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从实验教学内容的编排、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成绩的考评等方面对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对食用菌栽培学教改论文进行了评述。

  • 标签: 食用菌栽培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成绩考核
  • 简介:系统回顾了孢子虫起源进化的研究进展及其系统分类现状。近30年来,一些依据SSUrDNA序列、翻译延伸因子1α序列、直系同源蛋白基因树及真菌蛋白质组生命树等的研究支持孢子虫起源于原生生物。但同时大量的单基因或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又支持孢子虫起源于真菌。最近一系列独立的系统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加上在罗兹菌门中发现了介于真菌和孢子虫中间类型的近孢虫菌属(Paramicrosporidium)、线孢虫菌属(Mitosporidium)和噬核菌属(Nucleophaga),进一步支持孢子虫起源于罗兹菌门的噬核菌属谱系。

  • 标签: 微孢子虫门 进化起源 系统分类 罗兹菌门 滑鞭虫门
  • 简介:结合相关的研究资料,对新疆西部部分山区实地采集的地衣标本进行初步整理、分类和鉴定,结果发现了孢衣属(Acarospora)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Acarosporaglaucocarpa,Acarosporapeliscyha,Acarosporaveronensis.

  • 标签: 中国 新疆 地衣 微孢衣属 新记录种
  • 简介:结合相关的研究资料,对新疆西部部分山区实地采集的地衣标本进行初步整理、分类和鉴定,结果发现了孢衣属(Acarospora)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Acarosporaglaucocarpa,Acarosporapeliscypha,Acarosporaveronensis。

  • 标签: 中国 新疆 地衣 微孢衣属 新记录种
  • 简介:截至目前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的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的更多白块菌新种的发现,说明中国块菌的多样性要比预期的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的块菌种类不仅和欧洲种有着紧密的亲缘,而且和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予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的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的学说。中国块菌的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的是与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的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的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的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和生态模式是最有效的保护策略

  • 标签: 块菌 姊妹类群 起源分布中心 资源保护 块菌种植
  • 简介:为了加强专业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专业思想的培养与教育;(2)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更新;(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4)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5)科研水平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 标签: 真菌学 教学优化 专业教育 《植物病原真菌学》 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
  • 简介:核酸序列的比较研究使进化真菌学的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分子系统发育揭示的关系反映出真菌进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真菌系统学反映真菌进化关系的自然系统还有很大的距离,有赖于新物种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的不断丰富。

  • 标签: 真菌学 系统发育 教学内容 核酸序列
  • 简介:随着学科的发展,卵菌纲(Oomycetes)早已从真菌中划分到藻界或茸鞭生物界(Stramenopilia),因此,在真菌学教学中,关于卵菌纲分类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必须讲解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较困难的教学点。在这里。就我们授课的内容和体会作一具体介绍,供大家讨论。

  • 标签: 卵菌钢 分类 演变
  • 简介:分析原有食用菌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食用菌科学试验课程的任务,陈述在食用菌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讨论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的目的意义。

  • 标签: 试验设计 统计学方法 回归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