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重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7例单纯超重或肥胖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体重管理,以6个月内体重减轻3 kg或原体重的5%以上为减重达标,干预前后进行体重、内皮功能(FMD)和心脑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减重达标组为57(44.9%)例,未达标组70(55.1%)例。达标组FMD转为正常比例高于未达标组(35.0%比25.7%,χ²=21.13,P<0.01)。干预前后比较,减重达标组FMD[(6.98±2.8)%比(7.90±2.96)%,P<0.05]和HDL-C升高,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FPG、TC、LDL-C、TG、尿酸均降低。未达标组舒张压和FPG降低。体脂肪率的减低与内皮功能改善有关(OR=0.438,95%CI:0.219~0.877,P=0.020)。结论减重可以逆转内皮功能下降和代谢功能紊乱。体脂肪率的下降有助于内皮功能的改善。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 体脂肪率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断的吻合状血管瘤5例,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进行CD34、CD31、ERG、广谱细胞角蛋白、PAX8、S-100蛋白、HMB45、抑制素、CD11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nger测序法分析GNAQ的突变状态,分析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吻合状血管瘤中1例为会诊病例,基础临床资料未知,其余4例中3例男性,1例女性,发病年龄48~63岁。1例位于肾脏,4例位于肾外,其中4例无相关症状,1例表现为皮疹。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境界清楚的实性低密度影肿块。肿瘤最大径0.6~3.7 cm,形态学特征为肿瘤由紧密排列的毛细血管大小的血管组成,无或呈模糊的小叶结构,血管腔相互吻合呈交织状,衬覆单层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扁平至靴钉样,无或轻微异型性,未见或罕见核分裂象。其中4例见胞质内外的嗜酸性透明小体,2例见髓外造血,4例见纤维素性血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为: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CD31及ERG阳性。Sanger测序法3例中1例显示GNAQ突变(c.627A>C,p.Q209H)。4例术后随访2~71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吻合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好发于腹膜后泌尿生殖区,形态学上具有诊断难度和陷阱,需精确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抑制素(ES)和血管抑素(AS)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义乌市中医医院眼科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60例(60眼)和对侧健康人球结膜组织60例(60眼)。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翼状胬肉组织和健康球结膜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量翼状胬肉组和对照组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健康球结膜组织基质层为结缔组织,上皮层为柱状上皮。翼状胬肉基质层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血管周围见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35±0.12)、(0.62±0.17)]均高于对照组[(0.13±0.08)、(0.16±0.09)](t=11.816、18.524,P=0.000、0.000)。复发组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63±0.15)、(0.87±0.21)]均高于初发组[(0.22±0.11)、(0.45±0.16)](t=17.073、12.323,P=0.000、0.000)。翼状胬肉组织中ES与AS呈正相关(r=0.571,P=0.000)。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水平升高,ES和AS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复发过程。

  • 标签: 翼状胬肉 抑制素类 血管抑素类 内皮细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孝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例T2DM合并肥胖患者,男77例,女53例,年龄(59.42±5.64)岁,年龄范围为38~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辅以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行格列美脲片联合利格列汀片治疗,单药治疗组使用格列美脲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脂指标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指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甘油三酯[(1.51±0.64)mmol/L]、总胆固醇[(3.98±0.34)mmol/L]、LDL-C[(2.03±0.19)mmol/L]低于单药治疗组[(2.42±0.32)mmol/L、(4.46±0.22)mmol/L、(2.42±0.16)mmol/L];HDL-C[(1.33±0.22)mmol/L]高于单药治疗组[(0.95±0.14)mmol/L],HbA1c[(7.18±0.16)%]、FBG[(6.39±0.41)mmol/L]、2 hPG[(8.07±1.42)mmol/L]低于单药治疗组[(7.95±0.18)%、(6.99±0.27)mmol/L、(9.42±1.01)mmol/L];HOMA-IR(1.96±0.24)低于单药治疗组(2.99±0.34)、HOMA-β(10.35±1.50)高于单药治疗组(8.79±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4/65)]与单药治疗组[10.8%(7/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结论利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T2DM合并肥胖患者,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功能,增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肥胖 利格列汀 糖脂代谢指标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ASIA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入选时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FAC分级及下肢MMT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BBS评分[(36.2±9.8)分]、下肢ASIA评分[(40.4±4.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FAC分级≥3级人数、下肢MMT分级≥3级人数均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均以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数(分别增加25例、26例)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N端骨钙素(N-MID)、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Grav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点患者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以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分析血清N-MID、T-P1NP及β-CTX水平与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如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相关性,探讨Graves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Graves病血清N-MID、T-P1NP及β-CTX水平呈下降趋势,FT3、FT4水平也呈下降趋势,TSH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MID、T-P1NP及β-CTX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r>0,P<0.05),与TSH呈负相关(r<0,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情况与甲状腺功能有关,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可能存在骨代谢异常高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Graves病 N端骨钙素 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β-胶原特殊序列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与RA伴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RA炎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非RA-ILD组和RA-ILD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KL-6水平和免疫功能(CD3+、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析血清KL-6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非RA-ILD患者54例,RA-ILD患者32例。RA-ILD患者以男性为主,CRP、ESR和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243、7.748,P<0.05)。RA-ILD组KL-6水平[(835±72)U/ml]显著高于非RA-ILD组[(434±4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0,P<0.05);同时,RA-ILD患者的CD8+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6、4.993,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水平与抑制性T细胞(CD8+)呈负相关(r=-3.563,P=0.031),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4.879,P=0.011)。结论血清KL-6水平与RA-IL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血清KL-6水平可作为评估RA-ILD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肺疾病,间质性 涎液化糖链抗原-6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