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金属影严重影响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患者的影像评估,CT和MRI去金属技术成为近年来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较成熟的MRI去金属技术主要有视角倾斜技术、层面编码金属影矫正技术及多采集与可变谐图像结合技术,以及能谱CT和相关的去金属技术。MRI和CT去金属技术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和脊柱内固定等方面的应用较为成功。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去金属伪影技术 金属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体模评价能谱CT去金属影(MAR)技术减低脊柱不同植入物影的效果。方法选取离体的羊椎体骨模型1具,分别构建椎弓根钉、3D椎体及钛网内固定模型,行能谱CT检查。以10 keV为间隔,重建出70~140 keV之间共8组MAR和非MAR图像。测量置入物旁ROI内的CT值和SD值,计算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同时对骨质、椎弓根钉影、3D椎体影及钛网影严重程度进行主观评分。绘制AI和SNR随keV变化的曲线,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低能级(70 keV)、中等能级(100 keV)和高能级(130 keV)条件下MAR和非MAR图像AI值和SNR的差异,主观评分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在70~140 keV范围内,MAR和非MAR图像椎弓根钉的前方、后方、侧方和3D椎体以及钛网旁AI值随keV的增加而减低,SNR值改善。在70、100、130 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前方、后方、侧方及钛网旁的AI值在MAR组非较MAR组均明显减低(P<0.05)。3D椎体后方,仅在70 keV条件下,MAR图像AI值较非MAR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椎弓根钉前方、后方及3D椎体侧方SNR值随keV增加而增加,在其他部位SNR值随keV增加而减低。主观评价中,MAR图像评分均高于非MAR图像(P<0.05)。结论能谱CT MAR技术能够减低脊柱植入物影,可明显减少椎弓根钉及钛网影,而对3D椎体后方的减少影的效果有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单能量成像 金属伪影 脊柱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层面编码金属影校正结合视角倾斜(slice-encoding 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s-view-angle tilting, SEMAC-VAT)技术能否减少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术后成像中金属影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于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招募了17名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的患者行T2加权SEMAC-VAT序列及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urbo-spin-echo, TSE)序列成像。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对比,包括:金属影大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以及人工椎体周围关键解剖结构的可见度。变量的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采用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与T2加权TSE序列相比,SEMAC-VAT序列可以显著减小影的前后径[(3.1±7.5)mm vs.(9.0±9.1)mm,P<0.01]和上下径[(4.8±6.3)mm vs.(15.4±14.5)mm,P<0.01],显著提高人工椎体周围椎间孔、神经根,以及骨-金属交界的可见度(P均<0.05)。椎管的可见度在两种序列中可见度相当(P=1.000)。SEMAC-VAT序列的图像SNR显著低于TSE序列(P均<0.05)。结论在3 T MRI中,SEMAC-VAT序列成像可以有效减轻3D打印金属椎体影,可改善大部分3D打印人工椎体周围解剖结构可见度,可能有助于提高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术后MRI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脊柱恶性肿瘤 全脊椎切除术 人工椎体 伪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定量CT(QCT)是利用临床CT扫描的图像经过体模校准,进行骨密度和体成分精准测量的方法。目前CT机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得到普及,CT扫描和重建技术飞速发展,QCT技术也从骨密度测量扩展到体成分和肝脏脂肪含量测定。我国近年来积极开展QCT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探索QCT在骨质疏松、肥胖和脂肪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QCT的临床应用还远未普及。积极开展QCT的应用是对我国现在大量CT检查的附加利用,不增加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不增加扫描时间,做到一次检查多个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主要指机器学习,而深度学习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及大数据处理,包括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模型建立,而这也使得影像组学得到飞速发展。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方法可以达到对脊柱结构的定位与分割以及脊柱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决策支持、预后预测等一系列综合分析,为脊柱疾病的最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脊柱 椎体骨折 脊柱退行性疾病 脊柱肿瘤 脊柱畸形 诊断 治疗 预后预测
  • 简介:摘要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专科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逐步开展。本研究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18名专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设计和实施,采用理论和病例读片出科考试、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专科医师理论考试成绩为(86.69±3.20)分、病例读片考试成绩(85.63±2.29)分。专科医师对课程内容的评分为(94.50±2.23)分,对授课教师的评分为(93.11±1.78)分。专科医师对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观感受评分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评分[(17.17±1.43)分]、实际读片能力评分[(17.11±1.37)分](满分均为每项20分)与其理论和病例读片考试成绩均呈正相关(均P<0.05)。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专科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专科医师的认可,培训效果良好。

  • 标签: 网络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专科培训医师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美国骨放射学会针对成人CT和MRI中偶然发现的孤立性骨病变提出了骨报告和数据系统,介绍了4种可能的诊断管理建议。该文从肌骨影像医师的角度,从限定条件、管理建议分类、归类条件、CT密度判读、MRI信号判读及适用的医师群体等方面做了分析,提出了本指南在我国应用中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骨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轮转的3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参与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模式和传统查房模式。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考核评分评价查房效果。结果试验组调查问卷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喜欢本教学模式:(4.50±0.22 )分比(3.86±0.21)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4.55±0.26)分比(3.44±0.30)分;提供知识掌握水平(4.07±0.14)分比(3.89±0.16)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4.51±0.23)分比(3.78±0.23)分;提高诊断水平:(4.53±0.21)分比(3.70±0.2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小测试成绩、出科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测试:(86.35±2.91)分比(81.72±2.21)分,P<0.01;出科考试:(92.32±2.79)分比(87.91±2.46)分,P<0.01]。结论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有助于拓宽和巩固住院医师专业知识,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诊断能力。

  • 标签: 教学查房 Broome-Tumey提问 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