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长迟缓儿童骨龄、维生A、维生D及胰岛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探讨其在生长迟缓儿童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生长发育专科门诊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200例生长迟缓儿童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00例正常身高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儿童骨龄发育水平、血清维生A、维生D达标率及水平差异,同时观察两组儿童血清IGF-1达中位数例数及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骨龄落后2年例数比例为26%,对照组骨龄落后2年例数比例为12%,两组间骨龄发育水平及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t=5.42、7.92,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血清维生A、维生D达标率下降,水平偏低,两组间维生A、D达标率及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5、13.65,t=8.45、12.47,P<0.01)。观察组血清IGF-1达中位数例数为88例(44%),对照组血清IGF-1达中位数例数为138(69%),观察组儿童血清IGF-1水平偏低,两组间血清IGF-1达中位数例数及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t=32.31,P<0.01)。结论骨龄、维生A、维生D及IGF-1检测对生长迟缓儿童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生长迟缓 骨龄 维生素A 维生素D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儿童
  • 简介:摘要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1例PIK3R1基因突变致SHORT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11岁5个月,因"多食、多饮、多尿2个月"就诊。查体:面部脂肪少、三角脸、眼睛深陷、宽鼻梁、鼻翼小、鼻部下端小柱状低垂、嘴角下垂,颈部、腋下、肘窝、腘窝及腹股沟皮肤呈黑棘皮样皮肤改变及双肘轻度外翻、伸展过度。实验室检查提示胰岛抵抗和糖尿病。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发现患儿携带PIK3R1基因杂合突变(c.1945C>T,p.Arg649Trp)。SHORT综合征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特征性面容、脂肪萎缩及胰岛抵抗为临床特点,检测PIK3R1基因有助于诊断。SHORT综合征诊治需要多学科管理,而早期诊断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减轻家庭负担。

  • 标签: SHORT综合征 PIK3R1基因 早老 脂肪萎缩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10月接诊1例Weaver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9岁2月龄,因"发现生长较快9年"就诊。患儿出生后发现生长较快,智力反应欠佳,言语不清,视物不清,脸型长,前额突,眼距宽,内眦赘皮,鼻梁塌陷,双手足有指垫,走路步态不协调,双足呈内"八"字。基因检测:EZH2基因15号外显子c.1720A>G(p.K574E)杂合变异,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经Sanger测序验证,未检测到患儿父母携带该变异,由于该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患儿父母及胞哥均无相应症状,因此推断该突变为自发突变。结合患儿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Weaver综合征。

  • 标签: 生长过快 EZH2基因 Weaver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性模型)下各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关联。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风险等位基因(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性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 标签: 糖尿病,1型 IL2RA基因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当前,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正掀起热潮。一些省市也开始制订培养"工匠"计划,开始评选本地"工匠"。最近就有一个省会城市提出,计划5年选树市级"金牌工匠"200名,企业级"首席工匠"500名,"工匠"1000名。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这几乎是人所共知事实,培养选树本地"工匠"举措,对激发产业工人钻研技术、爱岗敬业,肯定有一定推进作用。但作用究竟有多大值得思考。

  • 标签: 高技能人才 树本 技能人才队伍 中层干部 八级工资制 人才结构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成为人们出行首选,方便了人们出行,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有所上升,因此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研究尤为必要。在公路运营中,交安设施作为交通通行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规范了人们交通行为,保证了行车安全性和规范性,进一步保障了公路交通安全、高效运营。本文以最为常见公路交安设施为基础,分析交安设施对公路运营影响,并制定出行之有效改进方案。

  • 标签: 公路交安设施 交通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本试验以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为依据,针对汽车部件材料中部分有机类禁用物质,即多溴联苯,对检测其含量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ABS材料中有害物质提取时间不同进行了结果分析。

  • 标签: 汽车部件材料 索氏提取法 多溴联苯类禁用物质提取时间
  • 作者: 顾威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14
  • 出处:《科普天地》2024年1期
  • 机构:321321198912300058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在建筑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控制策略,以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分析目前存在问题和挑战,结合现有的成功案例,提出了一些可行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建筑行业实现更好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公路作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各方面建设必不可少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建设,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公路建设标准不断规范化、公路建设等级同时在不断提高。公路健康稳定运行成为各个交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管理重点。本文对公路养护科学化与合理化进行探讨。

  • 标签: 公路养护 科学化 合理化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交通发展。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以此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设计能够将城市道路交通中安全隐患进行合理规避,从而将整个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数极大地提高,最终有效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 标签: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 影响 优化
  • 简介:摘要:本试验以QC/T 1131-2020《汽车材料中多环芳烃检测方法》为依据,针对汽车部件材料中18种多环芳烃类禁用物质,以芴为检测对象,对检测其含量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ABS材料中芴提取微波强度不同进行了结果分析。

  • 标签: 汽车部件材料 微波消解法 芴的提取时间
  • 简介:摘要对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1例B淋巴细胞激酶(BLK)基因突变致青少年发病成人糖尿病11型( MODY11)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家系进行糖尿病调查。先证者,男,13岁,因"发现高血糖0.5年"入院,病初当地医院诊断为1型糖尿病。查体:身高169.2 cm,体质量65.5 kg,体质量指数22.9 kg/m2,体型偏胖,无黑棘皮。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1.79 mmol/L,空腹胰岛18.05 mmol/L,空腹C肽1.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0%,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均阴性。该家系连续4代共11例糖尿病患者,其中8例使用胰岛治疗,3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先证者及其父母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BLK基因第9外显子杂合突变(c.809C>T),导致氨基酸改变p.T270M (苏氨酸>蛋氨酸)。MODY临床容易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MODY11病例较罕见,临床多表现为超重或肥胖,血清胰岛分泌相对不足,常需要胰岛治疗。

  • 标签: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 B淋巴细胞激酶基因 家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家系中两同胞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型缺乏症患儿HSD17B3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例患儿(先证者和其妹妹)及父母外周血DNA,对性发育相关基因进行panel检测,对可疑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儿(先证者和妹妹)HSD17B3基因均存在c.839T>C(p.Leu280Pro)和c.239G>T(p.Arg80Leu)复合杂合变异,两个变异位点均为未报道过错义变异,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其父亲携带c.239G>T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839T>C杂合变异,因此患儿变异分别来自父母。经PolyPhen2、MutationTaster等在线软件预测均显示c.239G>T和c.839T>C变异均为有害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标准与指南,c.839T>C(p.Leu280Pro)和c.239G>T( p.Arg80Leu)变异均判定为可能致病(PM2+PP1+PP2+PP3+PP4 ,PM2+PM5+PP1+PP2+PP3+PP4)。结论HSD17B3基因c.239G>T和c.839T>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儿致病原因,17β-HSD3缺乏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HSD17B3基因 基因变异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型缺乏症 男性化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