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研究鸟类学者.我曾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第3届鸟类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承台北市野鸟学会安排,先后参观考察了台湾公园.动物园.博物锗.科研院所,对台湾环境保护公众保护意识教育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

  • 标签: 科研院所 环保教育 保护意识 安排 公众 学者
  • 简介:要了解推动可持续建筑建筑规章与标准作用如何,各种各样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研究可以用做评估基准线.只要得以贯彻,现有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基本上就能够引导这个产业向正确方向前进.然而,建造可持续建筑就需要额外政策举措.本文从国家和世界高度审视关联可持续建筑法令、规章和标准,包括目前尚未完成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标准规章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得令发展中世界满意,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 标签: 可持续建筑 建筑必要 必要激励
  • 简介:城市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所流经土地管理方式。进行土地保护改进土地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作为城市供水系统来源河流、溪流、蓄水层中沉积物营养物质污染。集水区内自然植被丧失和土地退化可能影响整个区域水域条件,威胁水资源供给,进而影响流域上、下游正常用水,甚至可能严重影响城市用水安全。除了保障水安全外,水源保护还能带来诸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人类健康福祉等多重协同效益。

  • 标签: 水源保护 效益 多重 城市供水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 护具
  • 简介:研究茶多酚三丁基锡诱导小鼠氧化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采用灌胃方法,雄性小鼠进行TBT染毒,然后分别用不同剂量茶多酚进行保护。结果表明,茶多酚保护组小鼠肝组织活性氧(R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低于TBT对照组;彗星实验发现茶多酚保护组小鼠淋巴细胞尾长较正常,而尾相与TBT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改变。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茶多酚保护组胸腺细胞核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因此茶多酚TBT诱导氧化损伤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并且细胞核损伤也有一定保护作用。茶多酚TBT所引起细胞核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细胞氧化损伤,从而保护DNA。

  • 标签: 茶多酚 三丁基锡 保护 氧化损伤
  • 简介:微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爆发性繁殖产生最常见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污染现状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 简介:为了揭示不同浓度苯并芘(BaP)及滴滴涕(DDT)海洋贝类胚胎生态毒理效应,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BaP及DDT中,检测暴露24h48h后,BaPDDT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苯并芘及DDT翡翠贻贝胚胎综合毒理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aPDDT胁迫显著影响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酶(SOD、GPx)非特异性免疫酶(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暴露浓度升高,胚胎SOD、AKP活性呈现先抑制后诱导趋势。DDTBaPACP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BaPACP活性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恢复,而DDT翡翠贻贝胚胎ACP活性影响不显著。IBR分析表明,在胁迫早期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IB值逐渐增大,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处理组RIB值均减小,总体来说,DDTRIB值比BaPRIB值大,表明DDT胚胎毒性较强。通过探究翡翠贻贝胚胎重要酶应答BaPDDT胁迫毒理生化响应,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海洋贝类毒理效应,为敏感生物标志物筛选打下一定基础,且为海洋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苯并芘 滴滴涕 翡翠贻贝 胚胎毒性 酶活性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 简介:越来越多研究提示,主要空气污染物PM2.5暴露浓度升高与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有着密切关系,然而PM2.5暴露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关联尚未完全阐明。为探究患有过敏症状儿童室内PM2.5小鼠巨噬细胞氧化损伤作用以及维生素E(vitaminE,VE)抗氧化保护作用,从5户患有1种或1种以上过敏性症状(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儿童室内采集PM2.5,分别考察了不同剂量PM2.5暴露24h后如何影响小鼠巨噬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指标包括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8β(IL-8β)影响。结果表明,200μg·mL^-1PM2.5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ROS积累,出现脂质过氧化以及DNA损伤,并伴有炎症反应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VE(50mg·mL^-1)+200μg·mL^-1PM2.5组ROS、MDA、8-OHdG、TNF-ɑ、IL-8β含量低于200μg·mL^-1PM2.5组,GSH含量高于200μg·mL^-1PM2.5组。较高剂量(200μg·mL^-1)PM2.5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出现氧化损伤,VE在该应激过程中起着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室内PM2.5 巨噬细胞 氧化损伤 炎症因子 维生素E
  • 简介: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纳米银颗粒(AgNPs)是使用量最高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NPs在水环境赋存、AgNPs环境行为、AgNPs不同种类微生物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NPs毒性效应因素,最后AgNPs在河口区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微生物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 简介:以斑马鱼(Danio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铅(Pb)、得克隆(DP)及二者联合急性暴露斑马鱼胚胎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b(5、20μg·L^-1)DP(15、60μg·L^-1)单独暴露均会引起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增加,触摸反应能力自由游泳活力下降,并且抑制初级运动神经元生长,加剧尾部细胞凋亡。但与20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高剂量联合暴露(20μg·L^-1Pb+60μg·L^-1DP)使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触摸反应能力自由游泳活力显著增强(P〈0.05),初级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增加(P〈0.05),尾部细胞凋亡减少。与5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低剂量联合暴露(5μg·L^-1Pb+15μg·L^-1DP)也显著减少斑马鱼尾部细胞凋亡(P〈0.05)。上述结果表明,Pb或DP单独暴露斑马鱼均可引起神经毒性作用;但二者联合暴露斑马鱼自主运动、触摸反应以及自由游泳活力影响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 标签: 得克隆 斑马鱼 胚胎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大量增多,纳米技术安全性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重点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而产生多种环境行为。可能引起生物体毒性效应,其生态学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国际上纳米材料生态学影响特别是环境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价值研究结果非常少,仍有众多不确定生态安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就纳米材料来源、进入环境途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生态毒理学 环境 安全性
  • 简介: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憎水性、低剂量效应和半衰期长等特征,在全球土壤/沉积物中已被广泛检测到,并发现已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重点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土壤/沉积物中EDCs来源、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吸附特性研究。结果发现,EDCs来源涉及农业、工业生活等多个方面;空间分布上,一般呈近海地区沉积物中EDCs浓度水平较河流底泥及土壤低,而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地区土壤/沉积物中EDCs浓度亦较高;EDCs吸附受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EDCs自身性质环境条件共同影响,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土壤颗粒比表面积与其吸附能力呈正相关,黏土矿物类型EDCs吸附也有重要影响;EDCs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疏水性结构特征有关;温度升高溶液pH值增加都不利于EDCs吸附,而溶液离子强度增加对其吸附起着促进作用。土壤/沉积物EDCs吸附是一个复杂过程,因此其吸附特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土壤或沉积物 环境分布 吸附特征
  • 简介:化工品生产,是印度最古老家庭工业之一.本文聚焦于染料染料中间产品行业,这个行业许多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由于它们环境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它们已经历了几次金融压力.流程终端废物治理与排放已经有所改进,但却是有限成功,因为它成本昂贵(而且改变废物形态消除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已经开展为数不多印度清洁生产行动中,迄今主要还是示范项目.通过贯彻清洁生产措施,参与企业已经提高了生产力、削减了成本并且降低了它们污染负荷.实现节余潜力,是原投资许多倍.

  • 标签: 中间产品 产品工业 保护预防性
  • 简介:生命周期思想是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一种整体性方法.这种方法是可持续建筑概念关键.LCA(生命周期分析,或者生命周期评价)是将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建筑建造业一种重要工具.LCA可以提供有关物质能源流动重要信息.由于它很难应用于建筑物本身,所以关注焦点越业越集中在对建筑环境实施更全面的分析上.通过LCA获得知识最好是作为综合设计方法一部分进行应用.在大多数项目中,如果不把LCA与数量调查或者能源模拟等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就无法获得完整LCA.将LCA应用于政策制定需要优先考虑问题依地区经济条件而有所不同.

  • 标签: 建筑环境 环境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分析
  • 简介:一种最理想杀虫剂税将按照毒性程度市场销售物质加以区分.在墨西哥采取这一税收是准备将来扩展按照国际协议逐步淘汰并最终消除杀虫剂名单最有效方法.本文分析了三种不同环境征税方案内涵;所有的杀虫剂普遍征税15%(弥补目前免征增值税状况);根据毒性分别征税15%、10%、5%或者0%;现在经审定毒性最大物质征税10%.税收必须用于恢复人类生态系统健康以及赔付其他类型损害.

  • 标签: 墨西哥杀虫剂 杀虫剂影响 环境税收
  • 简介:大蒜化感作用研究很广泛,实验采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芥菜种子萌发、根长、茎长幼苗鲜重影响,结果表明,经大蒜鳞茎浸提液处理后花叶芥菜种子在不同浓度下呈现不一样形态,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影响下随着浓度而变化,在0.02g/mL浓度下,花叶芥菜发芽率为97.8%,为最适宜种子发芽浓度,而对于种子发芽势来说,最适宜浓度则为0.04g/mL,达到了54.8%,浓度为0.02g/mL时平均根长为1.82cm,平均茎长为2.28cm,平均茎重为0.05g,0.03g/mL时平均根重为0.06g.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种子幼苗不同部位促进抑制作用也不一样.

  • 标签: 大蒜鳞茎浸提液 芥菜 发芽率 发芽势
  • 简介: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mm微小型塑料颗粒或碎片,海洋中常见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形状、颜色多变,分子量大,结构稳定,粒径范围与浮游植物相近,海洋中微塑料很容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其他海洋动物等产生影响。微塑料还可以为病毒、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影响浮游植物分布,进入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进一步转移到组织中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通过捕食作用沿食物链传递,高等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微塑料可以作为海水中痕量化学物质吸附载体,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根据目前微塑料研究进展情况,未来应加强海洋微塑料分离、鉴定技术研发以及海洋微塑料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传递效应机制等问题研究

  • 标签: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物毒性 生物传递 联合毒性
  • 简介:出于人类健康担忧,加拿大采取手段限制人为汞排放.汞是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天然元素.接触途径很复杂.科学文献、政策法规都涉及到环境汞水平,不过所涉及都是甲基汞(一种神经毒素).把汞颗粒活性汞甲基化合成有机甲基汞会产生毒性作用.加拿大政府已经颁布了一套政策法规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甲基汞其他有毒化学品健康环境危险性,并与加拿大各省政府地区政府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区域国际活动.

  • 标签: 健康风险 加拿大最大 最大程度
  • 简介:采集大连城区大气中可吸入性细颗粒物(PM2.5),研究肺癌A549细胞迁移、黏附和侵袭力影响,利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利用Westernblot法测定A549细胞中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下,PM2.5可增加A549细胞迁移速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率增加;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加A549细胞穿透基底膜能力;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发现PM2.5可使A549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增强。转移相关蛋白——细胞钙粘蛋白-N(N-cadherin)表达量升高,而钙粘蛋白-E(E-cadherin)表达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强A549细胞侵袭性,大气中可吸入性颗粒可能导致肺癌转移发生率增加。

  • 标签: PM2.5 肺癌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体外实验
  • 简介:为了解大蒜鳞茎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小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种子经大蒜鳞茎浸提液处理后,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指数明显下降;幼苗根抑制作用比幼苗茎抑制作用强;且不同浓度大蒜浸提液小白菜种子胚根幼苗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大蒜鳞茎浸提液 化感作用 小白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