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马克的有效供给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充分研究挖掘、总结马克丰富的有效供给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的有效供给理论对增大我国有效供给,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几点启示。

  • 标签: 马克思 有效供给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
  • 简介:城市是新世纪中国现代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十·五”计划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为贯彻实施“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的“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战略”,2001年6月26-29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厦门市政协、厦门大学在国际会展中心联合主办了“城市中国新世纪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国际研讨会。国内外学者(包括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教授)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就新世纪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城市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最新的理论探讨。现就研讨会上的一些主要观点归纳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 城市化 综述 现代化 农村发展 收入分配
  • 简介: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资源的配置除了传统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以外,还存在着第三配置。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以中国为个案,对第三配置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第三配置 制度变迁 信用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相比,具有明显的国情特色,从而经济过剩的治理也必须选择不同的路径.

  • 标签: 中国 宏观经济 过剩经济 供给结构 国情特色 路径选择
  • 简介:面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问题,理论界的经典解释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这也是目前国内的主流派观点。该理论认为,供给过剩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受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和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影响而导致的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构成。其中,投资需求不足产生于资本家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和资本边际收益率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则起源于居民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为解决、对付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张扩大需求,鼓励消费,反对节省。其中,重点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主要通过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弥补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标签: 中国 需求理论 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