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头发所致的传染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种和宿主反应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白癣、黑点癣、癣及黄癣。近30a来,城乡人口大量频繁流动、城市宠物盛行,使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感染增多,特别是癣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不同机体的反应性和致病菌种的特殊性、患者自行用药或者不正规治疗,造成癣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使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其难点初步分析如下。

  • 标签: 脓癣 诊断 治疗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头部红色皮疹伴流脓1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母亲述1个月前因接触狗舌头皮开始出现红色斑块,之后皮疹池围逐渐扩大并开始出现流脓现象,在当地医院就诊,曾系统给予抗生素(具体不洋)、外用“鱼石脂软膏”等药物治疗,皮疹木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患儿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父母无手、足癣病史,家中及四邻无类似患者。

  • 标签: 粉小孢子菌 脓癣 病例报告
  • 简介:报道1例由癣引起的急性丹毒样癣菌疹。患者女,68岁,因头皮多发性脓肿伴四肢肿痛入院。头发及痂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皮疹基本消退。

  • 标签: 脓癣 癣菌疹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报道2例误诊为头皮脓肿经长期抗生素及植皮治疗失败的须癣毛癣菌所致的癣病患者,分析脓肿和癣的鉴别要点。方法例1为9岁男童,头皮外伤后脓肿、溃疡28d,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行植皮术后5d再发生脓肿溃疡。取皮损处断发行10%KOH涂片镜检、培养,发现并分离出致病真菌,沙堡弱琼脂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菌落,可使含尿素培养基变红,即尿素酶试验阳性,小培养见螺旋菌丝及分隔棒状大分生孢子,鉴定为须癣毛癣菌。例2为8岁女童,头顶脓肿、溃疡24d,抗感染治疗不愈而接受植皮,术后7d再发性丘疹。从皮损处标本中发现、分离出致病真菌,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结果2例患者结合真菌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癣,予伊曲康唑100mg/d内服近2个月皮损均痊愈,但供皮区遗留瘢痕和色素改变。结论真菌病原学检查是避免癣误诊的关键,伊曲康唑内服治疗癣有效、安全。

  • 标签: 脓癣 须癣毛癣菌 脓肿 误诊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癣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癣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须癣毛癣菌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真菌的培养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但真菌除试管及平皿培养外,还有小培养(玻片培养)直接观察真菌形态结构。真菌对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所需营养与细菌有所不同,pH范围较大,真菌菌落较大,杂菌污染时易于发现,除少数菌种外一般培养并不困难。

  • 标签: 医学真菌 培养基 制备
  • 简介:目的寻找一种在最短时间内能为假丝酵母菌的鉴定提供最多信息的简易培养方法。方法在同一个平板内用分区划线法、多点接种法及小培养对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假丝酵母菌。结果一个平板内同时使用三种方法接种培养。可从分区划线法、多点接种法观察到菌落的全貌(如颜色、质地、形态)、种类、数量及生长特性等。可用显微镜从小培养中看到假丝酵母菌的孢子和菌丝的结构。结论由于假丝酵母菌种类繁多导致假丝酵母菌临床感染表现不同,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因此寻找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至关重要。一个平板内同时用三种方法接种标本进行培养,可大大提高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及鉴定效率,并能判定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是目的菌株还是污染菌。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分区划线法 多点接种法 小培养 鉴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