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年龄≥80岁的177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左半结肠癌组,肿瘤直径大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左半结肠癌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更新中国大陆结直肠癌筛查的卫生经济评价证据。方法基于2015年发表的系统综述(2004-2014年),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延展时间至2018年12月,重点呈现近10年证据(2009-2018年)。系统摘录研究基本特征及主要结果。成本数据采用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贴现至2017年,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与对应年份全国人均GDP的比值。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新增8篇),其中9篇基于人群(均为横断面研究),3篇基于模型。起始年龄多为40岁(7篇),筛查频率多为终生1次(11篇)。筛查技术涉及问卷评估、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经济评价指标以每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最为常见,中位数(范围,筛查方案数)为52 307元(12 967~3 769 801,n=20);每检出1例腺瘤的成本为9 220元(1 859~40 535,n=10)。3篇文献报告了与不筛查相比,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其ICER与GDP比值为0.673(-0.013~2.459,n=11),是WHO认为的非常经济有效;不同筛查技术间及不同频率间该比值的范围重叠较大,但起始年龄50岁(0.002,-0.013~0.015,n=3)比40岁(0.781,0.321~2.459,n=8)筛查方案更经济有效。结论人群研究提示腺瘤检出成本仅为癌症检出成本的1/6,有限的ICER证据提示在我国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经济有效;尽管最优初筛技术无法定论,但初步提示筛查起始年龄50岁优于40岁。未见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等高级别证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卫生经济学评价 系统评价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直肠癌非治愈性局部切除后行经肛门直肠肿物全层切除术(TAR)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44例局部切除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存在切缘阳性或可疑肿瘤残存,均接受补救性TAR手术。结果本组44例患者在局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切缘阳性26例,可疑肿瘤残存18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其中pT1患者41例(93%),pT2患者3例(7%)。补救性TAR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0(11~164)个月。随访期间3例(7%)发生轻度肛门失禁,1例(2%)局部复发,3例(7%)远处转移,3例(7%)非肿瘤特异性死亡。总体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和93%。结论TAR应用于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补救性治疗安全可靠,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根治性手术切除相仿,并且可获得较好的肛门功能。

  • 标签: 直肠肿瘤 治疗结果 经肛门直肠肿物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