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综述回顾尘埃等离子中尘埃充电和尘埃等离子波动等问题的研究工作,并分析讨论行星环、彗星大气中与尘埃等离子有关的若干现象。

  • 标签: 尘埃等离子体 带电尘埃 行星环 彗星
  • 简介:本文从弱湍动等离子理论出发,由Vlasov方程导出了Maser效应作用机制下共振波的演化规律;并且讨论了尘埃等离子电子束入射情况下,共振Langmuir波的增长率。研究结果表明,Maser效应比其它不稳定性(如本文中论及的束流不稳定性等)能更好的解释空间中的反常Langmuir辐射现象。

  • 标签: 空间尘埃 等离子体 Langmuir辐射 彗星
  • 简介:本文运用自洽的三流体方程组,考虑了尘埃的充电过程,得到均匀磁化尘埃等离子中垂直于磁场传播的尘埃磁声波的色散关系,结合空间环境讨论了尘埃电荷的相关涨落对尘埃磁声波的影响。

  • 标签: 尘埃等离子体 电荷涨落 尘埃磁声波 彗星 行星环
  • 简介:本文对原子时守时中发现的个别工业铯钟速率随离子泵参数变化的相关我进行了分析,结果:从束管寿命后期开始,这种相关特性是很明显的,线性相关分析误差(rms)为4-7ns/d(5-8×10^-14),相半系数的最大值达0.96。利用这种特性,可以进行速率预报,预报误差均方根值约为5ns/d(6×10^-14)。

  • 标签: 原子时守时 工业铯钟 原子钟 离子泵 铯束管
  • 简介:上海天文台生产的SOHM-4型氢原子钟工作3a-4a离子泵就会打火,破坏脉泽真空环境。为了使氢钟能够继续工作,必须更换新的离子泵泵芯。为破解这一难题,使已经生产的上百台SOHM-4氢钟在10a的寿命期内不被中断运行,分析了离子泵抽氢机理及阴极材料,列举了大量实验结果,发现β-Ti合金比α-Ti有更大的吸氢容量,可以大幅度提升吸氢离子泵的寿命。最后指出,用β-Ti合金阴极板来替代目前的纯钛阴极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氢原子钟 溅射离子泵 阴极材料 钛合金
  • 简介: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1)高维Reissner-Nordstroem黑洞的热辐射,发现热辐射中径向有效势及粒子能量均依赖于时空维数D。(2)高维Schwarzschild黑洞的粒子轨道运动,发现光子圆轨道半径随着维数的增大而减小;当维数大于4时,不存在有粒子速缚轨道,也不存在最小稳定轨道半径。

  • 标签: 黑洞 非热辐射 粒子束缚轨道 轨道半径 径向有效势
  • 简介:本文采用最新的卫星激光测距资料给出的地球二阶力学形状因子长期变化J2和月球平均运动的变化率nm,计算了地球自转变化中的潮汐影响,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代空间观测技术能很有效地检测到地球自烨中的潮汐因素的影响。本文还对地球最大主转动惯量C的长期变化作了估计。

  • 标签: 月球平均运动 地球自转 非潮汐影响 卫星激光测距 冰期后地壳反弹
  • 简介:本文探讨了荷电的BTZ黑洞的热辐射与热辐射,给出了Hawking辐射谱及相应的温度表达式,并给出了热辐射的有效势和粒子的能量公式。

  • 标签: 黑洞 HAWKING辐射 非热辐射 有效势 粒子
  • 简介:本文验证了恒星目视表面亮度参数Fv与色指数(V-I)之间的单值关系并将其应用于白矮星半径测定研究,对68颗白矮星求得了平均线半径为0.0103R⊙;在对DA型和DA型白矮星的关分别进行考察中发现:平均来说,DA型白矮星的线半径比DA型白矮星小12%左右。

  • 标签: 白矮星 目视表面亮度 半径 色指数
  • 简介:CliffordM.Will提出,通过观测以很短周期(ο(0.1)a)围绕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旋转的一组恒星的轨道进动,在未来的1μas甚至0.1μas的观测精度下(从地球),能够测量中央黑洞的自旋和质量四极矩,从而能够检验广义相对论中的黑洞无毛定理。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星系中央存在一个围绕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恒星密度极高区域。这导致观测目标星的轨道运动会不可避免地被其他星体的引力摄动影响。基于一个包含了一阶、二阶后牛顿效应,参考架拖曳效应以及黑洞的质量多极矩的完全的N数值模拟,本文研究了N引力相互作用对相对论进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只要在1ms差距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恒星,那么恒星轨道运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混沌。这种混沌现象引起的摄动将导致目标星体的轨道进动变得完全没有规则,进而导致利用轨道进动验证相对论在这样的N相互作用下很难实现。

  • 标签: 黑洞物理 星系中心 混沌 相对论
  • 简介:本文内容是对前一文提出正确的变质量的运动方程及修正谬误的运动方程的一个严格证明。其证明过程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这样,就可使前文更具有完整性。

  • 标签: 天体力学 三体问题 变质量体 运动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