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若耶溪浣纱,飘飘柳,千年传说是你缠绵,裙摆,晨曦环佩像风铃摇醒,做梦鱼,你在浣纱石上晾晒,粉红思念,溪水你轻轻

  • 标签: 《你是飘飘的柳》 诗歌
  • 简介: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结构处于转型时期,虽然有一些节能环保型工业生产,但多数工业生产还是耗能工业,这就需要大量资源支持,现在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我国现阶段能源供给呈现出供不应及情况,这样能源资源使用情况制约了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要想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长期活力,就需要对我国地质矿产做出进一步勘查,推动我国地质矿产资源持续合理发展。

  • 标签: 地质矿产勘查 工业生产 能源消耗 资源使用 节能环保型 生产结构
  • 简介:在地质因子、气候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等共同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新构造运动沉降或隆起间接地影响到孤立湿地形成和发育,质地黏重第四纪沉积物为孤立湿地形成创造了有利环境条件,古冰丘融化和古河道变迁直接导致孤立湿地形成。气候变化(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和水文条件改变(水位降低)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和退化,湿地退化后以“孤立湿地”形式残存下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三江平原开展了几次大规模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大面积连片湿地破碎化,在农田中地势较低处残留下来沼泽,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形成和发育地貌部位,将孤立湿地划分为阶地碟型洼地型、古河道型、河漫滩型、湖滨型和山前倾斜平原型孤立湿地。其中,分布在河流阶地地貌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按孤立湿地形态可以分为碟型、线型和不规则型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关系可划分为自然湿地中孤立湿地、林地中孤立湿地、居民用地中孤立湿地、水田中孤立湿地和旱田中孤立湿地,其中,旱田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孤立湿地结构和功能多样,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应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规划。

  • 标签: 孤立湿地 类型 成因 三江平原
  • 简介:入境旅游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重要体现.当前,福建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加,为福建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带来了新机遇.本研究选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其入境客源总量占全省入境客源总量85%)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转移-份额(SSM)分析并结合波士顿矩阵法,分析这4个城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力及其总体发展潜力特征,提出优化主体客源市场,做好多样化旅游市场目标定位;加强旅游市场细分营销,凸显区域竞争优势;深挖城市旅游市场潜力,促进城市之间联动发展等建议.

  • 标签: 入境旅游 客源市场结构 SSM分析 福州 厦门 泉州
  • 简介:蒸发水循环中受下垫面状况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气候因子,同时也是地面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青藏高原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分析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热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青藏高原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量时间与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蒸发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蒸发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背景下(0.03℃/a),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1.98mm/a).西藏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及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性比较大,年平均蒸发潜力变化范围从1400~2600mm、变化趋势从-16~20mm/a不等;整个西藏地区蒸发量与气温相关关系显著,气温影响蒸发主要因素.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程度排序为: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不显著.在月尺度上气温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决定因素,但从年尺度分析结果看,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于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导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下垫面条件及区域气候条件不同,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程度空间差异性很大.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意味着区域水循环速度变慢,由此对于全球水气循环造成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蒸发量 气温 风速 日照时数 冻土 青藏高原
  • 简介:利用2006年卫星遥感资料,结合社会经济调查,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若尔盖高原湿地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评价若尔盖高原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6年若尔盖高原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9.88亿元,其中物质生产价值和游憩价值19.61亿元,调节价值为150.27亿元。若尔盖高原湿地区生态系统具有巨大服务价值,由经济上直接体现物质产品生产价值和部分文化价值仅占小部分,往往在经济活动中被人们忽略调节价值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比重。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若尔盖 高原湿地
  • 简介: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和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九龙江流域主要4个断面的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和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九龙江水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上游地区雁石桥断面水质连续几年氨氮、BOD5和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也最高,并且趋势分析中发现雁石桥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坂、西陂和江东桥断面水质指标多为Ⅱ、Ⅲ类水,水质较好,其中上坂断面水质又稍差于西陂和江东桥.营养程度评价发现江东桥和西陂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阶段,但是有向轻度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九龙江水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 标签: 综合指数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 富营养化 水质 九龙江
  • 简介:通过对北京白河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生物量、生活型及区系特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河滩地共分布有水生、湿生植物33科98属178种;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区系特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该调查区域共有18个湿地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秋季小香蒲(Typhaminima)群落为3200g/m2;芦苇群落(Phragmitesaustralis)为3000g/m2;有芒稗(Echinochloacrusgalliivar.caudata)群落为3500g/m2;褐鳞莎草群落(Cyperusfuscus)为1300g/m2.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群落组织水平、多样性与人为活动干扰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湿地植物 芦苇群落 植物群落 人为活动 群落类型 区域
  • 简介:应用分解袋法对三江平原3种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毛苔草(Carexlasiocarpa)和漂筏苔草(Carexpseudocuraica)枯落物分解过程及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解进行,3种湿地植物枯落物失重率呈增加趋势,平均失重率从高到低顺序:漂筏苔草[(23.20±5.92)%]、小叶章[(22.85±5.09)%]、毛苔草[(21.47±4.88)%]。枯落物干重热值呈降低变化趋势,分解初期干重热值降低速率较大,随分解进行,干重热值变化趋于平缓。其平均干重热值从高到低顺序:漂筏苔草[(16696.22±459.35)J/g]、小叶章[(16575.39±522.36)J/g]、毛苔草[(16488.46±227.79)J/g]。枯落物能量损失率呈增加趋势,平均能量损失率从高到低顺序:漂筏苔草(26.54%)、小叶章(26.39%)、毛苔草(24.10%)。相关分析研究表明,能量损失率与失重率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24,P〈0.01),而与干重热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24,P〈0.01)。

  • 标签: 三江平原 枯落物分解 失重率 干重热值 能量损失率
  • 简介:9月14日,自然资源部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辽宁省铁岭市、福建省泉州市、江西省上饶市、山东省菏泽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贵州省遵义市、陕西省韩城市11个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体约谈。

  • 标签: 主要负责人 自然资源部 市政府 违规 违法 土地
  • 简介:对洪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土壤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沼泽-沼泽化草甸-湿草甸-灌丛草甸-岛状林序列,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变化格局,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格局,优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格局;而土壤性质特征则呈不规则变化格局。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之间只有均匀度与速效氮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在洪河湿地,土壤性质不是决定上述序列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主要因素,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影响物种均匀度关键因素,同时,对其他物种多样性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表层土壤 植被类型 湿地 洪河自然保护区
  • 简介:为了探究湿地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根内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组成多样性与生态学意义,以北京市密云段白河人工湿地香蒲根为研究对象,采用LB培养基、R2A培养基、YG培养基联合分离培养方法,研究香蒲根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及其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不同培养基细菌群落丰富度看,LB培养基(152株有效菌株,12个菌属,29个菌种)分离香蒲根内生细菌效果相对较好,R2A培养基(68株菌株,9个菌属,23个菌种)和YG培养基(85株菌株,10个菌属,19个菌属)分离内生细菌效果相差不大。从不同培养基优势类群组成结构看,从3种培养基中分离内生细菌都属于g-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类群,并且在LB培养基、R2A培养基和YG培养基中最优势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7株)、拉恩氏菌属(Rahnella)(17株)和拉恩氏菌属(34株)。从不同培养基分离菌株功能特征,在LB培养基中,参与除碳(3.95%)、重金属(15.13%)和有机污染物(8.55%)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R2A培养基中,参与除磷(10.29%)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YG培养基中,参与除氮(76.47%)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分别在YG培养基(10.59%)和R2A培养基(13.24%)中分离到较多抑制病原菌菌株和致病菌。

  • 标签: 香蒲根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人工湿地
  • 简介:为了简单有效地评价水质状况,建立了蒙特卡罗水质评价模型,对扎龙湿地北部(进水区)、中部(过水区)和南部(出水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灰色关联评价结果和内梅罗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基于蒙特卡罗(MonteCarlo,MC)法评价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北部、中部和南部总体水质类别都为Ⅱ类,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法评价结果一致,也与湿地水质实际状况相吻合,从而证明了模型准确性;而其与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差别较大,究其原因,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现为过保护,较严格,从而使得水质评价结果有些脱离实际,内梅罗指数法比较适于评价参评因子值波动比较小、各参评因子都污染较轻研究区域。从单指标评价类别分析,溶解氧(DO)、Zn、Cd和Cu含量评价类别一致;扎龙湿地北部和南部总磷(TP)含量评价类别一致,中部和南部总氮(TN)含量评价类别一致;而Cr含量在3个区中评价类别都不同,而且从北部、中部到南部逐渐增大,水质变差;另外由于南部地势较低,Cr在南部长期沉积和聚集也是导致其含量过高重要原因之一。从各类别概率值之和分析,扎龙湿地内部各区隶属于Ⅱ类概率值之和都是最大,但隶属于劣Ⅴ类概率值之和居第二,表明大部分区域水质较好,局部区域水质较差,考虑到水流动,水质有由好转差风险;从北部到南部,隶属于Ⅰ类、Ⅲ类和劣Ⅴ类概率值之和趋于减小,隶属于Ⅳ类概率值之和基本未变,隶属于Ⅴ类概率值之和稍有增加,水质趋于向Ⅱ类转化;从中部到南部,隶属于Ⅰ类、Ⅱ类和劣Ⅴ类概率值之和减小,隶属于Ⅳ类概率值之和基本未变,水质趋于向Ⅲ类和劣Ⅴ类水质转化。从平均值看,TP含量先减少后增大。扎龙湿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总体符合Ⅱ类�

  • 标签: 蒙特卡罗方法 扎龙湿地 水环境质量评价
  • 简介:河岸缓冲带滞缓径流、沉降泥沙和控制面源污染等功能存在着明显宽度效应。在简述国外河岸缓冲带政策和管理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基于复杂数学模型、简单数学模型河岸缓冲带宽度确定方法和其他确定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原理和参数,评述了它们优缺点;对中国河岸缓冲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缓冲带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河岸缓冲带 宽度 确定方法
  • 简介:在区域尺度下,探索提取不同林分结构和滩涂裸露状况下红树林空间分布遥感信息适用方法。选择ALOSPRISM/AVNIR-2为数据源,以广西北部湾两个红树林典型分布区作为实验区,第一个实验区红树林茂密、滩涂裸露区域,第二个实验区红树林稀疏、低矮和滩涂不完全裸露区域,分别采用了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实验区,用RVI、NDVI、SAVI、DVI、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95.3%、94.3%、92.3%、93.3%、96.0%、97.0%和94.0%,说明这几种方法都可以较精确地提取红树林信息,其中非监督分类结果相对较好;在第二个实验区,植被指数不能精确提取红树林信息,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92.7%、85.7%和89.3%,以监督分类结果最好。因此,监测区域尺度红树林,必须根据具体海湾或地段红树林林分结构特点、成像时刻潮位高度、红树林在遥感图像上表征,选用适合方法,才能确保红树林信息提取精度。在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红树林动态监测中,综合运用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和图像解译方法,可以准确提取红树林信息。此外,对于斑块破碎、林木低矮且相当部分稀疏广西北部湾乃至南中国海红树林遥感信息提取,适用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应小于5m,以小于3m更适宜。

  • 标签: 红树林 空间分布 遥感 信息提取
  • 简介: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提取水体方法有很多种,细小水体漏提或误提现象严重,依靠单一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本研究结合现有的方法提出一种新思路:1)基于DEM数据提取河网数据;2)辅以河网缓冲区数据将Landsat8影像1-7波段和全色波段用于多尺度分割,根据形状特征提取线状细小水体;3)假设2.5m分辨率影像提取结果为实际水体,与基于像元MNDWI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总体提取精度提高11.7%,细小水体提取比例从13.3%上升到59.6%,因此本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线状细小水体提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山区细小水体漏提,提高水体提取整体精度。

  • 标签: LANDSAT 8影像 DEM数据 面向对象 形状特征 水体提取
  • 简介: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出发点,但是研究者们并未能从转移矩阵中获取足够信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潜在过程或规律.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土地利用系统转移分析方法,以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闽东南平和县为例,基于1996、2002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与过程,并探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和县近10a来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为自然用地和农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有加快趋势;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存在系统转移过程;社会经济、政策因素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

  • 标签: LUCC 土地利用 系统转移 驱动力
  • 简介:土壤中最大甲烷生物汇甲烷氧化菌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单独利用遥感影像光谱信息进行近海水产养殖信息提取时,养殖水体与自然水体易混淆,而单独利用遥感影像纹理信息提取近海水域水产养殖信息时,单一大块养殖水体与自然水体又难以区分。针对上述问题,利用OLI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综合遥感影像光谱与纹理信息进行水产养殖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在对研究区养殖水体类型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变换方法,对OLI影像光谱信息进行压缩、挖掘和选取;其次,分析灰度共生矩阵窗口尺寸和纹理特征统计量对研究区水产养殖区域区分能力,完成纹理特征选取,并将选取纹理信息和光谱信息进行特征协同;最后,对特征协同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根据各水体类型间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差异,构建研究区3种养殖水体模糊逻辑隶属度函数,实现对研究区水产养殖信息自动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研究区水产养殖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7.93%。

  • 标签: 光谱 纹理 水产养殖 信息提取 近海水域 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