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稳定大鼠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方式,为髂骨移植诱导免疫嵌合状态研究建立可靠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旧术式组,将供者髂骨肌皮瓣移植入受者腹股沟区,吻合供者髂腰动静脉和受者股动静脉;实验组,剥离供者髂骨臀大肌,取供者髂骨连带肌肉及皮瓣移植于受者腹股沟区域,将供者髂总动脉和髂腰静脉分别受者股动静脉吻合,随后缝合皮肤。术后所有大鼠给予环孢素A28天,始剂量16mg/kg/d,第三周始每周剂量减半,第28天处死大鼠并选取髂骨做病理学检测,观测骨髓细胞量,骨陷窝是否有骨细胞等,以此判断髂骨是否成活。结果:实验组共进行手术15例,皮瓣成活11例,成功率73%;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7例,成功率47%;旧术式组共进行手术8例,皮瓣成活4例,成功率50%,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3例,成功率37.5%,其中实验组动脉吻合时间(24.7±2.3)min,明显短于旧术式组(36.7±1.5)min(均P〈0.05),而静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供受体准备时间并无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剥离供者臀大肌,改变动脉吻合对象,可以建立相对简单、稳定髂骨皮瓣移植模型,为探索带血管骨髓移植诱导嵌合状态提供了新动物模型。

  • 标签: 髂骨皮瓣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从中药厚朴中分离得到群体感应抑制剂,并对其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菌QSIS-lasI对中药厚朴粗提物进行活性检测及追踪,采用生物自显影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厚朴中活性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确定其结构。分别利用分光光度法及地衣酚法测定绿脓菌素和鼠李糖脂产量,并通过半固体培养基检测铜绿假单胞菌swarming运动,利用RT-PCR检测QS调控相关基因mRNA表达影响。结果:厚朴粗提物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其活性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和厚朴酚。亚抑菌浓度下和厚朴酚能明显抑制毒力因子如鼠李糖脂和绿脓菌素产量以及swarming运动,且能够有效抑制QS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P〈0.05)。结论:和厚朴酚是一种新群体感应抑制剂,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潜在新药。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QSIS-las I 中药厚朴 和厚朴酚 群体感应抑制剂 毒力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治疗中分别应用腹腔镜切除术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A组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为6.67%,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A组局部复发率为20.00%,同B组8.89%比较,明显较高(P〈0.05),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腹腔镜切除远期疗效均较好,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切除术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 预后
  • 简介: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非编码性RNA中一种常见性基因变异体可能导致在乳糜泻(celiacdisease)病人体内发生肠道炎症。这一发现指出携带乳糜泻风险基因的人们患上乳糜泻一种可能性新风险因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 标签: 乳糜 哥伦比亚大学 关联 风险因子 研究人员 州立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静息心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静息心率将患者分为Ⅰ组(心率〈70次/min),Ⅱ组(心率:70%-90次/min),Ⅲ组(心率〉90次/min);测量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按照其中位数分为两组:NT-proBNP〈2087.63pg/mL组和NT-proBNP≥2087.63pg/mL,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血清NT-proBNP关系。结果:三组在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空腹血糖(FP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收缩压、LVEDD、FPG,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比例较高、LVEF偏低;三组在血清NT-proBNP比较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高于Ⅰ组及Ⅱ组、Ⅱ组高于Ⅰ组;NT-proBNP〈2087.63pg/mL组比较,NT-proBNP≥2087.63pg/mL组静息心率偏快,且患者中〉90(次/min)比例较高(P〈0.05)。静息心率与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1,P=0.035);静息心率是影响NT-proBNP水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静息心率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 简介: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联合诊断高尿酸肾病(HUAN)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92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PHUA组)、162例HUAN患者(HUAN组)和3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尿β2-MG水平、二维超声检测结果及ARFI技术检测肾皮质、髓质和肾窦SWV值,分析HUAN患者SWV值临床分期相关性,其肾实质、肾窦SWV值尿β2-MG水平相关性。结果:162例HUAN患者中,肾实质回声增强76例(46.91%),肾窦增宽89例(54.94%),肾皮质髓质结石49例(30.25%);192例PHUA患者和360例健康体检者肾皮质和髓质回声均无明显异常,肾窦结石分别为3例(0.83%)和5例(2.60%)。HUAN组肾皮质、髓质和肾窦SWV值分别为3.32±0.45m/s、3.02±0.51m/s和1.58±0.45m/s;PHUA组分别为2.92±0.64m/s、2.51±0.51m/s和1.41±0.35m/s;对照组分别为2.73±0.58m/s、2.26±0.43m/s和1.21±0.21m/s;三组SWV值均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窦(P〈0.05)。HUAN组尿β2-MG水平明显高于PHUA组和对照组(P〈0.05)。HUAN

  • 标签: 尿微 微球蛋白 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入院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1infarction,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190例急性STEMI患者,发病12小时内并且行PCI(primarycoronaryintervention)术。按术中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2组:正常复流组(138例)和无复流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PCI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论证得到PLR预测无复流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无复流组PLR显著高于正常复流组(246±98VS169±108,P〈0.01)。当PLR=188时,预测无复流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72%。结论:入院时P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 简介:目的:探讨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1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PCR-HRM)方法检测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基因间交互作用。结果:在两组间分别进行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单独关联分析,两变异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及遗传模型关联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变异位点联合分析发现,UCP2-866G/AGG、GA分别和ADIPOQ+45T/GTG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00,ORI=OR(AB)/(ORA×ORB)=30.533/(0.549×0.116)〉1;P=0.007,ORI=OR(AB)/(ORA×ORB)=13.914/(0.525×0.116)〉1。结论:该研究显示:UCP2-866G/A和ADIPOQ+45T/G单一基因多态性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病风险无关,而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

  • 标签: UCP2 ADIPOQ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因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肺结核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肺结核病例组224例及健康对照组249例进行血样收集临床资料采集。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方法对MMP-9基因rs17576、rs2236416、rs3787268、rs3918254共4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和HaploView4.0软件进行。结果:我们首次发现,在病例及对照组中,rs17576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X^2=7.822,P=0.020)。对照组相比,病例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335,P=0.007,OR=1.463,95%CI=1.110-1.927)。病例组rs17576基因型分布中,GG和AG基因型患者吸烟史显著高于AA基因型患者;GG和AG基因型患者卡介苗接种史显著低于AA基因型患者。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一个单倍型(rs17576-rs3918254)高度连锁(D'〉0.7;r^2〉0.8)。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G-C和A-C单倍型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病例组中G-C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对照组中A-C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疾病组(P=0.024)。结论:MMP-9基因rs17576多态性位点可能与肺结核有关,携带有rs17576位点G等位基因个体更易发生肺结核。携带G-C(rs17576-rs3918254)单倍型个体更易患肺结核病,携带A-C(rs17576-rs3918254)单倍型个体相对不易患肺结核病。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肺结核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能结合钛表面的载药纳米粒及钛-载药纳米复合材料组装和性质研究。方法:(1)多巴胺修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巴胺-泊洛沙姆188(Dop-Poloxamer188)合成和检测;(2)Dop-Poloxamer188作为表面活性剂、PLGA作为油相基质,制备纳米粒及纳米粒载药和表征;(3)钛片预处理及钛片修饰后纳米粒结合;(4)纳米粒修饰后钛表面的表征。结果:新合成Dop-Poloxamer188在285nm左右有紫外吸收峰,说明多巴胺成功修饰在Poloxamer188两端;Dop-Poloxamer188能和PLGA制备出很好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10nm左右,PDI小于0.1;多巴胺修饰纳米粒钛片通过简单浸渍过程结合后,通过水接触角、场发射扫面电镜(Fe-SEM)、荧光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仪器检测显示多巴胺修饰纳米粒成功且牢固修饰在钛片表面。结论:成功达到钛表面的载药纳米粒修饰目的,为钛种植体载药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多巴胺 泊洛沙姆188 纳米粒
  • 简介:最近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基底细胞癌细胞起源,并揭示了导致这种侵袭性肿瘤生长系列事件。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一种皮肤癌症。我们皮肤通过不断更新来保持健康,死细胞会脱落并被新细胞所替代。该过程靠干细胞形成祖细胞维持,祖细胞能够分裂并分化形成具有完整功能皮肤细胞。而祖细胞还需要一小群干细胞来支持,通常情况下干细胞会保持静默,当皮肤受到损伤时候就会活跃起来促进皮肤修复。

  • 标签: 干细胞 皮肤癌 正元 黑化 祖细胞 细胞起源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靶向Survivin腺病毒载体及其体外扩增表达。方法:将survivin基因克隆至穿梭质粒载体中,特异性酶切后回收、连接、转化,构建负载survivin片段重组腺病毒载体。提取重组病毒基因酶切鉴定后,包装成病毒,并扩增到所需滴度。行Westernblotting鉴定,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在真核细胞表达。结果:(1)重组穿梭质粒MluI酶切鉴定结果显示,酶切结果均与相应载体及目的片段大小相符合,基因测序结果基本一致。(2)凝胶电泳产生了两条大约15kb和8.5kb片段,由图2可知重组腺病毒质粒酶切充分完全,且回收率较高。(3)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AD293细胞24h后已出现细胞病变效应,病变细胞细胞核变大。(4)D260/OD280值为1.92,表明重组腺病毒纯度较高。(5)AD293细胞病毒上清中有能与抗Survivin单抗反应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理论值相吻合,阴性对照组无对应条带出现。结论:本方法成功构建表达了含Survivin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进行Survivin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 标签: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 SURVIVIN 腺病毒载体
  • 简介:最近报道称某些肉类蛋白质对你来说并不好,德州农工大学生态农业研究学院科学家发现,食用充足优质蛋白质对人类生长、发育和健康是至关重要

  • 标签: 优质蛋白 FOOD 生长 人类 健康 发育
  • 简介:目的:探索蔗糖酯类超声造影剂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造影效果。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蔗糖酯类造影剂,将F68和SE-5按一定质量比称取配置微泡包膜材料,以微泡浓度为指标进行制备优化,将F68和SE-5按1:1质量比称取,将其配置成乳状液置入声振仪,以不同超声功率(200W、400W、600W及800W),不同声振时间(30s、60s、90s、120s、150s、180s、210s、240s、270s及300s)进行声振处理。将F68和SE-5分别按6:1、5:1、4:1、3:1、2:1、1:1、2:1、3:1及4:1质量比称取制成乳状液,选择最佳声振功率声振时间,筛选最佳溶液配比。选用优化条件下制备微泡,观察兔肝脏造影效果。结果:蔗糖酯类造影剂最佳制备条件为:泊洛沙姆188(PluronicF68)和蔗糖酯-5(SE-5)配比为2:1,声振仪功率为600W,声振持续时间为240s。注射造影剂后兔肝脏超声造影图像清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蔗糖酯类微泡浓度及直径均符合超声造影要求,具有良好显影效果。

  • 标签: 蔗糖酯 泊洛沙姆 六氟化硫 微泡 超声造影剂
  • 简介:目的: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首先利用课题组发表专利合成帕米膦酸修饰Brij78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然后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法,利用修饰帕米膦酸基团壳聚糖分子链中质子化氨基交联反应原理,通过一系列实验条件探索,确定了最佳实验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动态光散射(DLS)粒径仪测定了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S-Pa-Brij78-SLNs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佳条件为:pH=6.0,壳聚糖浓度分别为0.1%,0.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0min,在该条件下,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粒径分别为97.9±6.6nm和182.4±62.2nm,表面电位分别为(+5.21±1.4mV);(+7.94±0.80mV),装载姜黄素时,载药量为10%,包封率在90%以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清晰可见壳聚糖包裹电晕。结论:本文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合成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化法,经过最佳实验条件探索,通过一步法成功制备了稳定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

  • 标签: 壳聚糖 微乳化 固体脂质纳米粒 药物载体
  • 简介:目的:肿瘤多药耐药现象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本研究通过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靶向给药系统来逆转肿瘤耐药性以提升细胞对药物敏感性,从而降低该现象对癌症治疗阻碍。方法:本文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以含姜黄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体、以紫杉醇和磁性粒为核心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粒径散射仪等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和磁响应性测试后,使用MTT法测定纳米粒对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抑制率以探究给药系统耐药逆转性能。结果:制备抗肿瘤多耐药纳米粒粒径为105nm左右,磁响应性良好。所制得载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为74.74%,载药率为12.40%。纳米粒可以通过磁场和生物素受体介导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对粒子内化,以增加抗癌药物蓄积。游离紫杉醇相比,逆转细胞耐药指数达8.5。结论:纳米系统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凭借协同作用和靶向作用较大程度提升药物对耐药肿瘤细胞杀伤效果。

  • 标签: 纳米粒 抗肿瘤 靶向性 逆转耐药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疗效及对心功能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能够降低患者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优于氨氯地平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肥厚 缬沙坦 氨氯地平
  • 简介:目的:探究中空硅纳米粒在细胞线粒体内定位。方法: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及荧光影像分子,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中空硅纳米粒线粒体分子探针在线粒体内共定位。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进一步确认硅纳米粒在线粒体内聚集。结果:线粒体分子探针为共定位参照,中孔硅纳米粒在线粒体中分布皮尔逊系数为0.758±0.033,线粒体提取结果显示,进入细胞纳米粒有90.01±3.89%分布于线粒体。结论:中空硅纳米粒具有自发聚集于线粒体能力,可以作为药物靶向递送载体,为线粒体类疾病治疗提供新平台。

  • 标签: 中空硅纳米粒 线粒体靶向 药物递送
  • 简介:目的:探讨Orexin-A对肥胖大鼠摄食和自由活动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置管,预先测量体重(BW),脂体重(FM)和瘦体重(LM),据此对大鼠分组并分别提供高脂(HF)和低脂(LF)饮食饲喂,通过置管向大鼠LH注射人工合成脑脊液(aCSF)orexin-A(OXA)。在饲喂前后监测OXA对大鼠自发动态运动(SPA)以及摄食量,体重(BW),脂体重(FM)和瘦体重(LM)影响,以及每日LH注射OXA是否能够抵抗高脂饮食引起摄食诱导肥胖(DIO)。结果:高脂饮食饲喂之后,高摄食诱导肥胖(DIO)大鼠和低DIO大鼠间体重增加量(ΔBW)、摄食量和高脂饮食饲喂后体重无差异(P〉0.05),但低脂饮食组大鼠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低DIO大鼠24hSPA和活跃期SPA显著高于高DIO大鼠(P〈0.05)。LH注射OXA可使严重DIO降低而轻微DIO增加,DIO程度对LH注射OXA后SPA影响呈非线性。每日双侧LH注射OXA可抑制早期DIO但并不改变大鼠摄食量。LH注射OXA使大鼠SPA增加,影响能量消耗,有助于DIO抵抗。结论:Orexin-A可通过增加大鼠活动量,调控肥胖大鼠摄食和DIO抵抗作用。

  • 标签: OREXIN 下丘脑 高脂饮食 神经肽 能量平衡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模型中表达变化情况及其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2O2(100μM,200μM,300μM)处理HUVECs诱导内皮细胞衰老,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blot检测HUVECs中AhR蛋白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相比,经过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HUVECs均出现细胞衰老表现,Ah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HIF-1α以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以300μMH2O2处理组最为显著。结论:在过氧化氢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Ah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IF-1α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减少。

  • 标签: 芳香烃受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衰老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