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诗人”称谓探源“诗人”之称谓,出现得很早,但在南朝以远,“诗人”是特指“《诗》三百”的作者们,《楚辞·九辩》(传为宋玉作)中有“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句,此“诗人”不是指屈原等楚国诗人,因为当时除了《诗》尚无称为“诗”的其他文体(屈原的作品被称为“骚”,实为一种新诗体但与《诗》区别称之)。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 标签: 诗人论 学人之诗 五言诗 才人 “识” 诗人之诗
  • 简介:中国的文献典籍中,“文章”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概念,作为书面文字的专称之后,成为所有文体的总称;当它专指诗之外的骈、散文体,在发展的长途上又是复杂多变。本书既定名为《中国历代文章学论著选》,有必要对于那复杂多变的态势尽可能地清理一下。

  • 标签: 文章学 散文体 论著 定名 中国古代 清理
  • 简介:本文以童庆炳先生新著解读中国文论十家为范例,通过他对孔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庄子'虚静'说,刘勰'蓄愤'、'郁陶'说,李贽'童心'说等理论命题的探析,论述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是找到了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的一把钥匙.古代文论是诗、歌、舞'三者本于心'的创作经验归纳与升华,找到了心理学这把钥匙,我们就可以进入古人的心灵深处探幽索隐,可以深入古代文论的堂奥,作出与现代人心理相通的科学阐释,从而逐步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本文后半部分还对童先生关于古代文论研究学术策略的'历史优先'、'对话'、'自洽'三原则稍稍作了延伸展述,并呼吁当代中国学者应对本土的古代文论努力作出自己的阐释,不再仅是得益于西方的'李约瑟'们.

  • 标签: 古代文论 现代阐释 童庆炳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心理学 文学理论
  • 简介:一、中国诗学的历史发展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就向人类贡献了他的《诗学》。这是一本关于史诗和悲剧、喜剧的美学著作,是欧洲美学史和文学艺术理论史上第一部重要文献。它讨论了“关于诗的艺术本身,它的种类,各种类的特殊功能,各种类有多少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性质,诗要写得好,情节应如何安排,以及这个研究所有的其他问题”①。这就是说,相当于我国的战国时代中期,孟子、庄子生活的那个世纪里(孟子约前390—前305,庄子约前366—286),西方就有了对诗的本体进行

  • 标签: 中国诗学 诗学体系 儒家诗教 严羽 宇宙意识 诗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