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法和多次法治疗对老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老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多次法治疗的对照组(n=75)和一次法治疗的观察组(n=75)。术后分析疼痛、肿胀和化脓情况,X线检查根尖愈合情况,评价治疗的疗效和成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术后疼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肿胀和化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内科门诊 老年患者 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立式盘燃气锅炉由于其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维持合理的盘温度,以降低超温频次并提高热效率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针对盘超温这一普遍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燃气锅炉工作原理与超温现象成因。考虑到不充分燃烧、火焰调整不当及其它结构和操作因素导致的超温问题,并依据数据实时自适应调节,保障系统参数优化调控的精确性和反应速度。此外,通过优化温度控制过程,压制了盘超温现象。应用结果显示,研究改进的优化调控策略能有效降低超温发生频次,缩短设备反应时间。该策略亦展现出良好的成本效益、适应性强,并具有推广到其他燃气锅炉模型的潜力。

  • 标签: 立式盘管燃气锅炉 盘管超温 优化调控策略 PID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置部位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颈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51例患者,年龄36~98岁,性别不限,按植入电极不同部位分为背根神经电刺激(DNRS)组和脊髓背柱电刺激(DCS)组,DNRS组25例,DCS组26例,均采用频率小于300 Hz,脉宽60~360 μs的低频电脉冲模式,电压根据患者主诉调节。于患者术前(T0)及术后1 d(T1)、3 d(T2)、7 d(T3)、1个月(T4)、2个月(T5)、3个月(T6)时采用数字等级评分法(NRS)、睡眠质量评分(QS)、总有效率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于患者术前(T0)、术后1个月(T4)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并记录术后患者电极程控次数,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与T0相比,两种术式T1~T6时患者的NRS、QS、HAD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两组间各时点NRS、QS、HA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NRS组术后各时点总有效率分别为80%(20/25例)、76%(19/25例)、76%(19/25例)、80%(20/25例)、64%(16/25例)、60%(15/25例),DCS组治术后各时点总有效率分别为65%(17/26例),81%(21/26例),77%(20/26例),73%(19/26例),62%(16/26例),58%(15/26例);两组间各时点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0.679、0.938、0.560、0.856、0.867,均>0.05);DNRS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程控次数较DCS组低[(3.8±1.9)<(5.9±1.5),t=4.29,P<0.001]。结论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和脊髓背柱电刺激都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但背根神经电刺激具有电刺激覆盖范围精准稳定、程控次数少的优点。

  • 标签: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 背根神经电刺激 脊髓背柱电刺激 程控次数
  • 简介:摘要:高速公路作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其生命周期的养护管理直接关系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车辆行驶安全。本文主要对智慧高速公路交通机电设施养平台进行探讨,详情如下。

  • 标签: 智慧高速公路交通 机电设施 管养平台
  • 简介:摘要:火灾对于水下钢壳式沉隧道的根本影响在于高温对体结构产生损伤与破坏,导致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损坏与丧失。由于隧道发生火灾时温度远超过钢材与混凝土材料的极限温度,钢材与混凝土的热工参数各不相同,因而产生温度、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热桥效应。热桥效应轻则产生冷凝水使隧道内墙结露、发霉,降低衬砌结构防火效果,重则导致钢壳混凝土结构失稳破坏。因此,针对钢壳混凝土沉隧道热桥效应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 标签: 钢壳混凝土 沉管隧道 热桥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用伊托必利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2022年12月-2023年6月,共有研究患者50例,选自我社区医院消化内科,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观察组(口服伊托必利),每组25例,比对治疗效果、治疗和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内患者使用伊托必利药效更高,有效率92.00%,P<0.05;观察组FD患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为8.00%(2例)P<0.05。结论:伊托必利属促胃动力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优异,给药后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伊托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安全性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症状评分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在2021年8月前发表的,比较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DES置入治疗LMCA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分别收集纳入研究的基线数据、介入手术资料以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分别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9篇研究,其中3篇RCT、6篇观察性研究,共5 527例LMCA病变患者。6项观察性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3篇RCT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组相比,IVUS指导组的MACE(OR=0.55,95%CI 0.47~0.66,P<0.001)、全因死亡(OR=0.56,95%CI 0.43~0.74,P<0.001)、心原性死亡(OR=0.43,95%CI 0.30~0.61,P<0.001)、MI(OR=0.64,95%CI 0.52~0.79,P<0.001)、TLR(OR=0.49,95%CI 0.28~0.86,P=0.013)及TVR(OR=0.77,95%CI 0.60~0.98,P=0.037)发生率更低。结论与血管造影指导相比,IVUS指导可降低LMCA病变DES置入术后的MACE、死亡、MI、TLR及TVR的发生率,建议临床在LMCA的PCI治疗时应用IVUS进行指导。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均接受利尿剂、地高辛、钙拮抗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7.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保障。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肿瘤放化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了82例肿瘤放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西医疗法,而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包括中医中药治疗和西医疗法。结果:实验组在副作用发生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更低(12.19%对比19.51%)、治疗效果更好(82.0±6.8对比75.0±7.6)、患者满意度更高(92.68%对比82.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肿瘤放化疗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肿瘤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肿瘤放化疗患者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在治疗胆热脾寒型慢性胆囊炎患者时应用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施治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20.01-2021.9期间,在本院就医的86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作2组,在治疗过程中以常规西医疗法与联合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施治,统计施治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施治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中不同压迫时长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PBC治疗的PTN患者59例,性别、年龄不限。按术中球囊压迫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3组:A组压迫120 s,B组压迫150 s,C组压迫180 s。记录3组患者病史信息,术后24 h和1、3、6个月时镇痛有效率和疼痛复发率,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24 h并发症(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周疱疹、角膜炎、复视、耳鸣、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面部麻木和咬肌无力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术后24 h和1、3、6个月时镇痛有效率和疼痛复发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时,口周疱疹、角膜炎、复视、耳鸣及面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术后24 h面部麻木及咬肌无力发生率较高(P均<0.05);与术后24 h相比,各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咬肌功能大多数可恢复至正常,中重度面部麻木的患者比例也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PBC术中不同压迫时长均能有效治疗PTN,且6个月内疗效相当,但压迫120 s既能保证治疗有效,又能减少面部麻木及咬肌无力发生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压迫时间,球囊 治疗结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