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眼-脑型真菌感染(ROCM)致死率高达60%~85%,发病早期易误诊误治。文章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鼻-眼-脑型真菌感染 鼻窦炎 眼肌麻痹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且易操作的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大鼠模型,以促进对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实验研究,指导临床。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B组,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C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D组:对照组。A、B、C组大鼠连续3d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4组大鼠均于第1次滴菌后第4天处死。取内眦静脉血监测大鼠免疫抑制情况,对鼻部组织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免疫抑制组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接种烟曲霉当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其余两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A组90%(9/10)大鼠鼻腔鼻窦组织被烟曲霉侵袭,10%(1/10)肺部可见侵袭;B、C、D组大鼠无鼻部烟曲霉感染,但C组中20%(2/10)大鼠肺部可见烟曲霉侵袭。真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71%(5/7)大鼠鼻部组织烟曲霉培养阳性,其他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或单纯造成大鼠鼻腔堵塞均不易造成大鼠鼻腔被真菌侵袭;免疫抑制基础上,对大鼠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后再滴入烟曲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模型,其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操作简易,有利于对此疾病在免疫、病理、药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侵袭性鼻窦炎 烟曲霉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咽及鼻腔内真菌分离阳性率。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等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道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镜检,并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镜下结构鉴定菌种。结果94例HIV感染者在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例(66%),分离出65株真菌,在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例(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咽及鼻腔真菌的高寄居率是HIV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咽及鼻腔分别61%和33%。

  • 标签: HIV 口咽 鼻腔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报道2例误诊为头皮脓肿长期抗生素及植皮治疗失败的须癣毛癣菌所致的脓癣病患者,分析脓肿和脓癣的鉴别要点。方法例1为9岁男童,头皮外伤后脓肿、溃疡28d,抗生素治疗无效,行植皮术后5d再发生脓肿溃疡。取皮损处断发行10%KOH涂片镜检、培养,发现并分离出致病真菌,沙堡弱琼脂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菌落,可使含尿素培养基变红,即尿素酶试验阳性,小培养见螺旋菌丝及分隔棒状大分生孢子,鉴定为须癣毛癣菌。例2为8岁女童,头顶脓肿、溃疡24d,抗感染治疗不愈而接受植皮,术后7d再发脓性丘疹。从皮损处标本中发现、分离出致病真菌,上述方法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结果2例患者结合真菌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脓癣,予伊曲康唑100mg/d内服近2个月皮损均痊愈,但供皮区遗留瘢痕和色素改变。结论真菌病原学检查是避免脓癣误诊的关键,伊曲康唑内服治疗脓癣有效、安全。

  • 标签: 脓癣 须癣毛癣菌 脓肿 误诊
  • 简介:2018年6月22-25日,在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组织安排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行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编刘旭院士,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周云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等一行6人的调研组前往汉中和安康地区,对陕西省的“行动”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 标签: 种质资源 管理局 陕西省 普查工作 调研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