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了解微重力条件下、水平温度梯度作用时,上部为固壁的环形腔内双层流体系统层厚度比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隐式重启Arnoldi方法(IRAM)对环形池内5cSt硅油/HT-70双层流体的热对流过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了不同层厚度比下系统流动的临界Marangoni数、临界波数、临界相速度,并通过计算特征向量,得到了临界Marangoni数附近界面的热流体波形态。

  • 标签: 环形腔 热毛细对流 双层液体 线性稳定性分析 液层厚度比 IRAM
  • 简介:为了研究一平板融化各个传热阶段的特性,以第三类边界条件下一有限厚度平板对流融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融化后的相变材料被周围流体及时带走,把传热过程分成3个阶段,分别建立了传热计算模型,并采用三次多项式热平衡积分方法对各阶段进行近似求解。获得了易于求解的界面能量方程与平板内部导热控制方程。并通过具体应用,分析了冰层融化各阶段温度分布、显(潜)热量及界面变化规律。

  • 标签: 一维平板 融化过程 分阶段 三次多项式热平衡积分法 第三类边界条件
  • 简介:在比较制冷工质的优劣时,不仅应考虑系统COP,还应考虑循环泵的耗功及压力容器中的压力水平。根据饱和蒸气压将八种环境友好型制冷工质分为四组(R141b&R123,R600a&R142b,R134a&R152a,R290&R717),分组的依据是每组制冷工质的饱和蒸气压曲线非常相近。比较结果表明,R123和R141b、R142b和R600a的热力性能都非常相近,但R123和R600a对环境的影响更小;R152a相比R134a,具有更低的压力和循环泵功、更小的环境影响,但性能系数却更大。

  • 标签: 喷射制冷 工质比较 环境影响 COP 循环泵功
  • 简介:基于生物质热解加氢制汽柴油系统的AspenPlus模拟,分析了全系统碳氢氧元素的平衡转化过程,并基于[火用]理论对全系统及各单元进行了用能分析,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条件下汽柴油产率为0.122kg/kg生物质(干基);生物质碳的24.74%转化到汽柴油;转化到汽柴油的氢占实际总氢消耗的19.79%;加氢过程生物油氧38.2%以CO2脱除,其余以H2O脱除。全系统总[火用]效率(η+)和产品[火用]效率(η-)分别为59.9%和32.8%;全系统[火用]损以内部不可逆[火用]损为主,比例达约30%,热解单元是全系统[火用]损最大的部位。热解适宜温度为450~550℃;重整适宜温度为750-800℃,且压力不宜过大;系统自供氢条件下,η+和η-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63.1%和42.6%。

  • 标签: 生物质 汽柴油 热解 加氢 分析
  • 简介:系统发电成本(electricityproductioncost,EPC)为评价指标,对用于回收工业锅炉烟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进行了热经济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的增大,系统发电成本先减小、再增大,即存在一组最优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使发电成本最小。分别以纯工质R245fa和R236ea、非共沸混合工质R141b/RC318和乙烷/丁烷为循环工质,得到了最小发电成本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以及对应的系统净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换热器节点温差 热经济 优化
  • 简介: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大;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 标签: CO2 低温循环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 简介:建立了真空管集热的太阳能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求解。从造水量和耗能量两方面分析了定负荷和变负荷系统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定负荷时的年造水量稍大于变负荷时的年造水量;定负荷时,在1、2、6、11、12月份需要电辅子系统加热,耗电量大,在其他月份需要冷却子系统排走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的多余热量,增加了单位造水总能耗。变负荷时系统造水量在40%-110%范围内变化,与定负荷系统相比耗电少,对热能利用较充分。

  • 标签: 太阳能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真空管集热器 变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