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自国家科学院在1958年第一次回顾了大学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NAS/NRC,1958)以来,大气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发展壮大。随着大学、私企、和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研究领域的拓宽,新的通讯和计算设备的发展,以及其他机构、其他国家在业务、研究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我们对大气认识的提高,业务、观测和模拟能力的加强,大气科研已发生了改变。领域的拓宽,带来了重要的学术和科学发现,取得了直接的社会效益,比如由于天气预报的改善,受其指导的很多公司的经济损失减少。

  • 标签: 大气科学 科学研究 计算设备 模拟能力 科学发现 社会效益
  • 简介:会商制度是延续了几十年的目前气象台站仍普遍采用的天气预报制作的最后关键环节。得到正确的预报结论是会商的主要目的,也是预报员能力的体现,但现在的会商制度背后预报员的从众行为却直接影响着预报质量。因此,探讨如何避免预报员的从众行为所造成的预报失误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预报员 从众心理 天气预报 气象台站 预报质量 行为
  • 简介:ByusingthesummertorrentialraindaysdatainNingxia,theYinchuansoundingdataandtheNCEP/NCARreaualyzeddata,theevolutionalcharacteristicsandthecauseoftorrentialraindaysinNingxiawereanalyzedunderthebackgroundofclimatewarming.Theresultsshowthatbothannualtorrentialraindaysandannualmeantemperaturedisplayedconsistentincreasingtrends.FurtheranalysisresultsindicatethatatmosphericpotentialinstabilityhasgrowninthedaytimeinbothJulyandAugustandinthenighttimeinJuly,butweakenedinthenighttimeinAugustaftertheclimatewarmingofNingxia.Therefore,theclimatewarmingnotonlycausedmoredistinctivediurnalvariationoftheverticaldistributionofatmospherictemperaturesinYinchuan,butalsoresultedintheincreaseoftorrentialraindaysandinmoreobviousdiurnalvariationofthetorrentialraininNingxia.

  • 标签: climate change TORRENTIAL RAIN DAYS atmospheric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如热浪、洪水等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同时,大气污染对疾病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与高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对疾病发生是否有共同的作用,还存在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气象对疾病的作用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象 疾病研究
  • 简介:按现行的强沙尘暴标准,统计出近37年的强沙尘暴个例15例。根据其环流特征将它们分为5型,并分别加以描述,从中找到一些产生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特征量条件

  • 标签: 强沙尘暴 环流分型
  • 简介:董仁忠、石伟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育全球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我国职业教育市场、培养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如下诸多方面的策略:(1)积极引进优质资源的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组建职教集团,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抢占教育市场;(2)重新定位政府、市场和职教机构的职能和角色,调整国家、市场和职教的关系,扩大办学自主权,重建职教体制;(3)立足全球视野,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加大企业参与的力度,真正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遵循教育全球化的规则及相关国际惯例,建立健全与教育全球化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 标签: 职业教育 全球化 发展对策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市场 政府投入
  • 简介:利用新疆地区89个台站1961~2005年昼、夜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昼夜降水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目的是认识这个地区在年降水增加背景下昼夜间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05年,多年平均的降水量为夜大于昼,且昼、夜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夜降水量增长趋势大于昼降水量,昼、夜年降水量增长趋势分别占年总降水增长趋势的49%、51%,这种变化在南、北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昼、夜降水量都存在由少到多的显著突变,但两者发生突变时间不同,昼降水量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而夜降水量的突变点却发生在1991年。(2)昼降水日数小于夜降水日数,且昼、夜降水日数都呈显著增加趋势,昼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大于夜降水日数。昼、夜降水强度都呈显著增大趋势,夜降水强度及其增长趋势均大于昼降水强度。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日数的增多,降水强度对降水量影响较小。(3)昼、夜毛毛雨日数都呈显著减少趋势,昼毛毛雨日数及其减少趋势均大于夜毛毛雨日数。而强降水的日数和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昼、夜强降水量和各自的总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强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引起这些昼、夜间降水变化特征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疆地区 昼夜降水 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
  • 简介:利用1960~2000年气候统计资料和1975~2000年环境监测资料,从地理位置、大、小尺度气候背景、兰州市区污染源概况及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等方面,分析该市的气候与污染环境背景,为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和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

  • 标签: 气候背景 环境背景 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
  • 简介:云状与天气现象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某一特定时段内的天气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客观、准确地观测与记录好云状与天气现象,而且要十分重视当时的天气背景

  • 标签: 天气背景 地面气象资料 天气现象 天气变化 云状
  • 简介:在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适应国家改革、加快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经济体制改革 气象服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 基础 社会
  • 简介: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的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的减排问题,介绍黑碳的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减排的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减排黑碳的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减排共识的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减排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黑碳 减排 措施 政策分析
  • 简介:利用1961—2008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与500hPa的环流背景及海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与前一年9—11月500hPa高度场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北半球同年4月500hPa环流年代际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透雨出现日期与北太平洋前期海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高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早;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低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迟。

  • 标签: 辽宁 春季透雨 环流背景 海温 相关
  • 简介:利用1968—2013年9—11月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日最大降水量法、秋季最多频次法和耿贝尔分布重现期法分析海南岛暴雨大值区,对暴雨大值区历年秋季的暴雨频次异常和秋季降水量异常年进行环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暴雨大值区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暴雨相对小值区位于西南地区,这种分布可能与海南岛的五指山地形有关;海南岛东南部地区暴雨发生频次与西南部地区暴雨发生频次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通过了95%水平的信度检验;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区暴雨大值区的秋季暴雨日数多(少)且秋季降水量大(小)年份对应整层东风(西风)异常,且低层在海南岛及其西部地区存在气旋式(反气旋式)异常。

  • 标签: 海南岛 秋季暴雨 暴雨大值区 环流异常
  • 简介:分析了深度不确定性内涵及其特点,包括情景不确定、决策后果不确定和决策方案不确定,指出了传统洪涝风险决策方法过于依赖于气候变化预测结果,未能充分考虑深度不确定性及提供稳健决策。给出了国际上处理深度不确定性的稳健决策方法理论基础,并介绍了被广泛应用于洪涝风险领域的鲁棒决策、信息差距及适应对策路径3种稳健决策方法。对比分析发现,鲁棒决策法有完备的适应措施定量评估体系但计算量大且不易理解;信息差距法可解决不能以概率表式的不确定性问题,而未考虑适应对策的失效情景;适应对策路径法提供可视化的决策路径,未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提出未来可综合鲁棒决策和适应对策路径优点,为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适应 深度不确定性 洪涝风险 稳健决策方法
  • 简介:基于青藏高原1930-2010年山地灾害实例,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出现频繁,灾害链生特征明显,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延拓性,巨灾发生概率增大;在藏东南地区表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构成了利于冰川类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波密县城位于两条泥石流危险区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由1988年0.014km2扩展到2012年1.004km2,人口与经济密集区与灾害高风险区重叠,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危险性增加,青藏高原灾害风险显著增大.上述结果提供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影响的证据,初步阐述了其影响特征,有助于山地减灾和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的影响机理.

  • 标签: 气候变化 山地灾害 灾害风险 冰湖溃决 青藏高原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其中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根据宝鸡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气象精准减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求与努力方向。指出气象精准减灾要在提升防雹减灾作业能力、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精准助力产业扶贫等三个方面强化能力,才能助力脱贫攻坚。

  • 标签: 气象精准减灾 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
  • 简介: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共196个冬小麦品种的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长度、积温需求和产量构成要素等品种更新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营养生长期增温速率高于生殖生长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区域品种更新的主要特征是出苗—抽穗天数减少(2.8~5.9d/10a)、抽穗—成熟天数增加(1.3~2.5d/10a);完成各生育阶段所需积温(>0℃积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抽穗—成熟期尤为明显(26~50℃·d/10a).有效穗和穗粒数与营养生长期长度或同期积温无显著相关,千粒重随生殖生长期延长而显著增加.豫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抽穗至成熟天数/出苗至成熟天数)和同期积温比(抽穗至成熟积温/出苗至成熟积温)随时间增加,积温比对产量变化的解释性高于天数比;豫中和豫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随时间增加,但积温比无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单产提高与生育期天数比增加有关.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冬小麦品种更新特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

  • 标签: 冬小麦 品种更新 气候变化 河南省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既定的科学事实。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及承担碳减排任务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不断得到加强,在此背景下,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理念为人们所广泛关注和推崇。本文综述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碳排放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脱钩"理论、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生态足迹和碳足迹理论的理论内涵;评述了目前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重点分析了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碳排放强度和碳能源排放系数等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指标,以及DPSIR模型、生态足迹模型、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综合模型等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 标签: 气候变化 低碳城市 测度指标 测度模型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