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例联合氧化磷酸化缺乏症28型(COXPD28)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初步探索其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市人民医院1例COXPD28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线粒体基因测序与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其致病基因突变,构建致病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实验评估突变基因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患者女性,21岁,因自幼反复胸闷、憋喘就诊,主要表现为乳酸酸中毒。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发现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26(SLC25A26)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34G>C,p.A12P;c.197C>A,p.A66E),查询HGMD数据库,为国内首次报道。体外功能试验证实:与转染野生型质粒相比,细胞转染SLC25A26基因突变质粒后SLC25A26 mRNA及S-腺苷甲硫氨酸载体(SAM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p.A66E突变质粒可使SLC25A26 mRNA及SAM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为野生型质粒的6%与26%(P值均<0.001),而p.A12P突变质粒则分别降为野生型质粒的62%与82%(P<0.001,P=0.044);双突变(p.A66E+p.A12P)质粒共转染时,SLC25A26 mRNA与SAM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为野生型质粒的47%与57%(P<0.001,P=0.001)。结论本例COXPD28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为SLC25A26基因突变(p.A66E、p.A12P),该突变导致SLC25A26表达水平降低,造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诱发COXPD28。

  • 标签: 酸中毒,乳酸性 突变 线粒体疾病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乏症 SLC25A26基因突变 S-腺苷甲硫氨酸载体 功能研究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且具有内分泌症状,部分呈侵袭性生长,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分类系统对垂体腺瘤临床行为预测能力有限,肿瘤亚类有待发现。表观遗传学是对不改变DNA序列的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为垂体腺瘤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信息,并可能对预测和治疗产生影响。本文就垂体腺瘤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表观遗传学 垂体腺瘤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eLtaStrans小鼠)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eLtaStrans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葡萄糖耐量;收集小鼠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和16S rDNA测序及相关分析;通过"脏笼"共享实验将eLtaStrans小鼠的粪便移植到WT小鼠体内,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葡萄糖耐量。结果eLtaStrans小鼠与WT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8)。与WT小鼠相比,eLtaStrans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在菌群组成上,eLtaStrans小鼠中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01),而拟杆菌门、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P=0.042, P=0.033);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狄氏副拟杆菌的丰度在eLtaStrans小鼠肠道菌群中显著降低(P=0.033, P=0.013)。eLtaStrans小鼠的肠道菌群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其他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其他氨基酸的代谢、能量产生和转化等方面与WT小鼠存在显著差异。eLtaStrans小鼠粪便移植后7、8、9周后的WT小鼠葡萄糖耐量异常,而停止移植1周后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抵抗能够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同时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肠道菌群能够进一步诱发机体葡萄糖耐量异常。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葡萄糖耐量
  • 简介:摘要探讨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30例T1DM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成人T1DM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9、0.166、0.249,P值均<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和L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2、-0.240、-0.197、-0.220,P值均<0.005)。游离甲状腺素(FT4)与TC、L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1、-0.170,P值均<0.05)。TC是TSH、FT3、FT4的独立预测因子,FT3、FT4是HbA1c的独立预测因子,TSH是TC、TG、LDL-C的独立预测因子。成人T1DM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有必要常规检测T1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 标签: 糖尿病,1型 成人 甲状腺功能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进展到晚期阶段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大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晚期会进展为糖尿病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动物模型是研究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良好工具。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肾病模型,都在病理生理上不同程度地模拟了人类糖尿病肾病的部分特征。但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并未取得可观的进展,其阻碍主要是目前尚无能够完全模拟人类糖尿病肾病所有特征的有效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从造模机制、病理生理、优缺点等方面出发,对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脏病 动物模型 病理生理 优点 缺点
  • 简介:摘要Gitelman综合征是由位于染色体16q13的SLC12A3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10∶40 000,SLC12A3基因编码噻嗪类敏感的钠氯共同转运体(sod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s, NCC),介导Na+和Cl-的重吸收。该综合征以低钾性碱中毒、低镁血症和低尿钙为特征,基因型与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超过500种基因突变,并对其中的一些突变进行了功能学分析。本文综述了Gitelman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和功能学研究,对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Gitelm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标签: Gitelman综合征 钠氯共同转运体 SLC12A3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