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当前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及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现状,该文重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学科概念、分支学科及其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尺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六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指出,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较为准确地发现油气藏并实现高效开发或许会成为现实。

  • 标签: 问题讨论 研究方法 关键技术 石油地震地质学
  • 简介: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是以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优选以及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为中心任务,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优势和手段,以物探、地质等多学科紧密结合为特色的科研机构。现有博士74人、硕士156人,

  • 标签: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油气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 计算机
  • 简介:文中系统总结了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对其地层层序、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剖析。通过成藏条件的研究,明确了各层系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与二连盆地其它凹陷的简要对比,归纳了该凹陷在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独特特点,指出后期构造反转、陡带沉积体系发育和同沉积背斜构造等特征在二连盆地最具代表性。

  • 标签: 新凹陷 构造反转 油藏特征 成藏条件 阿尔凹陷 二连盆地
  • 简介: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紧邻胜北、丘东、小草湖三大生油气凹陷。南北为近物源沉积,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经历燕山期、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从北至南发育逆掩带、背斜带和斜坡鼻隆带,油气多期运聚成藏。目前,已发现鄯勒、恰勒坎、柯柯亚、玉果、七泉湖5个油气田,6套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燕山期古构造、现今构造高点、断层、储层、盖层等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下一步应在积极拓展J2s主力油气藏的同时,加强水西沟群J1-2sh油气藏的勘探及中—东段浅层油气藏的勘探。

  • 标签: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探勘方向 北部山前带 吐哈盆地
  • 简介:广西田林潞城中三叠统深水沉积露头发育厚层砂岩相、中厚层砂岩相、薄层砂岩相、砂质条带岩相、块状泥岩相、薄层泥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等7种岩石相类型。根据砂岩和泥岩的组合关系,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厚层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组合、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及中厚层泥岩夹砂质条带组合等7种岩石相组合。深水沉积地层具有千层饼式的地层构型特征,发育了厚层砂岩叠置样式、厚层和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和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和泥岩叠置样式及泥岩夹砂质条带样式等7种地层构型样式。深水沉积虽然构型样式简单,但有着十分复杂的储层非均质性,既有可能形成常规油气藏,也有可能形成非常规油气藏。上述认识对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深水沉积 地层构型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田林地区
  • 简介:采用室内研究的方法,对CO2含量分别为10%,30%,50%,70%,90%,100%的天然气样品做了3个不同温度(20℃,30℃,40℃)下的恒组成膨胀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CO2含量由10%增大到100%,天然气样品的临界温度由-69.86℃增高到31.4℃,临界压力由4.85MPa增高到7.38MPa;温度不变,压力一定时,随着天然气中CO2含量的增高,天然气样品的相对体积呈增大的趋势,不同CO2含量的天然气样品随压力降低其体积膨胀规律表现出了类似CO2超临界状态的特征。以上认识对CO2和天然气混合气体驱油施工及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CO2 膨胀实验 相对体积 超临界 黏度
  • 简介:石油地震地质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成藏学与开发地震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前缘学科。文中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发展由来、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这一交叉前缘学科是今后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将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地震地质学 前缘学科 应用前景
  • 简介: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储集层特征、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延长组低渗储层的石油运聚规律。延长组长7段最大湖泛期发育一套暗色泥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是盆地主要生油岩。储层以低渗透为主要特征,绝大部分属于超低、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喉类型以细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为主。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长7段异常压力的分布与暗色泥岩的厚度有关,在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区域,异常压力较大。连通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成藏期储层相对高渗透是连通砂体成为有效运移通道的基础。微裂缝控制了局部地区延长组油藏的分布及其规模。通过对该盆地的分析,总结出了2类成藏模式,即"源岩-连通砂体-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和"源岩-微裂缝-储层"幕式充注成藏模式。

  • 标签: 低渗透 运聚 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 简介:为了更简便地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在断层侧向封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层岩排替压力与所封闭储层排替压力对比,预测了断层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以此建立了一套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5号构造f-np5-2断层对东三段下部1~7号储层侧向封闭性的判断中。结果表明:f-np5-2断层在东三段下部1~3与6号储层处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大于其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断层侧向上封闭,有利于油气聚集,钻探结果为油层;f-np5-2断层在东三段下部4~5与7号储层处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小于其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断层侧向上不封闭,不利于油气聚集,钻探结果为干层。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结果与目前NP503井东三段下部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 标签: 断层岩 泥质含量 侧向封闭性 判别方法 南堡凹陷
  • 简介: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及X井区辫状河沉积特征的影响,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及90°相位转换技术在对该井区新近系馆陶组上部砂体连通性进行识别时存在较大困难,而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可识别出砂体的连通性。具体做法为:1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X井区馆陶组上段砂体沉积特征,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计算;2分析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从理论上探讨砂体横向连通性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并与实际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X井区馆陶组上段主力砂体的连通性及砂体边界;3通过钻井结果来验证正演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正演方法可以实现对地震地质模型的高精度模拟;正演模拟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研究区砂体连通性的多解性问题,对勘探阶段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连通性 地质模型 馆陶组
  • 简介: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和正花状等构造样式。左旋走滑运动产生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的发育,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左旋走滑 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十屋油田
  • 简介:油藏描述研究所现有职工50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22人,硕、博士占总人数的61%;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占总人数的76%;专业配置为地质24人,物探18人,测井4人,油藏工程3人。总体为一理论层次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齐全的专业研究所。

  • 标签: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藏描述 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西北 专业配置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积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浊积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的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浊积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的储层,研究区西南部浊积岩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 标签: 长7段 浊积岩 演化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在油田开发前期的地质储量计算过程中.由于掌握的地质资料较少,采用确定法很难准确求取各储量计算参数,导致储量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介绍蒙特卡罗原理、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并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剖析的基础上.以海上某油田为例,通过卡方检验函数优选出各储量计算参数的概率分布数学模型。对整个地质储量进行随机模拟,确定储量的高、中、低方案值,并开展了储量敏感性研究:最后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且保证评价资料样本点充足的前提下。有效应用蒙特卡罗,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储量的评价结果,同时该方法可为开发前期或初期阶段国内外油气资源的同类评估提供指导。

  • 标签: 蒙特卡罗法 地质储量 卡方检验 敏感性分析
  • 简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初始化是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常规的平衡法会导致在油层大片连通的区域有完全相同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值,这不符合真实的油藏流体分布情况。为提高数值模型的精确度,提出了枚举平衡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的模型初始化,原始流体饱和度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饱和度进行枚举,不再取决于相渗曲线端点值;然后通过相渗曲线端点标定,生成新的相渗曲线;通过毛管压力标定,保证了初始状态时流体饱和度场的平衡。实际应用表明,枚举平衡能够较好地展示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真实分布状态,并减少历史拟合工作量,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油藏数值模拟 初始化 毛管压力 J函数
  • 简介:准确求取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一直是测井解释工作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缺乏密闭取心等直接确定岩心含水饱和度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物性分析数据及RFT测试等资料,并以中东某油田为例,探讨了利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的方法(J函数).利用此方法计算出的原始含水饱和度与相渗实验分析结果及试油结果均吻合较好.此次研究为缺乏岩心含水饱和度资料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求取提供了一种合理、可靠的计算方法.

  • 标签: 碳酸盐岩储层 毛管压力曲线 J函数法 原始含水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