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云室是云雾降水物理的实验室装置,在云物理实验研究方面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几种主要云室的构造和基本性能,以及它们在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与研究、高效碘化银焰剂及其成冰性能的研究、液氮(LN)消雾成冰性能的实验研究、稀土化合物成冰性能的实验研究、冰雪晶碰并勾连增长的实验与观测分析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这几方面试验研究目前在国内的进展情况。

  • 标签: 云室 冰晶检测 大气冰核浓度 稀土化合物 冰雪晶碰并勾连增长
  • 简介:1概况2017年12月11-15日,美国地球物理会(AGU)2017年度秋季会议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新奥尔良市召开。此次会议是AGU的第48届年会,会议主题是“你将发现什么?”。会议对所有感兴趣的地球和空间科学的人员开放。来自全球地球物理领域的科技人员2万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以往历届会议相同,会议涉及大气科学、海洋、地质、地震等所有地球科学领域,交流方式包括口头报告、墙报。

  • 标签: 地球物理 物理学会 会议简介 美国 秋季 新奥尔良
  • 简介:1概况美国地球物理会(AGU:Amet—icanGeophysicalUnion)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现今在全球拥有来自135个国家的6万多名会员。AGU的活动着重在组织和传递国际地球物理跨学科的资讯,其学术活动包含4个领域:大气和海洋科学、固体地球科学、水文学和空间科学。

  • 标签: 地球物理学 物理学会 会议简介 美国 秋季 固体地球科学
  • 简介:1会议基本情况美国地球物理会(AGU:Amer—icanGeophysicalUnion)自1919年成立以来,作为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的美国国家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研究局的地球物理委员会的联合会,成为推进地球物理事业迈向卓越的国际力量。AGU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

  • 标签: 地球物理学 物理学会 美国 会议总结 秋季 大地测量学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7—12日,欧洲地球物理会年会(EGU:EuropeanGeo—sciencesUnionGeneralAssembly)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来自95个国家的u167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年会,其中有4684个口头报告、8207个张贴报告和452个交互式报告。

  • 标签: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 奥地利 年会 张贴报告 维也纳 科学家
  • 简介:目前旗县局站大都使用软件进行编报和制作报表,使用分组交换网传输报文.编报使用的是北京时,而在发报时使用的是世界时.这就需要观测员在输入观测数据前,把系统时间修改成北京时.在编好报文后发报前再把系统时间修改成世界时,然后传输报文.这样频繁地调改系统时间比较繁琐,费时费力,而且稍有疏忽,极易造成差错.本人通过分析,使用C语言编了自动修改系统时间的程序,建立一个批处理文件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应用了一年多,效果很好.现将该程序介绍如下:

  • 标签: 地面测报 北京时 世界时 报表 批处理文件
  • 简介:利用小波变换法反演边界层高度时,不同小波母函数的选取可能得到不同的边界层高度。因此,对构造的白天及夜间激光雷达后向散射信号理想廓线进行Haar小波协方差变换,并对后向散射信号梯度廓线进行Morlet与MexicanHat小波变换反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宜采用Haar函数与MexicanHat函数作为小波母函数,其中Haar函数准确性优于MexicanHat函数,而MexicanHat函数更易稳定。同时为了进一步检验3种小波变换法的反演结果对小波振幅的敏感性,通过改变小波母函数的小波振幅,发现无论是理想廓线还是叠加扰动的廓线,较大的小波振幅易得到比较稳定准确的白天边界层高度与夜间混合层高度。

  • 标签: 激光雷达 边界层高度 小波变换法 Haar函数 Morlet函数 MEXICAN
  • 简介:一、引言目前旱涝预报大都采用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多缺乏对预报对象的物理分析,因而难以取得准确的稳定的效果。另一种方法是数值预报。它物理基础较好,但由于计算过程复杂,往往难以分析预报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因而亦很难对具体的旱涝过程做出准确的物理分析。

  • 标签: 旱涝 数值预报 物理分析 物理因子 预报对象 物理基础
  • 简介:嵊县地处丘陵山区,每年春夏季节,冰雹、强雷雨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经普查、嵊县3~8月强对流发生的气候概率达到4.5%。由于强对流天气发生范围小,突发性大,预报难度很大,目前强对流预报准确率远远低于省定灾害性天气指标。物理量因子意义明确,能以定量形式较准确地描述大气的运动,能量和稳定度,但由于其计算复杂,工作量大,在目前县级气象站还难以普遍大量应用。为此我们采取台站结合的办法,县站组织力量对全县强对流的时空分布,源地及移动规律等作详细的调查分析,市台利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工具和设备建立一套县站强对流预报工具,再编制成较简单的业务预报程序,在PC—1500机上实施预报,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业务预报 气候概率 预报难度 预报准确率 锋区
  • 简介:1.1华北一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观测分析2011年12月1—7日在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比较罕见、持续1周左右的低能见度重度雾霾天气。利用气象行业专项“京津地区低能见度雾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观测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此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气溶胶、云凝结核(CCN)、雾滴谱、含水量等微物理特征及大气能见度、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探讨了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持续1周的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在高压天气系统和静风条件下,暖平流和辐射降温形成的稳定逆温边界层结构有利于污染气溶胶的积累和雾霾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持续不断的湿平流使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和发展。整个雾霾天气期间能见度均小于2km,最低能见度达到56m,液态水含量在10-3g/m3量级,最大达到0.16g/m3,气溶胶数浓度均在10000cm-3以上,质量浓度范围为50~160μg/m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次长达1周的雾霾天气发生了3次强弱不同的霾气溶胶积累、霾雾转化和混合及减弱3个主要阶段。霾气溶胶积累阶段先后有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气溶胶数浓度的积累和增加。霾向雾转化和混合阶段中,雾滴凝结释放的潜热和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使布朗碰并加剧,导致气溶胶尺度向粒径大的方向转移,从而提供了大量可形成云凝结核的气溶胶粒子,促进了雾的爆发性增强,浓雾过程中气溶胶向CCN活化率可达17%,而CCN向雾滴的转化效率可高达100%,此期间雾滴谱具有爆发性拓宽的特征;冷锋系统过境或辐射加热增强导致了雾霾过程的减弱和消散。(郭丽君,郭学良,方春刚,朱士超)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气溶胶粒子 云物理 转化特征 边界层结构 低能见度
  • 简介:1.1TRMM卫星反演的南海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云结构与数值模式比较研究研究了TRMM卫星的降水雷达(PR)及微波成像仪(TMI)观测的南海中尺度对流云结构及演变与中尺度可分辨云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并探讨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及风切变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RMM卫星的PR和TMI可以较好地探测南海中尺度对流云系统的主要特征,但是PR反演的5月地面降水低于6月,而TMI的反演结果相反。TRMM卫星反演的降水量与通过探空和模式得到的降水量基本一致,但是探空和PR估测的降水高于TMI估测值。WRF模式对最大降水率的模拟低于PR估测降水约22%,低于TMI估测值10.4%,低于探空估测降水12.5%。WRF和GCM模式对暖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与TMI比较一致,但模式模拟的冰水含量相对TMI偏小。(郭学良等)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中尺度对流系统 云物理 TRMM卫星 WRF模式 模式模拟
  • 简介:1人工影响天气重大工程进展1.1东北区域人影工程2架新舟60增雨飞机通过系统验收.新舟60增雨飞机具备冷暖云及多云型催化能力、云宏观实时探测能力、空地通信能力,可承担精准催化播撒、科学研究、人影作业效果评估等各项业务和科研任务;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空中国王增雨飞机完成改装及定检后入关落地河北.在美国完成民用航空器改装设计批准(MDA)检查和补充型号适航证(STC)检查并获得美国STC证,12月初裸机及全部机载设备先后入关,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国籍证.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中国民航总局 系统集成化 催化能力 新舟60
  • 简介:2016年,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承担的各项国家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并申请获得一些新的研究项目,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专项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气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项,中国气象局2016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1项。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主要进展如下。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计划 中国气象局 科研项目
  • 简介:1.1海洋层积云微物理特征的观测研究利用海洋层积云观测试验数据库中的气象、云粒子和垂直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海洋层积云穿云过程中云参数的特征及微物理过程。将穿云过程按照降水强度分为晴空、轻度毛毛雨和重度毛毛雨3个类型。结果表明,非降水穿云过程、轻度毛毛雨、重度毛毛雨的云滴数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6、247和193;液态含水量分别为0.06、0.15和0.30;滴谱的标准差分别为1.20、1.42和1.98;相对散度分别为0.40、0.34和0.32。对夹卷混合过程的分析表明,海洋层积云中极端非均匀夹卷混合过程占主导,但非均匀夹卷混合并随后抬升过程也占相当比重。分析了非降水、小毛毛雨和大毛毛雨穿云过程的垂直速度标准差与云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洋层积云中小毛毛雨时垂直速度的扰动与云参数的关系更加紧密。(段婧)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云微物理特征 降水强度 垂直速度 混合过程
  • 简介:利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观测的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据,研究了试验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与CCN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气溶胶基本分布在4500m以下的区域,量级可以达到103cm-3。4500m以上气溶胶呈显著下降趋势,量级仅为10cm-3;气溶胶平均直径在0.160.19μm之间。4500m以下气溶胶平均粒子谱呈双(多)峰分布,而在4500m以上基本为单峰分布。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气溶胶 物理 降水 观测试验 平均直径
  • 简介:利用AERONET(AerosolRoboticNetwork)榆林、北京、香河、兰州四站点的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散射不对称因子、Α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体积尺度谱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光学厚度为四季中最大;沙尘源区的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的关系较为简单,且随光学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下游地区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关系较为复杂;所有站点的体积谱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夏半年积聚态为主模态,冬半年粗模态为主控模态;粗粒子的散射不对称因子大于细粒子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微物理特性 光学厚度
  • 简介: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对中国东部及其周边海域(20°—35°N,103°—137°E)夏季(7—8月)深对流云的云水路径、云水含量、粒子有效半径以及粒子数浓度等微物理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上述微物理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以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深对流云液态水路径可以达到1000g/m^2,海上液态水路径逐渐减小到600g/m^2左右,在海洋上深对流云的冰水路径约为1600g/m^2,而在中国东部冰水路径大约为1200g/m^2;夏季深对流云的液态水含量在47—104mg/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分布高度在5km左右达到极大值,冰水含量的分布概率单调递减,在7—11km高度的值大于200mg/cm^3;液态水粒子的有效半径在8—13μm的分布概率最大,其有效半径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冰粒子有效半径在108μm处分布概率达到最大,最大值出现在5.8km高度处且值为108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在55—65个/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数浓度极大值出现的高度最大值为4.6km,冰粒子数浓度小于297个/L,在5km高度以上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到12.3km高度处达到最大。

  • 标签: 深对流云 CLOUDSAT 云水含量 粒子有效半径 粒子数浓度 垂直变化
  • 简介:气象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赵启志(兰州气象学校兰州730021)物理是气象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在气象中专物理课程中,容纳了大量的概念、公式、规律、单位、常数等等,大多是要求学生熟记的。记忆的难度,可以从同学们的顺口溜“数学难,化学粘,...

  • 标签: 记忆能力 中专物理 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 气体三定律 气象
  • 简介:通过对1983年7月29—30日的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这次暴雨的触发机制,主要是西南急流及700hPa西南低涡北抬。而与这支西南急流相伴随的,处于副高西侧的暖湿平流为能量不稳定区。能量锋则是这次暴雨发生的启动机制。

  • 标签: 暴雨 物理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