间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96.0%)高于后者(82.4%),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后者(23.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胫骨骨折的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带锁髓内和钢板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胫腓骨闭合性骨折174例,其中带锁髓内固定102例,钢板固定72例(排除其它复合伤病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带锁髓内组,无切口感染,术后第一趾下垂5例,其中1例行伸趾肌腱探查缩短手术,其余保守治疗好转。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恢复劳动平均时间为0.5年;钢板固定组,3例切口感染,2例给予换药和皮瓣转移后切口及骨折均愈合,1例78岁的糖尿病患者因伤口不能闭合给予截肢。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恢复劳动平均时间为4个月。所有病例膝、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比带锁髓内内固定感染率高,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恢复劳动时间短,这可能与骨折的复位及内骨膜的损伤有关。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 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0月间共收治的27例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均获得随防,时间8个月~2年,平均1.5年,优15例、良7例、可5例、差0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为临床满意疗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后叉韧带 骨折 可吸收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7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3例,女24例,年龄(6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Multiloc髓内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72±7)min比(89±9)min,t=6.365,P<0.05];术中出血量为(56±6)ml,低于对照组的(74±8) ml(t=7.923,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1%(16/17)、对照组为90.0%(18/20)(χ2=0.209,P>0.05)。观察组术后1 d VAS评分为(3.6±0.8)分,低于对照组的(4.9±0.8)分(t=4.70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1±8)分,高于对照组的(76±8)分(t=2.15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外翻角度为19.21°±2.88°,大于对照组的16.32°±2.63°(t=3.189,P<0.05),肱骨头内翻角度为3.57°±0.47°,肱骨颈干角度139°±10°,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24°±1.26°和146°±13°)(t=5.159、2.258,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髓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 标签: 肱骨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固定 锁定钢板固定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50ml~200ml,平均95ml。23例随访6~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髋、膝及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负重训练,关节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 作者: 谢海明陈胜李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1-21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1期
  • 机构:谢海明陈胜李勇(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江苏苏州215228)【中图分类号】R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 简介:摘要目的作者现通过对两种不同技术运用于临床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以及胫骨开放性骨折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筋膜间隔综合征、感染、畸形、断、延迟愈合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等进行比较,来判定两者的优劣,以提高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68侧胫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治疗。术前分为非扩髓组33侧;扩髓组35侧。骨折为闭合骨折。定期随访1年以上。结果非扩髓组与扩髓组髓内平均直径分别为8.6mm、9.8mm(P<0.001);术后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分别为1例、0例,其中非扩髓组有1例切开减压;无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分别为2例、1例;非扩髓组1例髓内断裂、2例锁钉断裂,扩髓组无断;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0d、98d(P<0.001);延迟愈合分别为2例、1例;非扩髓组有1例骨折不愈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可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作者: 罗智陈德忠龚克鲍勤超韩长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按照疾病情况及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髓内钉组与置换术组,髓内钉组38例,置换术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髓内钉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置换术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180d、360d行走能力;结果:置换术组术后90d髋关节功能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髓内钉组术后180d、360d髋关节功能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髓内钉组术后90d、180d、360d髋关节疼痛得分比较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90d、180d、360d髋关节疼痛得分对应比较,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0d行走能力1级、2级、3级患者比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组间对应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则使骨折得到了恢复重建,髋关节远期功能恢复较好,适用于预期存活时间长、身体状况较好,且对生活质量有着较高要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