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柔丝纹枯状革(Hypochniciumbombycinum)采于中国青海省,为中国革一新记录种。文中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标签: 柔丝纹枯状革菌 木生真菌 新记录种 分类
  • 简介:为了研究黏孢囊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文中探讨了番红-固绿和铁帆-苏木精染色条件下淡黄绒泡和全白绒泡孢囊不同发育阶段显微结构的差异显示效果。结果表明:在幼孢囊中原质团有种水平的割裂,大割裂和微割裂,这些割裂和孢丝及孢子的形成有关;全白绒泡囊轴表现了和孢囊柄不一致的状态和染色结果;番红-固绿染色下,淡黄绒泡在孢囊形成前期原质团被染成淡红色,可以分辨出大量游离存在的细胞核;孢囊壁及囊轴被染成绿色,孢子灰绿色;全白绒泡原质团被染成绿色,初期可见较厚孢囊壁,囊轴绿色。铁帆-苏木精染色下,淡黄绒泡和全白绒泡原质团均被染成灰色,囊壁不明显,成熟孢子发生皱缩。

  • 标签: 黏菌 原质团 孢囊 番红-固绿 铁帆-苏木精
  • 简介:黑陷球壳属是单囊壁子囊,属内许多种的定义一直不明确,该属应该归于哪一科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文中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模式标本的重新鉴定研究,确认了黑陷球壳属9个种;49个种归并到其他属;12个种由于不符合该属的特征,应予排除,但尚需确定名称;44个种由于模式标本材料太差或无法搜寻到模式标本,作为可疑种;另有11个种尚需搜寻模式标本重新研究。

  • 标签: 真菌 分类学 形态学 黑陷球壳属
  • 简介:榛是辽宁铁岭市最重要的木本经济树种。白粉病是榛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导致树体衰弱,减少花芽分化,落果,降低产量。本研究对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调查,通过病原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害的病原为榛白粉(Erysiphecorylacearum)。

  • 标签: 白粉病 榛白粉菌 辽宁
  • 简介:考察了几种中药对鳞柄白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鳞柄白鹅膏为极毒真菌,当其干燥子实体水溶液质量浓度〉10mg/mL时,小鼠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小鼠在9h内全部死亡,选择这一浓度使小鼠中毒,使用所选中药对小鼠进行解毒试验。结果表明:水飞蓟(7.8g/kg)、绿豆(3.9g/kg)及甘草(1.3g/kg)均能延迟小鼠的死亡时间,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灵芝(1.95g/kg)对小鼠的死亡时间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使用灵芝剂量为首次解毒试验剂量的100倍水煎液(195g/kg)和300倍水煎液(585g/kg),以及按原料剂量为195g/kg提取其中三萜及多糖用于对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死亡时间均有延迟,其中195g/kg剂量灵芝组和灵芝三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鳞柄白鹅膏 小鼠 灵芝 解毒
  • 简介:为充分利用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的栽培过食用的废弃糠、明确在牡丹江地区再利用食用糠生产黑木耳的适宜比例,以灵芝和鲍鱼菇的废弃糠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培养料中灵芝糠体积分数为30%时栽培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参入鲍鱼菇糠的各种培养料配方(P〈0.01)。因此,可以利用灵芝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黑木耳使用。

  • 标签: 菌糠 黑木耳 灵芝 鲍鱼菇 栽培
  • 简介: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属(Termitomyces)和革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 标签: 野生贸易真菌 物种多样性 普洱市 食用菌 药用菌
  • 简介:对桦褐孔在我国的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与桦褐孔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桦褐孔菌 资源分布 药理活性
  • 简介:通过体外和小鼠体内试验,验证荧光标记的小刺猴头多糖的稳定性和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标记后的小刺猴头多糖体外稳定性在24h内良好,小鼠体内代谢途径主要通过消化系统代谢,并在8h内基本代谢完毕,这一结果为荧光标记真菌多糖的药理活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荧光标记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1993年9月,第一届黏分类学及生态学国际会议(ICSEM)在英国西北部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切斯特(Chester)拉开了帷幕,黏学者从此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和交流的同地,世界黏学研究也进人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会议上各国学者的共同愿望,达成了每隔3年召开1次类似会议的共识,一直延续至今,现已成功召开了七届黏大会。

  • 标签: 国际会议 生态学 分类学 黏菌 海滨旅游城市 西北部
  • 简介:“第十届全国食用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承办,将于2014年3月在北京召开。大会主旨是食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会将从食用基础科学、公益技术、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开展食用科学技术交流。同时应广大食用从业者的要求,针对食用产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培训。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学术研讨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交流 农业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