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湿地获取化学物质的最初场所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中介。湿地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分配和调节地表水分、分解固定和降解污染物、保存历史文化遗迹等功能。结合湿地土壤的生态功能、物质“源汇”功能、“养分库”功能、“净化器”功能以及“记忆”功能,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构建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湿地土壤定义及湿地土壤在湿地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丰富完善了湿地科学的理论体系

  • 标签: 湿地土壤 环境功能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 简介:11月30日,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专题讲座。讲座将诚信教育作为重要议题,传达了关于开展“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关于启用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失信被执行人惩戒信息登记系统的通知和牡丹江市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抓紧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

  • 标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专题讲座 牡丹江市 国土资源局 诚信教育 诚信建设
  • 简介: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褐色土地的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面临的实际障碍,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分为法律法规、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本底条件、管理制度及环境意识6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下障碍的特征设计具体的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不同评估因子及其权重。该评估体系可为城市老工业区的工业废弃地的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褐色土地 再利用 障碍 层次分析法
  • 简介: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通报显示,近年来,全国城市区域集约用地水平逐年提高,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增幅保持较低水平,城乡用地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用地消耗不断下降,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初步扭转。

  • 标签: 评价体系 建设用地 人口城镇化 节地 质量 投入产出效益
  • 简介: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早期试点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正式验收后,其发展重点已经逐步由基础建设转向后续管理维护。为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持续发展,对其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至关重要。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有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基础、管理计划与决策、管理措施及落实、管理效果、管理监督与评估6方面34个指标,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标准和具体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有效管理评价提供了依据。最后,以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开展了试评价。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有效管理 评价 层次分析法 星湖
  • 简介:台风灾害预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强的基础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的标准.对灾害预评估的概念从灾害预警的视角做出了进一步的界定;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借鉴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以台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预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台风灾害预评估的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风险评估 损失评估 预评估 台风灾害 指标体系
  • 简介:针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生态孤岛问题,提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群网体系建设的设想,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群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各种尺度体系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并设计了体系的初步框架,以期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外一切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域空间和条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空间关联性和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保护性地域的协调整合上,建构一个用地节约且效能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通过实证,从县域、省域、省际不同的空间尺度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群网体系的建构。县域尺度以福建省明溪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为例,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实体空间的协调和保护以及主生态廊道的架构;省域尺度以福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群网体系构建为例,在增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节点的基础上,探索了地域上分割的同类或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的网络连接;省际尺度以中国南方华南虎潜在分布区生境廊道构建为例,探索华南虎种群生存空间体系网络架构。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群网体系 生态廊道
  • 简介:根据实地调研与张氏族谱资料,发现张谷英村落体系空间结构变迁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变迁特点,可分为村落肇始、龙形村落、双核心村落体系等3个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地缘、血缘与风水等是张谷英村落体系空间结构变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的着力点在于张谷英村落的人地关系,土地的占有与利用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焦点,传统农耕时期的村落活动半径决定张谷英村落必然由集中走向分散,最终形成双核心村落体系

  • 标签: 张谷英村 村落体系 变迁 双核心 空间结构
  • 简介:以福建省公路交通情况为基本资料,通过运用ArcGIS的网络分析功能,从时间距离的角度,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指标,对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的可达性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性的区域等级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第一、二、三阶梯的可达性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交通可达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可达性 网络分析 福建省公路 节点 时间矩阵
  • 简介:在全球环境状况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营造景区低碳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剖析景区低碳环境旅游体验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以福州永泰赤壁景区为例,尝试建立景区低碳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检验,从而提出优化赤壁景区低碳环境的建议.

  • 标签: 旅游景区 低碳环境 评价指标 体系构建
  • 简介: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分维、分形结构因子和均衡度计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维数,并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由于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和交通通信网络的发达而表现出内部空间结构的紧致性;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其城市空间亦趋于集聚和整合;环渤海经济圈则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集中于渤海湾地区而形成了差异较大的内外圈层,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最为松散.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3个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 标签: 分形理论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 简介: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需要规划先行。空间规划试点是中央深改组确定的重大改革事项之一,是统筹土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 标签: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 鹤壁市 河南省 生态文明建设 编制
  • 简介: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对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5个方面25个指标。以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设成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结果为(0.0807,0.3516,0.4233,0.1321,0.0124),处于"中"的状态;其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中"、"良"、"中"、"差"和"良";地表水水质、旅游人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和收入支出比值是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建设成效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千龙湖 湖南
  • 简介:应用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2006年12月、2007年4月),大、小潮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选取第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值为指标,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了兴化湾海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003~0.320mg/L,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阴半岛西南侧.枯水期的石油类浓度远高于丰水期,其中,位于水质二类区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71.0%和17.0%,水质三类区中航道和锚地区站位的超标率分别为3.6%和0;总体超标率则分别为47.5%和11.0%;与历史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兴化湾石油类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船舶突发性事件有关,并且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还讨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措施.

  • 标签: 石油类 浓度分布 对策 兴化湾
  • 简介:对人口老化问题的认识与对策研究江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4928万人,至1990年已增到6310万人,仅8年时间增长了28.2%,大大超过同期总人口增长11...

  • 标签: 人口老化 人口普查资料 老龄人口 老年人口 中国人口 人口增长
  • 简介: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东北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山区湿地面积452.31万hm2,以沼泽湿地为主,占山区湿地总面积的76.71%,分布着特有的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山区大面积的森林和湿地是保护东北平原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天然屏障.在分析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及保护利用现状的同时,提出增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能力建设、实施对湿地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试验站、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及增强湿地保护的经济活力等建议.

  • 标签: 北山 湿地开发 湿地科学研究 湿地资源 湿地保护 沼泽湿地
  • 简介:人类为了获取大量生产和生活资料对滨海湿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石油开发造成了石油污染、植被退化和动物栖息地减少等,大大降低了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社会与经济效益.以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红树林湿地等滨海湿地为例,从石油开发、湿地污染、土地利用变化、湿地开发、城市和港口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湿地水文过程和热带海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滨海湿地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人类活动 滨海湿地 影响 污染 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