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福建1960~1999年的观测资料和1980~1999年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福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春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双峰现象。主峰在早春,次峰在盛夏,地理分布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造成春季降雹的天气型主要为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低涡切变偏西型、冷切偏南型、冷切偏西型。福建省春季冰雹的主要机理是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而引发的。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及其前侧的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强西南急流及准静止切变线是诱发福建省春季冰雹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 标签: 冰雹 气候特征 冷切变 西南急流
  • 简介:利用近3a的鲅鱼圈地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和2005年3~4月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鲅鱼圈地区各类型风速廓线出现频率比较均匀,而且由于地面粗糙度较大,因此风速廓线指数比平原地区稍大。

  • 标签: 污染气象 风向 风速 低空探测
  • 简介:1资料来源与统计标准热带气旋个例资料源于福建省热带气旋个例档案和国家气象局历年热带气旋年鉴。实时资料为本市台、站观测资料。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凡测站(本市有一站出现,下同)最大风速≥17m/s或过程雨量≥25mm的定义为影响热带气旋;凡测站过程雨量≥100mm或日雨量≥50mm或最大风力〉8级满足其中两项或以上者为严重影响热带气旋。

  • 标签: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暴雨 莆田 日雨量 统计标准
  • 简介:甘肃省大部分地方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旱涝变化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发展。本文利用甘肃省近520年气候历史资料中的旱涝等级,统计了旱涝出现频率,划分了干湿期,分析了周期特征。为我省国民经济建设部门制定规划,特别是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整治、农林牧业生产和发展,提供较长期的气候变化背景服务。

  • 标签: 旱涝 气候变化背景 湿期 周期特征 半干旱气候 省国民经济
  • 简介:用自然正交分解方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计算了1979-1990年庆阳各站短时暴雨日数、7-8月降水量的各特征向量和相关矩阵,进行了庆阳短时暴雨分片,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

  • 标签: 短时暴雨 时空分布 回波特征
  • 简介:采用中川1985~1994年资料统计分析中川机场雷暴的气候特征:中川雷暴强度较弱、风小、雨少、时间短;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雷暴日变化明显,以午后到03时居多;雷暴大风移过本站前多为偏南风,后多为偏北风;雷暴可带来降水,大风、扬沙、冰雹等天气,雷暴时能见度一般大于10km。

  • 标签: 雷暴 气候特征 中川机场
  • 简介:一、引言关于暴雨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气象工作者已做过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对于暴雨的环境物理条件的研究,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由于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物理条件下的中尺度扰动天气现象,往往仅用日雨量作

  • 标签: 暴雨日 中尺度系统 物理条件 动力条件 气象工作者 温度距平
  • 简介:引言大风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我省海岛的灾害性天气。海岛不仅大风多,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海岛大风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海岛大风的认识和防御,使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为此,本文利用海岛气象站多年历史气候资料,对我省海岛的大风作了分析研究。

  • 标签: 浙江海岛 台风大风 大风日数 平均持续时间 强对流大风 强对流天气
  • 简介:分析西安高温气候特征,城区与郊区高温对比,通过高温天气形势分型,找出各类型高温预报指标。

  • 标签: 西安 高温 预报
  • 简介:通过对杭州市1951~2000年50年来的高温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高温天数的年、月变化以及与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对应关系,同时对高温年际变化进行了突变分析,得出杭州市高温在1967年和1990年两次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杭州市 高温气候特征 突变分析 相关分析 月变化 年变化
  • 简介:引言本文通过对建德37年降水资料的气候分析,得到了以下重要事实:1.我市是暴雨多发地,而梅汛期暴雨则占全年暴雨的60.8%;2.暴雨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很大,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时梅汛期总降水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梅汛期暴雨的频次;3.我市梅汛期暴雨以100mm以下的暴雨出现机率最大,约占总数的93%;大暴雨共出现11次且全部出现在七十年代以后;特大暴雨未出现过;4.长林大坑源是我市暴雨的中心,而梅城、凤凰等地则是暴雨的少发地用梅汛期大到暴雨的中期预报模式和短期地县结合预报模式,来制作补充订正预报效果明显。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年际变化 暴雨特征 大到暴雨 中期预报模式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近500年我国旱涝等级历史资料及新中国40多年气象资料,采用天气、气候及统计方法,计算了中线地区干旱指标,分析了华北地区和汉水上游水库库区干旱分布特征、各区区域性干旱遭遇及库区供水区与北方需水区旱涝变化的长期特征,供南水北调决策参考。

  • 标签: 南水北调 中线地区 旱涝 长期特征
  • 简介: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卫星观测换算资料,分析了近年(2002-2004年)中国夏季日内降水量变化统计学特征,其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对于东部大部分地区,日内最强降水易出现在下午到傍晚,对于西部大部分地区易出现在夜晚到清晨.夏季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降水大的地区对应潜热通量也大.由于受观测资料的限制,计算结果有待更多的观测资料来验证.

  • 标签: 小时降水 近年 夏季 中国
  • 简介:我国西北地区是沙暴多发区。1993年5月发生在甘肃河西地区的强沙暴(黑风暴)天气,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该文利用气象卫星提供的资料,对金昌“5.5”黑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造成这次沙暴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前的飑线和地面锋面。

  • 标签: 沙尘暴天气 云图特征
  • 简介:采用1951-2003年26个气象台站的夏季气温资料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主要经历了冷期、相对正常期和暖期3个阶段,夏季升温趋势达到0.15℃/10a。远超过全球、北半球、东北亚夏季的增暖程度。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一方面表现在夏季变暖、平均气温升高;另一方面表现在夏季气温变率加大;第三。气候变暖使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明显减少、异常高温气候明显增多,但在变暖形势下局部发生低温冷害的现象仍然存在。

  • 标签: 东北地区 夏季气温 气候变暖 低温冷害
  • 简介:旱涝发生频率高,涉及范围广、影响季节长,受灾程度重,是福建省的主要自然灾害。龙岩市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旱涝灾害发生,因灾造成的损失难以计数。仅1996年“8.8”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8亿元;1962年秋至1963年春的严重干旱,全市受灾面积达89万亩,其中34万亩无法插秧,损失粮食795万公斤。

  • 标签: 旱涝灾害 防御对策 灾害特征 直接经济损失 闽西 发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