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肺奴卡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报道 2014年至 2016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 2例肺奴卡,并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纳入 1990年以来发表的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 74例肺奴卡病例,共计 76例肺奴卡,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男 53例( 69.7%),女 23例( 30.3%),年龄( 55.5±17.8)岁。既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34例( 44.7%)。合并基础疾病者 64例( 84.2%),其中包括结缔组织疾病 11例( 17.2%),糖尿 10例( 15.6%),慢性肾脏 6例( 9.4%),免疫缺陷性疾病 4例( 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8例( 28.1%),肺结核 5例( 7.8%),支气管扩张 4例( 6.3%)。单纯肺奴卡 63例( 82.9%),其中发热 65例( 85.5%)、咳嗽 61例( 80.3%)、咳痰 57例( 75.0%)、呼吸困难 30例( 39.5%),胸痛 16例( 21.1%),咯血 11例( 14.5%)。合并皮肤奴卡感染者 5例( 6.6%),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 5例( 6.6%),同时合并皮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 3例( 3.9%)。胸部 CT中,结节 /肿块 36例( 47.4%),胸腔积液 31例( 40.8%),肺浸润性病变 55例( 72.4%),空洞 37例( 48.7%),肺间质改变 4例( 5.3%)。奴卡培养结果中,星形奴卡 29例( 38.2%),巴西奴卡 6例( 7.9%),未分型奴卡 41例( 53.9%);其中,痰培养 42例( 55.3%),血培养 4例( 5.3%),胸腔积液培养 14例( 18.4%),肺泡灌洗液培养 7例( 9.2%),肺组织培养 8例( 10.5%),皮肤脓肿培养 7例( 9.2%)。 64例( 84.2%)予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 2例( 2.6%)予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均病情好转或治愈。 10例( 13.2%)只接受普通抗感染治疗,均死亡。结论 肺奴卡以成年男性居多,多发生在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痰培养、胸腔积液培养是诊断肺奴卡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早期抗感染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肺奴卡有效。

  • 标签: 奴卡菌 肺部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表现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IPA)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IPA患者。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均按照《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的分级标准诊断,符合者纳入IPA组,不符合者上述诊断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者纳入非IPA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治疗前后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肽抗原检测(GM试验)和病原学培养结果。比较各组患者基线情况、支气管镜下表现与胸部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最终142例疑似IPA患者纳入分析,按照IPA分级诊断标准,确诊12例,临床诊断77例,拟诊22例,非IPA 31例。142例患者中有支气管镜下典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者60例,其中确诊患者7例(58.3%),临床诊断52例(67.5%),拟诊1例(4.5%),而非IPA者无一例有损伤表现。IPA患者中分别有12例确诊(100%)、73例临床诊断(94.8%)和21例拟诊(95.5%)者进行了胸部CT检查,多为斑片状或条索状密度增高影等非特异性胸部CT表现,具有典型IPA胸部CT表现(晕轮征和空洞或新月征)者分别为确诊组3例(25.0%)、临床诊断组7例(9.0%)、拟诊组0例(0%)。确诊及临床诊断的89例患者中有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且复查≥3次者35例,均进行了抗曲霉菌治疗,其中16例存活,19例死亡。存活组患者支气管镜下黏膜损伤表现逐渐减轻、临床表现逐步好转;死亡组患者中有16例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恶化。结论重症患者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的特异性表现对IPA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在重症患者不能及时进行病理或胸部CT检查的情况下,动态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改变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抗真菌治疗效果和IPA预后的简单辅助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 肺泡灌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