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汇集零散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汉一代士人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认为东汉二百年间,士人总数约为十五至十六万人。以五代计,平均每代约为三万人。

  • 标签: 千人 余人 儒林传 生徒 东汉初 地方官学
  • 简介:"涿"字在《三国志·张裕传》中用为隐语,旧说指人之肛门,实误,应指男性生殖器。因"涿"所从之"豕",与"蜀"字同声相通,而"蜀’’字与从"蜀’’之字(如"劅"、"屬"、"燭")正有此义。可以假借;且此义也与此传上下文之恶谑丝丝合扣,肛门义则全不合。

  • 标签: 男性生殖器 应指 部司马 郭舍人 汉代文献 近幸
  • 简介:戴震理欲说其所以会建立在歪曲、否定程朱理欲说基础之上,是由他"心术不正","骛名"心极强,而又不择手段这一特点决定的。1.政治上终生热心科举功名,五十三岁时汉学成就早已名满天下,仍自称"乖于时",竟然还去应第五次会试,企图往官场上发展;相应地便是吹捧清帝为关心民瘼的"圣天子",还很可能为迎合乾隆之意而由推崇程朱转为否定程朱。2.学术上以"第一人"自居,不惜贬低别人;讳言汉学成就渊源所自,似乎全属个人创见;而于不擅长的学术领域则又或拾人牙慧,或大言不惭。这些和前人揭发他剽窃他人著作之行径,思想基础完全一致。晚年涉足本不熟悉的"义理"之学,不得不通过歪曲来否定程朱,并自吹自擂,从学术上说,则是为了以此傲视、凌驾其他汉学家,增加自居"第一人"的砝码。

  • 标签: 程朱 宋儒 关心民瘼 名满天下 东原 余英时先生
  • 简介:清代崔述反对神农氏、炎帝为一说,力主为二说,并以《史记》即为二说,作为主要证据。此说后经顾颉刚先生高度赞许,迄今在学术界仍极具权威性。本文主要通过内证,即《史记》所反映司马迁这一方面的基本思路,结合对有关正文的具体阐释,试图证明崔述对为一说'理直气壮的驳诘'(顾颉刚语),实是误解了《史记》。司马迁是不折不扣的神农氏、炎帝为一说者。

  • 标签: 崔述 五帝本纪 顾颉刚 主要证据 阪泉 关正文
  • 简介:陶渊明田园诗之所以恰好产生于晋、宋之际,主要因素是:1.自然与名教调和理论的影响。2.玄言诗对正统的文学讽谕教化说之冲击。3.门阀制度确立、鼎盛背景下东晋后期诗风摆脱束缚,转向山水、田园。4.江州一些地区山水秀丽,农村生产发展,为田园诗提供了天然、美好的描述、吟咏对象。5.玄学思想、宦途失意和某种程度的劳动实践所决定的陶渊明复杂的主观感受、情趣。

  • 标签: 玄言诗 农村生产发展 讽谕 门阀制度 玄学思想 教化说
  • 简介:前人怀疑《兰亭集序》者,或以为从文章到书法都是伪造的,或以为此伪作乃出自陈僧智永之手。鉴于东晋南朝历史文化条件,本文则以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自来皆肯定传世今本《集序》书法水平极高,“章法为古今第一”,是“神品”,而据唐人书品论,智永书法虽善,乃指其隶书(正书)、草书,其行书水平则稍差,与王羲之相距甚远,这就意味智永绝对无法伪造出这一“神品”来。而且鉴于当时琅琊王氏礼教家风,智永的“末裔”身份也决定他不大可能违反孝道,去伪造远祖文章、墨迹;史载《集序》墨迹的存在在唐代以前几乎是不为人知晓的,因而纵使撇开智永,假定当时另有一造假足以乱真的无名顶级书法高手,在南朝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获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伪造王羲之墨迹,则此伪造目的必然决定他选择目标乃是易于出手,为人们熟知、欣羡的王氏墨迹名作,而不会去找一当时毫无名气、很可能无人问津的《集序》去伪造;这些表明,唐代以前没有伪造《集序》的条件,不存在伪造《集序》这一问题,由唐代流传至今的今本《集序》当是真品。

  • 标签: 行书 依托 钟繇书法 书品
  • 简介:《说文解字。须部》“须,面毛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竟径改为“须,颐下毛也”,并说:“各本讹作‘面毛也’三字,今正。”其根据主要是以为唐人《礼记》正义所引《说文》作“颐下毛”,而不是“面毛”,故径改。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说文》 《礼记》 段玉裁
  • 简介:“宰”、“相”之称,分别见于殷、周、春秋之时,但连称则始于战国。如《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秦汉以后,宰相制度确立,自此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历代统治事务中发挥了仅次于君主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宰相制度 “相” 韩非子 君主 统治
  • 简介:《答陈齐仲(书)》长期以来被引用,都作为朱熹反对研究草木器用等客观事物之证,其实,这是误解。如将此书与朱熹稍早所写的《吕氏〈大学〉解》并观,便知它们全是在抨击佛教所主面对草木器用等,通过内心冥思苦想,以求“忽然悬悟(顿悟)”之说,而坚持格物致知,即认为对“眼前”万物之研究,虽分先後缓急,然全都必须有一逐渐积累过程,方能“一旦豁然贯通”,求得其“理”。

  • 标签: 存心 忽然悬悟 积习贯通 格物穷理
  • 简介:明代(英宗以後)内阁制度是不是宰相制度?①具体说,内阁大学士(以下省称“合臣’’)是宰相呢,还是秘书咨询官员?②如果说不是宰相为什麽明代称阁臣为宰相之记载,更仆难数?而且早在约成於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双槐岁钞》中已经出现,称英宗正统年间,

  • 标签: 明代 内阁制度 非宰相性质 中国 历史研究 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