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mTURBT)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后达到明显降期(≤pT1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22例非转移性MI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单发肿瘤17例,多发肿瘤5例。治疗前肿瘤分期T2期17例,T3期5例。中位肿瘤大小为3.0(0.8~5.3)cm;所有患者均无原位癌和上尿路积水。患者首先接受mTURBT,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明确病理分期,然后接受3~4个周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化疗。22例化疗后再次行TURBT,根据病理结果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或主动监测。治疗后6个月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本研究22例中,mTURBT+全身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pT0期)12例,降期达pTa~T1期10例。14例行同步放化疗,其中4例发生>Ⅲ度化疗不良反应;8例行主动监测,其中3例全身化疗后发生>Ⅲ度不良反应。22例中位随访36.7个月,保留膀胱成功率为90.9%(20/22),其中9例发生肿瘤复发,2例死亡;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52.2%,5年总生存率(OS)为86.1%。mTURBT+全身化疗后降期为pT0期的12例中,3例复发,5年RFS为66.7%,OS为100.0%;mTURBT+全身化疗后降期为pTa~T1期的10例中,6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5年RFS为40.0%,OS为72.0%。20例成功保留膀胱患者治疗后6个月OABSS为(1.00±1.03)分。结论以mTURBT+全身化疗后明显病理降期作为判断标准,联合同步化放疗,对MIBC患者保留膀胱是可行的,化疗后病理降期为pT0期患者的预后更好,长期不良反应少见。

  • 标签: 膀胱肿瘤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治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肾癌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案,药物都必不可少。根据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组提出的处方审核"六步法"(合法性审核,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审核,治疗方案审核,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审核,预处理审核,非常规处方复核),参考近年来国内外肾癌诊疗指南和相关药品说明书,本共识针对国内目前常用的9种靶向药物、4种免疫治疗药物,就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审核、治疗方案审核以及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审核的审核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一线药师审核肾癌患者的抗肿瘤药物处方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癌,肾细胞 药物处方 诊疗准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68Ga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探讨68Ga-PSMA PET/CT对术前制订保留血管神经束(NVB)和淋巴结清扫策略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46例初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50(60.00,69.25)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15.97(8.58,33.10)ng/ml。46例中,41例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肿瘤,6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5例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46例中40例同期行mpMRI检查,33例诊断为肿瘤,6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6例中17例同期行11C-胆碱PET/CT检查,12例诊断为肿瘤,4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1例PSMA-PET/CT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高危22例,中危19例;其中37例行mpMRI检查,15例行11C-胆碱PET/CT检查。41例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据68Ga-PSMA PET/CT显示的肿瘤位置,术前制订NVB处理策略:若肿瘤邻近前列腺单侧包膜,则保留健侧的NVB;若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则保留双侧NVB。共16例保留了NVB(单侧6例,双侧10例)。对中高危组患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采用配对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68Ga-PSMA PET/CT、mpMRI、11C-胆碱PET/CT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68Ga-PSMA PET/CT的SUVmax值与Gleason评分和治疗前PSA值的相关性。结果41例行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手术切缘均未见癌组织;中位Gleason评分8(7,9)分;病理分期20例≤pT2c期,21例≥pT3期;7例淋巴结阳性(11枚阳性淋巴结)。术后30 d内7例(17.1%)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均≤2级。41例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6(12,20)个月,术后1、6、12个月分别有19例(46.3%)、39例(95.1%)、41例(100.0%)恢复控尿。5例未行手术的患者中,4例行抗生素治疗后PSA下降;1例PSA未下降者行穿刺活检,病理未见癌。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100.0%(41/41),显著优于11C-胆碱PET/CT[80.0%(12/15),P=0.016]和mpMRI[83.7%(31/37),P=0.009];特异性为100.0%(5/5),与11C-胆碱PET/CT[100.0%(2/2), P=1.000]和mpMRI [33.3%(1/3),P=0.10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例中,68Ga-PSMA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71.4%(5/7)]与11C-胆碱PET/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3/4),P=1.000],与mpM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1/6),P=0.016]。Gleason评分≥8分与<8分患者68Ga-PSMA PET/CT的原发灶SUVmax值分别为19.60(9.58,24.38)与8.55(5.18,12.88);治疗前PSA值≥20 ng/ml与<20 ng/ml患者的SUVmax值分别为19.40(13.00,23.5)与8.40(5.35,1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8Ga-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原发病灶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高,术前可根据PSMA PET/CT显示的肿瘤位置,制订是否保留NVB的处理策略;但其对淋巴结转移灶诊断的敏感性还不足以指导术前制订淋巴结清扫策略。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