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除草剂阿特拉津农用后残留物会随地表径流或地下渗漏作用进入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由于阿特拉津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其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和水生态失衡。根据阿特拉津生产和使用状况,将阿特拉津污染对象分为土壤、市政污水、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模块,分别阐述了这几种环境介质阿特拉津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以及阿特拉津在修复过程变化特点,介绍了土壤在淋溶过程阿特拉津固定手段和今后污染水体阿特拉津修复研究重点。

  • 标签: 阿特拉津 土壤污染 水体 修复技术
  • 简介:利用EOF分析方法和HYSPLIT-4轨迹模式对珠江三角洲2005-2015年旱季共251个霾日天气形势及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了外源污染物跨界输送对珠三角旱季霾发生影响过程.以2015年1月20日为典型霾日个例,从天气学和物质输送角度对该个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珠三角地区旱季霾发生外源污染物主要来自珠三角以北中国大陆地区.霾形成过程,华北地区700hPa高压脊前负涡度平流对应海平面至850hPa均有一高压系统,高压东北向气流有利于污染物由从长三角地区输送至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平均空气质量通量为负,有质量输出;珠三角地区平均空气质量通量为正,有质量输入.珠三角地区在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控制下,Q矢量散度为正,污染物易积聚成霾.

  • 标签: 跨界输送 天气形势 垂直运动 Q矢量散度
  • 简介:石漠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功能退化、岩石裸露生态地质灾害,但其根源是脆弱地质环境,故其治理必须从地质条件入手.植物地境是植物地下生境,是植物生存地下空间,由土壤、部分母质及包含在其中水分、盐分、空气、有机质等构成.地境再造即是人工塑造植物所需地境条件,为植物生存提供基础.地境再造模式包括植物地境特征调查、地境空间再造、土壤再造和适应所选物种种植过程.事实证明,植物地境再造模式适用于石漠治理.图4,参10.

  • 标签: 石漠化 地境再造 生态地质
  • 简介:大蒜感作用研究很广泛,实验采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芥菜种子萌发、根长、茎长和幼苗鲜重影响,结果表明,经大蒜鳞茎浸提液处理后花叶芥菜种子在不同浓度下呈现不一样形态,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影响下随着浓度而变化,在0.02g/mL浓度下,花叶芥菜发芽率为97.8%,为最适宜种子发芽浓度,而对于种子发芽势来说,最适宜浓度则为0.04g/mL,达到了54.8%,浓度为0.02g/mL时平均根长为1.82cm,平均茎长为2.28cm,平均茎重为0.05g,0.03g/mL时平均根重为0.06g.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种子幼苗不同部位促进和抑制作用也不一样.

  • 标签: 大蒜鳞茎浸提液 芥菜 发芽率 发芽势
  • 简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对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含义、背景以及要求作简要分析,并就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生动实践进行系统阐述;从而来加快我国生态文明步伐和加速实现美丽"生态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中国化 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
  • 简介:近年来,大量规模养猪场不断出现,任意排放病死猪尸体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利用sq复合菌剂、病死猪、米糠、泥炭土作为原材料,在发酵箱内,经过7d反复发酵搅拌后生产有机肥工艺流程,从微生物接种浓度、原材料投放C/N比例、原材料含水率、反应时翻堆间隔时间方面进行单因子试验,探究复合菌剂在工艺流程最优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菌剂在接种浓度为2%,微生物与原材料碳氮比例为28∶1,原材料含水率保持在50~60%,12h堆翻一次工艺条件下反应效果最佳.

  • 标签: sq复合菌剂 病死猪 接种浓度 含水率
  • 简介: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mm微小型塑料颗粒或碎片,海洋中常见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形状、颜色多变,分子量大,结构稳定,粒径范围与浮游植物相近,海洋微塑料很容易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海洋动物等产生影响。微塑料还可以为病毒、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影响浮游植物分布,进入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进一步转移到组织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通过捕食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对高等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微塑料可以作为海水中痕量化学物质吸附载体,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根据目前对微塑料研究进展情况,未来应加强对海洋微塑料分离、鉴定技术研发以及海洋微塑料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传递效应机制等问题研究。

  • 标签: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物毒性 生物传递 联合毒性
  • 简介:铬(chromium)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广泛使用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急慢性中毒,具有神经毒性、基因毒性、致癌性和免疫毒性。了解六价铬(hexavalentchromium,Cr(Ⅵ))细胞毒性,进一步探究Cr(Ⅵ)毒作用机制,可为防治Cr(Ⅵ)对人群健康损害提供实验依据。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1,VDAC1)参与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影响细胞凋亡;同时VDAC1也是BCL-2家族重要结合位点,它可与BAX/BAK相互作用形成孔道,使线粒体内凋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等,进入胞浆,引起细胞凋亡。但VDAC1影响细胞凋亡的确切路径与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使用L02人正常肝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建立VDAC1低表达细胞系,检测在相同浓度Cr(Ⅵ)处理条件下,与非染毒组相比,不同受试细胞生存率、凋亡情况、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生成量、线粒体功能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与VDAC1正常表达细胞相比,VDAC1低表达组在Cr(Ⅵ)染毒情况下,细胞生存率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生成量减少,MPTP活性增加不明显,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和AIF含量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DAC1参与了由六价铬诱导线粒体依赖性肝细胞凋亡,并且抑制VDAC1表达可减轻因Cr(Ⅵ)暴露而引起L02肝细胞损伤。

  • 标签: 六价铬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 简介: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高效环境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领域。但研究发现,大量进入环境nZVI可能会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如和nZVI接触后,会造成小鼠器官受到损伤,杨树幼苗生长减缓,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破裂等不利作用出现。此外,nZVI还会改变环境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等指标,而且毒性效应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虽然目前对nZVI致毒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能假设,主流观点是铁离子释放、氧化损伤和基因损伤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nZVI毒性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nZVI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态毒性 氧化损伤 铁离子 影响因素
  • 简介:三唑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三唑类广谱杀菌剂之一,在我国使用量有逐年增长趋势。本研究综述了三唑酮在水环境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其对我国部分水体生态风险。三唑酮使用后被土壤吸附和解吸,经雨水淋溶作用进入地表或地下水环境,在丰水期检出率与检出浓度较高,目前我国地表水中三唑酮最高检出浓度为12μg·L-1。三唑酮在环境半衰期为15~43.3d,能够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代谢,在不同浓度下对不同类群、不同生命阶段水生生物表现出不同毒性效应,对应着多条有害结局路径,其中最重要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干扰机体内激素水平,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导致种群密度降低。在目前已知暴露水平下,三唑酮对我国地表水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特别是丰水期稻田附近地表水风险尤其需要关注。

  • 标签: 杀菌剂 内分泌干扰物 有害结局路径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利用GC-ECD测定了小白洋淀6个采样点9种浮水、挺水和沉水植物4种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异构体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组成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小白洋淀水生植物总HCHs含量范围在ND~7.47ng·g^-1(ww),浮水植物HCHs含量最高,挺水植物各组织含量也有明显差异,根部HCHs含量明显高于茎叶2种组织。2)4种HCHs异构体,γ-HCH残留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3种异构体。在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均以γ-HCH占绝对比例,相对含量达60%~99%;而在挺水植物,δ-HCHs占有较高比例,并且主要富集在挺水植物根部,茎次之,叶中最少。3)小白洋淀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HCHs含量与水体HCH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挺水植物荷花、蒲草HCHs各组分含量与水体HCHs相关关系不显著。4)水生植物对水中HCHs富集系数BCF在8.7~661.2范围;浮水植物BCF最高,沉水植物次之,挺水植物茎对水体HCHsBCF最低。

  • 标签: 六六六 水生植物 分布 组成 富集 小白洋淀
  • 简介: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eDistribution,SSD)能够依据不同物种对农药等胁迫因素敏感度服从一定累积概率分布,以统计形式将多种非靶标物种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物种对农药敏感度差异,作为效应评估指标应用于农药风险评估。本文综述了SSD概念、方法原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并以毒死蜱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建议继续关注国际上对SSD及更复杂模型模拟研究进展,以便应用于我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推动我国农药管理持续发展。

  • 标签: 农药 物种敏感度分布方法 效应评估 风险评估
  • 简介:一些基于重金属形态生物毒性机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陆生生态系统,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生物配体模型(BLM)和生物膜电势斯特恩双电层模型(GCSM),但不同模型应用效果之间还缺乏系统比较。本研究选取小麦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水培实验进行了镉对小麦根伸长毒性测试,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并从根毒性、根表面吸附镉和根中富集镉3个方面对3个模型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选取苹果酸和柠檬酸2种有机配体,研究了配体对镉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a(2+)和H+对Cd根毒性存在竞争效应,而Mg(2+)、K+和Na+未发现竞争效应。由于BLM模型同时考虑了镉自由离子态浓度和竞争离子影响,在预测镉对杨麦13号根毒性和生物体内富集量时效果最好。而FIAM和GCSM模型由于计算仅考虑了离子活度影响,缺乏对竞争离子保护效应考虑,因此预测效果相对较差;此外,Cd对小麦根毒性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非跨膜过程,这可能也是FIAM模型和GCSM模型预测不佳原因之一。同时结果还发现有机配体存在时尽管降低了溶液离子活度,但未显著影响镉毒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过程对Cd毒性影响。以上结果为评价和预测镉陆生生态毒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模型依据。

  • 标签: 小麦 根毒性 FIAM TBLM GCSM
  • 简介:学科具有协同性、适应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复杂生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其进化、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进化规律.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学科生态特性,该文阐述了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当中存在问题,从思想理论层面及实施操作层面提出了学科生态发展路径选择.

  • 标签: 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生态 生态发展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碳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碳质对沉积物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碳质添加导致沉积物菊酯类农药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性降低,且4种碳质对Frap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理化性质,Frap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性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性,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碳(OC)和黑炭(BC)含量高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沉积物,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HOCs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 简介: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添加Mo对2种价态砷(As(Ⅲ)和As(Ⅴ))胁迫下水稻吸收积累Mo和As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价态As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As(Ⅲ)比As(Ⅴ)对水稻毒害更明显,添加Mo可缓解As对水稻毒害。As添加可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Mo吸收积累,但是不同价态As对Mo积累量影响不一致。同时,Mo添加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和茎叶对2个价态As吸收积累。在100μmol·L^-1As(Ⅲ)处理下,添加0.1和0.5mg·L^-1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8.8%和52.8%,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5.1%和10.6%;当As(V)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0.1和0.5mg·L^-1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15.4%和62.4%,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11.9%和23.7%。Mo添加还能显著地降低2种价态As在水稻根系和茎叶富集系数。因此,通过施用适量Mo肥可以用来防治农田As污染,降低As对人体健康危害。

  • 标签: MO AS 水稻 胁迫作用 富集系数 根长
  • 简介:黑老虎是一种历史悠久民间用药,也是近年来发展林下经济一种药食两用水果,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现就近30年来黑老虎在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繁育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黑老虎研究、开发与利用、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老虎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 简介:随着抗生素抗性污染日益严重,快速评估环境典型病原菌与条件性致病菌抗生素抗性水平,对掌握区域环境抗生素抗性污染状况、揭示抗性污染传播规律至关重要。通过以最低抑菌浓度浸入抗生素改进MI、VJ培养基,并结合滤膜法,建立了针对近岸海洋环境中指示性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抗生素抗性监测方法。水体和沉积物样品抗生素抗性水平评估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重现性(水体和沉积物E.coli和S.aureus抗生素抗性水平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8%)与准确度(水体和沉积物E.coli和S.aureus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5%、68.4%;相对于CLSI药敏试验偏离度为±0.1)。且与CLSI药敏实验相比,该方法过程简便、耗时短(36h/84h),能最大限度节约经济和人员成本提高抗性评价效率。应用该方法评估辽河口与莱州湾环境2种病原微生物磺胺类抗生素抗性水平,结果显示辽河口水体E.coli和S.aureus磺胺二甲嘧啶平均抗性率分别为27.0%、28.4%,沉积物中分别为35.5%、34.6%;莱州湾水体E.coli和S.aureus磺胺二甲嘧啶平均抗性率分别为26.0%、14.5%,沉积物中分别为12.0%、32.9%。该方法适用于河口、近岸海洋及入海排污口水体与沉积物样品E.coli与S.aureus快速分析及抗生素抗性水平评估。

  • 标签: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抗性水平 快速筛选 评估方法
  • 简介:你恐怕从未听过萨凡纳(Savannah)这座美国南方小城名字,但你可能不会忘记电影《阿甘正传》开头,阿甘坐在街心广场长倚上等公车.

  • 标签: 北美洲 古城 广场
  • 简介:抗生素滥用导致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素对ARGs传播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移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氯哒嗪、磺胺异唑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影响。根据单一暴露结果设计混合抗生素浓度比,探究抗生素联合暴露实验对质粒接合转移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只有盐酸四环素对含有四环素抗性RP4质粒接合转移频率有低促高抑hormesis效应;在联合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无促进作用抗生素会抑制四环素hormesis效应,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生素环境风险。并且用受体理论解释了抗生素对质粒接合转移hormesis效应产生机制,为目前尚无定论hormesis受体理论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

  • 标签: 四环素 磺胺 磺胺增效剂 抗性基因 大肠杆菌 基因水平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