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152例≥60岁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检验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52例老年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个月(32~40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80.26%、61.84%、57.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是否吸烟、使用利妥昔单抗、使用CHOP方案的老年DLBCL患者3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β2-MG升高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利妥昔单抗和使用CHOP方案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及β2-MG升高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差,使用CHOP方案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老年人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是否完全缓解的因素,以及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交互作用对DLBCL患者是否完全缓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73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DLBCL患者是否完全缓解的因素,并探讨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使用R 4.2.0软件中的Matrix包、epiR包、survival包对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的因素进行logistic相加交互作用分析。使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三个指标评价是否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结果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KPS评分<80分、LDH升高是影响DLBCL患者未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均P<0.05)。β2-MG升高、KPS评分<80分、LDH升高患者发生未完全缓解的风险分别是β2-MG未升高、KPS评分≥80分、LDH未升高患者的1.971倍(OR=1.971,95% CI 1.161~3.346)、2.056倍(OR=2.056,95% CI 1.057~4.000)、3.351倍(OR=3.351,95% CI 1.783~6.300)。KPS评分<80分和LDH升高两个危险因素之间存在负相乘交互作用(OR=0.317,95% CI 0.126~0.785);RERI估计值-2.07(95% CI -4.79~0.64),AP估计值0.50(95% CI -1.68~0.32),S估计值0.50(95% CI 0.22~1.13),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结论β2-MG升高、KPS评分<80分、LDH升高是影响DLBCL患者未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当KPS评分<80分、LDH水平升高均发生于同一患者时,它们的联合效应小于两者分别单独作用的乘积;当这两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不会对DLBCL患者产生新的效应。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乳酸脱氢酶类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 交互分析 完全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PTL)的临床特征及其两种主要病理亚型之间临床表现和生存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确诊的52例PT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主要病理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MALT)]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情况。结果52例PTL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40例;年龄34~83岁,中位年龄65岁。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颈前肿物。MALT 12例(23.1%),DLBCL 37例(71.2%)(其中双/三表达淋巴5例),B细胞淋巴(不能分类)2例(3.8%),滤泡淋巴(FL)1例(1.9%)。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MALT和DLBCL患者比例比较[66.7%(8/12)比94.6%(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MALT与DLBCL患者3年OS率分别为90.9%、73.9%,两组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24)。结论PTL病理亚型与患者预后相关。

  • 标签: 淋巴瘤 甲状腺肿瘤 预后 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