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台湾岛地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交界处,台风、东北季风等所引起的海洋灾害频繁,所以建立完备的海洋水文观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台湾自主建置完成的近海观测体系由资料浮标站、观测桩、潮位站、岸边气象站、雷达测波站等多种近海观测系统构建组成;同时,为确保观测体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建立了数据品质管理系统和标准化作业模式。在近海观测数据的分析方面,尝试应用新的数学分析方法,如通过EMD(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方法探讨风暴潮水位变化,利用小波转换从雷达观测影像中分析近岸波浪信息,以及发展数据同化技术将观测数据应用于作业化波浪现报、预报模式。此外,近海观测体系在社会应用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质。

  • 标签: 近海水文观测 资料浮标 雷达测波 EMD 小波分析 数据同化
  • 简介:为研究珠海市海域地形演变,基于2005~2014年海图资料提取了两期水深点和等深线,对比选取最优插值方法,构建珠海市海域水下地形变化图,分析研究区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①2005-2014年珠海市海域的0m和2m等深线比10m等深线变化剧烈,变化集中在近岸区域,说明人类改造活动占主导地位;②经不同区域冲淤统计和代表性断面分析可得,9年间海底淤积量大于冲刷量,淤积区域集中在澳门港至淇澳岛附近,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主导因素;冲刷区域集中在崖门水道、进海航道和高栏港附近,港口清淤及航道疏浚为主导因素。

  • 标签: 水下地形 冲淤演变 插值分析 断面分析 海图 等深线位移
  • 简介:根据该海域多年资料的分析结果,对该海域密度跃层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各类型跃层在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密度跃层的成因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深跃层 浅跃层 密度跃层 深海区 浅海区 水团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近海存在着海水密度变化与海面地形相关的规律,以及华南沿海(包括厦门)由于大气扰动使沿岸平均海面升高的现象,研究了多年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日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一次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的有关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标签: 海面地形 水文资料 近海海面 中国近海 无运动层 相关性
  • 简介:基于POM(princetonoceanmodel)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米用逐步同化卫星测高沿迹分析结果、中期验潮站成果与长期验潮站成果的方式,构建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1'×1'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精度评估表明11个主要分潮(天文分潮与浅水分潮)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优于9.7cm.分辨率及在中国沿海的精度都优于全球模型.

  • 标签: 潮汐模型 卫星测高 中国近海 TOM模式 同化技术
  • 简介:对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50年-2008年,59年的潮汐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分析了其分潮调和常数的变化曲线,并利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其调和常数的变化周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应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去除天文潮后的余水位进行分解,分析了近50多年来年平均余水位的多层次周期分布,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分析,分析了天津近海平均海平面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津沿岸潮汐M2分潮振幅变化存在20年、4—6年、2—3年的周期,且明显受到改革开放后工程建设的影响:余水位变化包含着20年、5—6年、2—3年、1年等不同周期的时间尺度变化,天津近海海平面呈逐渐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3.4mm/a,主要受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两部分因素影响。

  • 标签: 天津 潮汐 调和分析 谱分析 海平面
  • 简介:一、前言中国近海潮波图的计算与研究,是我国海洋潮汐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潮波动力微分方程的解算成为可能,但其理论和计算公式复杂,解算的难度较大。国内许多专家也曾经给出中国近海潮波图成果,但不够完整、一致,有的误差较大,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海道测量采用的海上定点验潮,由于受测深仪精度、观测时问、海底地形平坦程度、海上风浪等影响,定点站验潮资料的精度不高,因此用此成果进行水深测量潮汐改正,常发现有0.3~0.5m的

  • 标签: 中国近海 无潮点 潮波 不规则半日潮 半日分潮 台湾海峡
  • 简介: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洲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艟示:(1)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峡中部汇合,而今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3)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湖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4)N2、K2和O1、P1、Q1分湖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 标签: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特征 数值计算
  • 简介: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显示:(1)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峡中部汇合,而全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3)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潮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4)N2、K2和O1、P1、Q1分潮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 标签: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特征 数值计算
  • 简介:远洋船舶压舱水在我国港口海域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地理性隔离水体间外来海洋有害生物传播和近岸海域环境日益恶化、赤潮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港口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模型,通过调查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海关总署公开发布的外贸航运及商品进出口信息,在确立中国港口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和中国五大港口群体压舱水输入比值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中国近海入境船舶压舱水的输入特征和环境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我国五大港口群体入境船舶压舱水的输入总量极不平衡,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输入的境外压舱水总量最多,2012年输入量为10368万吨,其次是环渤海地区,为7371万吨,珠江三角洲地区排第三位,为6729万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输入的压舱水总量较少,仅有1659万吨和571万吨。入境船舶压舱水的大量排放对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区域的港口海域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 标签: 压舱水 压舱水输入量 海洋环境与生态 风险分析
  • 简介:收集了近年来鳌江口附近海域多个工程不同阶段5个潮位站的3~5年潮位实测数据和部分海流实测资料,通过对鳌江口附近海域的不同年份的水位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常数分析,鳌江近海海域主要为半日潮区,其中M2分潮的振幅在170cm~193cm:迟角在260°~280°之间,这些站的2007年、2010年、2011年调和常数分析结果相比,主要的半日分潮M2、S2、N2,全日分潮K1、01及浅水分潮M4、MS4、及M6等分潮振幅、迟角的最大变化分别在1.8cm~4.4cm和3°~7°之间。在初步掌握了鳌江口潮汐潮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海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构建重点年份建设工程合拢产生新的岸线水深的潮汐潮流场,刻画鳌江口建设工程的叠加影响。

  • 标签: 鳌江口附近海域:潮汐 潮流 环境影响 数值模拟 后评价
  • 简介:海浪是影响舰船行进和结构设计的最核心的环境要素。海浪参数的统计分析是建立舰船环境适应性长期预测模型的基础。对1993—2011年沿海台站、浮标观测资料,高度计观测资料和船舶报观测资料进行双线性插值,给出了海浪波高的分析场。利用波高分析场对WAVEWATCHⅢ(WW3)模拟结果进行最优插值同化。给出了海浪统计玫瑰图、极端海浪统计参数和海浪累年二维极值海浪谱等与舰船耐波性有关的海浪统计参数,分析了中国近海的波浪特征。

  • 标签: 海浪 统计特征 舰船耐波性 舰船环境适应性
  • 简介:波浪观测是海洋观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观测手段众多,主要有人工测波、仪器测波和遥感反演测波等方式。观测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观测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观测资料。从实际应用出发对这些测波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典型设备等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比各自的性能参数,分析优缺点和在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需要加紧研制观测仪器和配套设施,完善相关标准,并制定观测设备安全保护机制,以提高国内波浪观测的技术水平。

  • 标签: 人工测波 仪器测波 遥感反演测波 性能参数
  • 简介:利用P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中国近海(2°N-41°N,99°E~132°E)分辨率为5′×5′的潮汐模型,模式采用blending同化法同化了由10年TOPEX/Poseidon测高数据反演的潮汐参数与沿岸52个验潮站观测。精度分析表明建立的潮汐模型的8分潮RSS为12.5cm。

  • 标签: 卫星测高 潮汐模型 同化
  • 简介:收集了近年来鳌江口附近海域多个工程不同阶段5个潮位站的3~5年潮位实测数据和部分海流实测资料,通过对鳌江口附近海域的不同年份的水位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常数分析,鳌江近海海域主要为半日潮区,其中M2分潮的振幅在170cm~193cm;迟角在260°~280°之间,这些站的2007年、2010年、2011年调和常数分析结果相比,主要的半日分潮M2、S2、N2,全日分潮K1、O1及浅水分潮M4、MS4、及M6等分潮振幅、迟角的最大变化分别在1.8cm~4.4cm和3°~7°之间。在初步掌握了鳌江口潮汐潮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海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构建重点年份建设工程合拢产生新的岸线水深的潮汐潮流场,刻画鳌江口建设工程的叠加影响。

  • 标签: 鳌江口附近海域 潮汐 潮流 环境影响 数值模拟 后评价
  • 简介:近海底质类型图在近海工程和经济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传统制图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指示Kriging的底质类型图生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规避制图过程中的主观性,且对取样数据的平稳性和统计分布没有特殊要求,并能对制图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评价。该方法在连云港南部海域的应用实践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该方法可获得比传统方法更为精确地的制图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沉积物类型 非参数指示Kriging 不确定性 制图
  • 简介:采用基于POM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空间分辨率为1’×1’。精度评估表明,模型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小于9.3cm。在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管辖的长期验潮站控制下,以余水位传递的方式,珠江口海域的实时水位计算精度能满足水位改正的相关指标要求。对于大鹏湾海域,余水位的空间一致性较强,后续若建立长期站,则也能实现水位改正精度指标下的实时水位监控。

  • 标签: 水位控制 潮汐模型 余水位 水位监控 珠江口海域
  • 简介:微表层是海洋环境与大气对流层之间的一层生物膜,具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理化学、微生物组成。本研究采用传统的培养和流式细胞计数方法,比较了微表层和次表层(0.50米深)的细菌丰度,并对筛选的53株菌进行了测序,分析了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此外,直接从微表层和相应次表层海水中提取DNA,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了总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海洋微表层存在一个特殊的生态群,其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于其相应次水层。本研究采用生态学分子技术全面阐述了中国北黄海微表层海水中的漂浮细菌群落结构。

  • 标签: 微表层 细菌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简介:为了能够客观地对海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从阈值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类海水水质污染指标浓度生成样本的方法,生成了适用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样本,并应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原理的前向多层神经网络,建立了用于海水水质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渤海湾近岸海域水环境评价,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到该海域的水质类别。结果表明,2004-2007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污染指标总体上在河流丰水期时比枯水期时高,2005年和2006年污染较为严重,2007年有所好转。经训练的评价模型应用于实例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合理、泛化能力强,对海水水质评价具有较好的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海水水质 训练样本 连接权值 评价
  • 简介:在磁力测量过程中,地磁日变观测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改正磁力测量实施过程中地磁场短期变化的基础.测量成果质量的优劣与地磁日变观测站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一套地磁日变数据改正公式,同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改正方法.

  • 标签: 地磁日变观测站 海洋磁力测量 磁异常 地磁场短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