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原性休克(CS)患者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住院的AMI合并C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28 d的全因死亡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8例AMI合并CS患者,28d时共有128例患者死亡,短期全因死亡率为64.6%。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体质量更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更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更低,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比例更高,合并高血压病、二尖瓣返流、消化道出血及昏迷的比例更高,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动脉血酸碱度(pH)及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更低,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水平、血钾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D-二聚体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降低[比值比(OR)0.914, 95%可信区间(CI)0.849~0.984, P=0.017)、动脉血pH降低(OR 0.021, 95%CI 0.01~0.614, P=0.025)及血肌酐升高(OR 1.016, 95%CI 1.006~1.025, P=0.002)是AMI合并CS患者发病28 d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MI合并CS患者全因死亡率较高,入院时收缩压、动脉血pH及血肌酐是其发病28d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原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原性休克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5月间阜外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原性休克患者共209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性别及是否接受IABP治疗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终点为28 d(自原性休克诊断明确起)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性别/接受IABP治疗与否患者的28 d生存率。调整年龄、收缩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双联抗血小板、昏迷、APACHEⅡ评分及SAPSⅡ评分等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在不同人群中IABP治疗是否影响患者的28 d全因死亡风险,应用Z检验评估性别因素对IABP治疗效果的修饰作用。结果共纳入209例患者,其中男性148例[80例(54.05%)接受IABP支持],女性61例[22例(36.06%)接受IABP支持]。接受IABP治疗者102例。男性患者的28 d生存率高于女性[39.2%(58/148)比26.2%(16/61),Log-rank P=0.034]。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28 d生存率高于未接受IABP者[46.1%(47/102)比25.2 %(27/107),Log-rank P=0.001 7]。在女性患者中,接受IABP与未接受IABP患者的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9);而在男性患者中,接受IABP者的28 d生存率高于未接受IABP者[51.2%(41/80)比25.0%(17/68),P=0.001]。接受IABP治疗的男性患者的28 d生存率高于未接受IABP治疗的男性患者及接受或未接受IABP的女性患者(P均>0.05)。调整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中,IABP对28 d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并不一致,在男性患者中IABP治疗可降低28 d全因死亡风险(HR=0.44,95%CI 0.25~0.77,P=0.004),而在女性患者中IABP治疗对28 d全因死亡风险无影响(P=0.401),性别与IABP疗效存在交互作用(Z值=-2.32,P=0.020)。结论IABP支持对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仅在男性患者中表现出保护作用。

  • 标签: 休克,心原性 心肌梗死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