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保证LNG固定球阀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试验测试。本文通过分析LNG球阀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全气密性、泄漏和开关试验的技术要点,研究了相关试验的过程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LNG球阀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压力降增大的原因是阀球密封面的缺陷;气侧的泄漏量较小是由于密封圈的刚度不足导致阀座被顶出所致;泄漏流量的变化则是由于阀门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通过分析得出,密封圈材料应采用抗硫化氢能力更强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以提高阀门的气密性。同时,在阀座与阀球之间加入加强肋可以降低阀座的刚度,从而改善阀门的密封性。

  • 标签: LNG固定球阀 测试工作 改进措施
  • 简介: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10kV配电线路带电抢修的作业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文章以带电抢修机器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系统构成进行说明,在结合其主从操作液压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而对10kV配电线路抢修作业机器人的专用作业工具展开了设计和分析。

  • 标签: 10kV配电线路 带电抢修 机器人实用化
  • 简介:摘要随着浙江省电网外购电急剧增加,双控政策的出台,我厂机组调停及启动次数明显增多。调停时间增多,意味着盘车投运的时间增多,公司近几次开机过程遇到盘车装置故障后未能及时投运,影响机组启动进度。制定盘车装置故障应对措施,既保障机组安全性,又可以较少机组启动时间,提高机组经济性,同时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 标签: 调停 盘车装置 安全性 经济性
  • 简介:摘要:在输电线路检修作业中,许多作业都需要出导线进行,为辅助输电检修作业人员安全、高效的进行作业,降低因工器具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需对现有出导线作业辅助装置进行改进,现有的出导线作业辅助装置主要是竹杆子。

  • 标签: 出导线 检修作业 工器具
  • 简介: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无功补偿装置,不仅可以使电网经济运行,而且可以使电网系统的质量以及效率不断提高。虽然目前的无功补偿装置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引进,使我国的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促使整个电网系统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就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无功补偿装置 电力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为解决继电保护设备及自动化装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某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设备设计为例。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影响继电保护设备及自动化装置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设备安全、设备整定值以及二次回路等。并探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内容,从冗余设计、装置维护、接地保护以及合并单元隔离等方面,提出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运行可靠性的措施,确保电力系统可持续运行。

  • 标签: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自动化装置
  • 简介:【摘要】:使用智能低压电网远程控制系统,能够解决低压区电流保护器在远距离监控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智能远程终端体积比较小,并且操作方面,重量比较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使低压电网控制与监测速度得到增强,在异地也能够实时监测电流保护器,保证低压电网可靠运行。

  • 标签: 快速复电 低压配网 供电装置箱
  •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基于智能算法的压铸模具寿命监控装置。深入探讨该装置如何运用智能算法来监控压铸模具寿命,实现对模具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寿命预测,以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

  • 标签: 智能算法 压铸模具 寿命监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嵌合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筋膜瓣(CMFCOF)治疗手足部外伤性掌、指骨(跖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CMFCOF治疗外伤性手足部掌指骨(跖骨)缺损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4~56(平均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挤压伤3例,压砸伤2例,均存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近节指骨骨缺损2例,掌骨骨缺损3例,跖骨骨缺损3例;受伤到本次手术时间为2~120 d,平均84 d。骨缺损范围2.0 cm ×1.2 cm×1.2 cm~4.4 cm×3.0 cm×2.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1.4 cm~5.6 cm×4.5 cm。所有骨缺损位置均在骨干,不涉及关节。2例合并肌腱缺损。术中根据骨、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相应大小CMFCOF,同时在筋膜瓣表面进行植皮。结果组织瓣切取时间为52~96 min,平均53 min。供区伤口直接闭合。术后所有患者受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受区和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1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7.5周。终末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行皮瓣修薄;供区功能恢复正常,无髌前区感觉障碍。5例手部损伤病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3例优,1例良,1例可;3例足部损伤病例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CMFCOF具有术式简便、供区隐蔽、骨量优质、外形美观的优点,是修复或足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创面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内侧髁骨瓣 嵌合骨皮瓣 掌骨 指骨 跖骨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现代电力系统主要由变电站、电力设备与输电线路所组成,电力设备运行环境通常都处于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腐蚀和生锈是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类问题。一旦电力设备发生腐蚀和生锈,那么不但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利于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所以,在电力设备实际运维工作中必须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来进行除锈。基于此,本文首先阐明了激光除锈的原理,然后结合贵州地区实际情况对便携式双光激光除锈装置研发的必要性展开了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激光除锈装置 电力设备 优势 必要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型水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与配置,深入分析电力系统保护的概念及作用,并考察中小型水电站的独特特点与需求。配置与设计要点涵盖了考虑水电站规模和装置布局,以及详细介绍典型的继电保护装置配置方案。实际中小型水电站的例证显示,在应对频繁启停和水流变化的挑战时,采用差动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的综合配置方案,可为水电站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电气保护。

  • 标签: 继电保护 中小型水电站 配置与设计 过电流保护
  • 简介:摘要对直流电压表检定装置中的A类、B类、合成、扩展测量不确定度详细分析,并对装置测量不确定度验证,最后给出装置不确定度评定。

  • 标签: 标准装置 测量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分析汽车零部件孔检装置的误差,并提出改进策略。通过对误差来源的细致探讨和对现有装置的全面评估,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孔检装置的精度与可靠性。

  • 标签: 汽车零部件 孔检装置 误差分析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系统联合有限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采用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系统联合有限减压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其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患者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82.0±2.0)岁。门诊复查随访24个月。在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24个月随访进行临床效果评估及影像学测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NA方差分析检验;术前、术后以及术前、随访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2例患者均伴随一种或多种常见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32个节段。视觉模拟评分评分由术前(6.22±0.91)分降至24个月随访的(1.94±0.76)分(t=16.52,P<0.001)、Oswer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54.17±10.65)分减至24个月(19.91±4.20)分(t=15.89,P<0.001),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分则从(11.69±3.36)分增至(23.44±1.66)分(t=-19.90,P<0.001);影像学改变,终板角度由术前的(9.12±4.65)°减至24个月随访的(6.77±2.70)°(t=3.53,P=0.001);椎间盘后缘高度由(0.68±0.19) cm增至24个月随访(0.76±0.19) cm(t=-2.45,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系统联合有限减压可以缓解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棘突间融合系统是一种适用于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新型微创内固定器。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腰椎 治疗结果 高龄 腰椎管狭窄 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测试库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测试效率将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测试系统内部具有故障测试程序,可以自动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进行检测,为工作人员展开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检修故障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自动测试系统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目前两种常用催化剂的探讨,选择更适合我们装置运行特性的催化剂,在提高转化率的前提下降低催化剂消耗,同时保证装置长稳优运行。

  • 标签: 催化剂 转化率 消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与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2种术式卫生经济学。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40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0例,女210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7.97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使用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组(ISDFF组,n=200)和使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跟内固定术组(PLIF组,n=200)。所有患者完成1年术后随访。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总天数、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基本信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症状的缓解情况进行评估。比较总医疗费用、麻醉费用、手术费用及其他费用。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SDFF组患者平均年龄(70.84±8.93)岁,PLIF组(65.10±10.2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08)。ISDFF组手术时间(59.21±16.22) min,PLIF组手术时间(81.31±17.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P<0.001)。ISDFF组出血量(33.24±11.31) mL,PLIF组出血量(67.30±17.6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2,P<0.001)。ISDFF组手术切口长度(8.27±2.53) cm,PLIF组手术切口长度(11.15±1.9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P<0.001)。ISDFF组住院总时间为(15.15±0.54) d,PLIF组住院总时间为(19.86±0.9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01)。两组术前ODI、JOA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组内ODI、JOA及VAS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术后组间比较,ODI、JOA及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PLIF组2例浅层感染,2例硬膜撕裂;ISDFF组术后出现1例棘突骨折。ISDFF住院总费57 450±8 670(元),PLIF住院总费75 770±1 6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P<0.001)。ISDFF手术费1864±38.19(元),PLIF手术费2352±41.39(元),存在统计学差异(t=8.65,P<0.0001)。ISDFF抗菌药物使用费635.5±64.69(元),PLIF抗菌药物使用费1449±307.1(元),存在统计学差异(t=2.59,P<0.001)。ISDFF手术时一次性医用材料费38 990±300(元),PLIF手术时一次性医用材料费52 110±15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1)。ISDFF组优良率为92%,PLIF组优良率为86%。本研究采用住院总费用作为衡量成本的指标,进一步做成本—效果评价。每获1例优良患者,ISDFF组消耗成本为62 450元,PLIF组消耗成本为88 100元。结论ISDFF有利于降低国内医保费用,符合国家降低医疗开支的改革方向,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腰椎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