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疗效。方法在万方医学、维普、知网、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等文献平台以"肝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echinococcosis","liver or hepatic","laparoscopic or minimal invasive"为关键词检索2010年2月至2020年2月文献。对纳入研究文献中关于术中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等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其中2篇前瞻性研究,7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 031例患者,腹腔镜组272例,开腹组759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OR=1.64,95%CI:1.10~2.45,P<0.05),其中切口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1,95%CI:1.03~7.70,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SMD=1.21,95%CI:0.47~1.96,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胆漏、残腔感染及积液、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前提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肝囊型包虫病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人泡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呈"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灶不同分型、临床分期、生物学活性、脉管侵犯情况、病理特点、患者免疫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措施选择及相应预后或转归。然而,虽然目前存在多种分型方法,但仍缺乏公认分型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范诊疗。本研究系统回顾近20年内国内外文献,重点分析了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血清学和病理学以及部分新技术分型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分型方法优缺点和联系。同时提出了未来新分型方案参照因素或理论依据,为尽早提出更优化分型方案建立了基础。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脾切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及内囊摘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治疗首选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71例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切除术26例(A组),外囊次全切除术26例(B组),内囊摘除术19例(C组)。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残腔并发症、复发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最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长,住院费用最高;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短,住院费用最少(均P<0.05)。随访2.5~12.5年,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85%(1/26),无一例复发;C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4/19),复发率为15.79%(3/19)。三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090),但C组术后复发率最高(χ2= 8.28,P=0.016)。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较为安全,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低等优势,可视为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棘球蚴病 脾切除术 继发性 手术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围手术期中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48例HCCA患者,其中25例患者围手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处理(ERAS组),23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传统处理(传统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前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无差异,术后第7天ERAS组TBiL、ALT、AST显著低于传统组,而ALB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 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显著减少(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2例(8%)低于传统组9例(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A围手术期中实施ERAS模式是可行、安全有效,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胆管肿瘤 康复 围手术期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下日间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理念下行TAPP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接受TAPP术式9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在日间病房接受ERAS理念管理TAPP患者为ERAS组(57例),在普通病房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TAPP患者为传统组(42例),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达到临床治愈。ERAS组在术后6 h、 12 h疼痛评分,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34.7±3.9) vs. ( 72.3±9.8) h]、住院费用[(1.6±0.1) vs. (1.8±0.1)万元]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RA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下日间模式行TAPP是安全、可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日间住院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下日间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理念下行TAPP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接受TAPP术式9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在日间病房接受ERAS理念管理TAPP患者为ERAS组(57例),在普通病房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TAPP患者为传统组(42例),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达到临床治愈。ERAS组在术后6 h、 12 h疼痛评分,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34.7±3.9) vs. ( 72.3±9.8) h]、住院费用[(1.6±0.1) vs. (1.8±0.1)万元]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RA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下日间模式行TAPP是安全、可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日间住院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接受ERCP手术治疗各类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饮食管理理念不同分为对照组(n=63)和ERAS组(n=69)。对照组术前禁食、禁水6 h;ERAS组术前2 h给予麦芽糊精果糖饮品400 ml。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后疲劳程度评分、腹痛评分、术后18 h血清学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RAS组患者术后疲劳程度评分(2.4±1.6)、术后18 h血糖(5.3±1.5) mmol/L、术后住院时间(26.6±5.0) h及住院费用(2.1±0.2)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8 h血清淀粉酶及白细胞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有利于缓解ERCP患者围术期疲劳及饥饿感,降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相较于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理念,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碳水化合物 胰岛素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运用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DJ)围术期管理,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83例接受CDJ治疗良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37例接受传统理念治疗(传统组);46例患者采用ERAS理念治疗(ERAS组)。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VAS疼痛评分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RAS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等均优于传统组(P<0.05);ERAS组患者总并发生发生率(8.7%)明显低于传统组(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CDJ中,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确保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对诊疗过程满意度。

  • 标签: 康复 吻合术,Roux-en-Y 治疗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肝泡型包虫病(HAE)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52例HA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9例;平均年龄(39±1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D腔镜组(12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等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D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88)ml、4(1)d、6(2)d,明显低于开腹组400(300)ml,7(4)d,9(4)d(Z=-3.568,-3.956,-2.675;P<0.05)。3D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3/12),明显低于开腹组68%(27/40) (χ2=6.831,P<0.05)。结论3D腹腔镜技术在HAE治疗中应用是安全、可行,具有精准、微创等优势。

  • 标签: 成像,三维 腹腔镜 棘球蚴病,肝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术期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行PD4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采用ERAS理念行围术期管理(ERAS组),20例患者运用传统观念行围术期管理(传统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共发生并发症5例(20.8%),明显少于传统组并发症10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行PD围手术期管理安全有效,具有患者花费少,手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管理 治疗结果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在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ELRA)术治疗肝泡型包虫病(AE)中应用。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LRA治疗88例终末期肝AE受者。根据术中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自体血管重建组,50例);B组(肝后下腔静脉替换组,31例);C组(肝后下腔静脉切除不重建组,7例),分析比较各组受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总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32±3.20 h、15.99±3.32 h和16.86±4.18 h(P>0.05),无肝期时间分别是(398.48±104.12)min、(389.41±135.25)min和(337.43±108.65)min(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受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30.64±18.54)d、(25.94±16.37)d和(51.29±29.43)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受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A、C组。A、B两组中术后下腔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 %和9.7 %。9例受者术后出现下腔静脉狭窄,4例形成血栓,B组受者中均未见下腔静脉狭窄情况。结论ELRA中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应根据切除病灶后血管壁缺损程度而适当选择。

  • 标签: 离体肝切除 自体肝移植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 肝后下腔静脉 血管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腹腔镜外囊完整切除与开腹外囊完整切除治疗肝囊型包虫病(HCE)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治疗HCE患者中5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37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达到临床治愈,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相较于开腹组,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带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较低(P<0.05)。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开腹组(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在具备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美观等多诸多优势。但术前准确病情评估、术中精准外科操作是手术成功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肝囊型包虫病 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AOSC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在75岁及以上患者设为老年组(n=49),75岁以下患者设为对照组(n=6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基础疾病伴随情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82.6±5.1)岁比(64.6±4.5)岁,t=19.98,P<0.001]、白蛋白水平[(29.1±5.9)g/L 比(34.6±8.8)g/L,t=-3.94,P<0.001]、ASA分级(χ²=8.37,P=0.01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伴随更多基础疾病,尤其在高血压[57.1%(28/49)比34.9%(22/63),χ²=5.51,P=0.019]、冠心病[(55.1%(27/49)比27.0%(17/63),χ²=9.14,P=0.00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方面[24.5%(12/49)比6.3%(4/63),χ²=7.4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老年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31.4±8.1)min 比(30.4±8.0)min,t=-0.61,P=0.543]、住院时间[(6.1±1.7)d 比(5.7±1.4)d,t=1.35,P=0.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7/49)和12.7%(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6,P=0.807)。在院期间,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对于75岁及以上老年AOSC患者,急诊ERBD可迅速缓解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措施,高龄不是急诊ERBD绝对禁忌证。

  • 标签: 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老年人 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2.45,χ²=4.54,t=-4.92,Z=4.66,t=-7.31,χ²=6.90,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1,χ²=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t=-3.89、2.67、-3.61,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86,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00,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42,P>0.05)。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壶腹周围憩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困难插管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式评价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结石中临床疗效。方法查找2015年至2020年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经EMIC和LC在治疗胆囊结石试验及分析文献进行对比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1113例患者)。利用STATA15方法进行META分析,通过标准化均数差(SMD)、比值比(OR)、95%置信区间(CI)对比分析EMIC和LC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EMIC组与LC组在手术时间[SMD=0.471(-0.154, 1.097)]、住院时间[SMD=-0.341(-0.688, 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31(0.247, 1.138)]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SMD=-1.255(-2.152, -0.358)]、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SMD=-1.778(-3.059, -0.497)]方面EMIC组低于LC组(P<0.05),但EMIC组住院费用高于LC组[SMD=0.232(0.043, 0.422)],(P<0.05);在术后结石复发率[OR=3.513(1.031, 11.964)]方面,LC组低于EMIC组(P<0.05)。结论EMIC相较LC在治疗胆囊结石中有其特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术中出血少、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但EMIC组住院花费、结石复发率高于LC组,临床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需经过更详细、慎重思考,严格把控手术指征。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Meta分析 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